呂品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必須做好建設項目預算,建立現代預算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上,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簡要闡述了建設工程預算制度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建筑工程;預算制度;創新發展
一、建設工程概預算制度概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社會發展歷程中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次會議,是從戰略決策上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一次會議。我國國民經濟進入了改革大發展的時期,與此同時在工程建設中,我國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也必須適應新形勢的需求,進入到了改革和發展的新階段。中共中央、國務院為了實行改革的需要,在充分調研和探索的基礎上,于1978年10月,國家建筑工程總局修訂頒發了《建筑安裝工程統一勞動定額》,修訂的新勞動定額共有27冊,16092個項目,66281個子目。國家計委于1983年成立了基本建設標準定額研究所和基本建設標準定額局專門研究和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工作,各有關部門、各地區也陸續成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1985年以后,國家計委相繼發布了計標(1985)《關于建筑安裝工程費用項目劃分暫行規定》和《關于工程建設其他費用項目劃分暫行規定》,計標(1986)288號《關于加強工程建設標準定額工作的意見》,計標(1986)619號《關于編制建設工期定額的幾點意見》,計標(1986)744號《關于貫徹執行全國統一安裝工程預算定額的若干規定》,計標(1986)1313號《關于建筑安裝工程間接費定額制訂修訂工作的幾點意見》,計標(1991)786號《建立工程造價資料積累制度的幾點意見》等文件。
總之,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修訂完善了土建工程預算定額和間接費用定額,徹底改變了按社會平均水平計價的方法,使工程建設成本更加符合社會改革開放的需要,符合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建設的總體要求,有利于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和建筑安裝企業的不斷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縮短了現代化進程。
二、建設工程造價全面改革的起步
1991年前,從我國工程項目造價管理的實質性進展來看,與世界發達國家及我國香港地區相比,我國在工程造價管理理念、制度、體制方面和管理理論、方法與手段的研究以及推廣與應用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工程造價管理方面,傳統意識和體制束縛著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體制。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推進,經濟體制和投資主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加入WTO以后,我國工程造價體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從質的方面消除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舊習的影響,從根基上突破了工程概預算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傳統管理體制和方法。1992年以后,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發展,改革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工程建設領域的工程造價改革逐步過渡到了工程概預算機制,《建設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價格管理暫行規定》,就是以工程發包承包價格為重點管控對象的規范性文件,對規范建筑工程發包承包過程中的定價活動、形成機制改革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01年10月25日,建設部又頒布了《建筑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更加明確地提出了“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建筑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工程發承包計價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基本原則。按照這一改革方向,各地在工程量清單計價、計價模式與方法、管理方式及其工程合同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獲得了寶貴經驗,在工程發包承包計價改革中取得了實效。
三、建設項目預算制度的創新發展思路
(一)加快建立施工企業內部定額體系
目前,企業內部定額制度不僅是成本控制和獨立報價的依據,也是當前企業的重要考核標準。因此,內部定額的建立可以充分發揮企業的信息傳遞力量,也是評價企業能否進入建筑市場的前提條件。通過建筑企業內部定額體系的建立,可以有效淘汰不合格的競爭企業,有效凈化建筑市場。杜決那些不良企業參與惡性競爭事件。
(二)嚴格執行工程造價改革計劃,加強合同管理
住建部《工程造價改革工作方案》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說明國家提倡的從定額中獨立報價是符合國際標準的,要求在不依賴預算定額的情況下,控制今后投標價格的編制。合同用于確定建設單位的投資控制責任,以加強投資控制。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加強合同管理。
(三)發展和完善收支預算管理制度
企業的生產經營會受到宏觀環境和突發事件的影響,使得企業的預算差異日益突出。要建立健全預算管理體系,積極運用標桿分析確定預算目標,審核預算指標,標桿資金周轉、投資回報等指標,對比可控成本指標,從而降低成本,增加企業經濟效益,最終實現企業優質高效運營。
(四)加強對咨詢機構和專業人員的管理
造價咨詢機構在工程造價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也是工程造價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對業主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以確保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同時增加工程成本的透明度,并運用法律手段對成本咨詢機構進行約束。同時,項目預算編制者的素質和能力也是影響項目成本的直接因素。因此,要求相關人員加強學習,提高專業能力和素質,保證預算編制的科學合理性。
四、結論
綜上所述,經過不斷的改革、實踐、總結、探索和創新,“政府宏觀調控”的管理模式逐漸形成,從而建立了政府、社會和企業能夠有效參與全過程的工程建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2008年以來的實踐證明,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在工程建設領域的全面推廣,是我國工程建設領域造價改革從計劃經濟模式下的政府定價向市場經濟模式下的市場定價轉變的重要標志,是深化體制改革的有效措施。是工程建設領域全面有效實施總承包管理和合同管理的重要保證,必將對提高我國工程建設投資效率和有效利用國家資源發揮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韓松.全面預算管理背景下的施工企業資金成本管理辦法[J].低碳世界,2020,10(04):18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