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林
摘要:隨著當前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的迅猛推進,城市建設、道路交通、工業生產以及娛樂場所等產生的噪聲污染也日益嚴重,這一問題給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與工作造成了很大影響。文章將圍繞城市噪音污染問題,對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監測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噪聲污染;城市區域環境;監測方法;
當今社會,發展日益迅速的城市現代化建設,一方面給人們創造了更為方便、服務周到的人居環境;另一方面,由此產生的各種噪聲污染也對城市居民正常生活、休息與工作造成了很大影響。如何有效監測城市環境噪聲污染,提供更好的環境管理服務,已經成為當前的熱點環境問題。
一、環境噪聲污染的概念及特性
聲音就是主觀聲人耳對物體震動的感覺。按照物理學的標準,聲音有樂音與噪聲兩大類型。樂音是聲音的有規律振動,而噪聲則是各種不同聲音的雜亂組合。所謂環境噪聲污染就是指已經對他人工作、學習和生活產生干擾,并且高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的聲音。噪聲污染具有很大的危害,它除了對人們正常的學習、工作、休息以及心情造成影響之外,還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類的腦血管、神經系統以及視力等。因此,噪聲污染同其他工業污染一樣,也是危害人類環境的一大公害。但由于城市噪聲污染主要來源于城市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居民生活娛樂等,所以它在本質上又不同于大氣污染等其他工業污染,它具有即時性、間接性、多發性的特點。從以上城市噪聲概念的分析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噪聲污染屬于物理性污染之一,而非化學污染。所謂噪聲污染的即時性特點,指的就是這一污染不能采集到污染物,振動聲源停止,聲音馬上就消失,污染的積累不能形成于環境中,也不會產生持久傷害。噪聲污染的間接性特點則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噪聲污染所產生的危害有著不致命、緩慢的特點,二是環境噪聲的影響范圍有局限性和分布分散性的特點。局部多發性也是噪聲污染的另一大特點。由于噪聲源在環境中廣泛分布,比較難以集中處理。加上噪聲判斷的標準,不是由一種聲音的配響度所決定,而是由聲音的頻率、連續性、發出的時間和信息內容所決定,其相關因素還包括發出聲音的主觀意志以及聽到聲音的人的心理狀態和性情等因素,這就決定了城市噪聲污染的多發性特點。
二、監測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污染的主要方法
城市噪聲污染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工作等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環保部門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強對城市噪聲污染的監測和防范。各城市環境監測部門的主要工作就是監測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污染。
(一)測點選擇
根據監測對象和目的,可選擇以下三種測點條件進行環境噪聲的測量:
1.一般戶外。
距離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m外測量,距地面高度1.2m以上。必要時可置于高層建筑上,以擴大監測受聲范圍。使用監測車輛測量,傳聲器應固定在車頂部1.2m高度處。
2.噪聲敏感建筑物戶外。在噪聲敏感建筑物外,距墻壁或窗戶1m處,距地面1.2m高度以上。
3.噪聲敏感建筑物室內。距離墻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1m,距窗約1.5m處,距地面1.2m~1.5m高。
(二)一般噪聲監測方法
對噪聲污染的空間分布狀況進行反映、對聲環境質量水平做評價以及對其變化規律和趨勢做分析體現的是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污染監測主要動機。若出現聲源噪聲控制無法進行的狀況,一般可采用控制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有吸聲、隔聲技術或安裝消聲器等等。監測的時間可選擇分別于晝間和夜間兩個時間段,監測的規定時間中,在每次每個測點的檢測等效聲級為1Omin。并且把噪聲的主要來源也記錄下來。晝間監測要選擇白天的正常工作時段,同時實現整個正常工作時段的全覆蓋;夜間也要從入夜進行整個時段的全覆蓋。選擇監測時間必須將節假日等非正常工作時段避開。要按照公式平均計算監測結果,以此獲得區域內整體的噪聲整體水平。
三,數據測量與記錄
現在用學校為例,采樣時間段為10:00~10:20,12:00~12:20,18:00~18:20,22:00~22:20分別測一次。用分貝計直接讀取數據。各測量點每隔5s記一個瞬時A聲級(慢檔),連續記錄240個數據。
(一)數據處理、分析與結論
(1)數據處理
將240個數據從大到小排列,第24個數為L10,第120個數為L50,第216個數據為L90,并記錄Leq,因為噪聲基本符合正態分布,故可用下列公式計算:Leq≈L50+d2/60,d=L10-L90
(2)數據分析
在同一個地點不同時間段內,其噪聲值有明顯差異。以食堂為例,在11:00-12:20時間段內噪聲最大。該時間段是中午吃飯時間,學生多,人流量大。晚上同樣有很多學生在食堂吃宵夜,所以相對噪聲比較大。在同一時間段內不同地點,也以食堂噪聲最大。食堂中的聲源主要有就餐者的談話聲,餐具碰撞的聲音,炒菜聲,設備噪聲等,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持續噪聲環境。其次是南門。南門車輛多,行人多,產生的噪聲大。而綜合樓跟籃球場人比較少,相對于聲音也比較少。
(二)結論
(1)噪聲環境監測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境質量。學校是我們學習生活的環境,要評價校園環境的好壞,外觀是不足以體現的。
(2)根據數據可看出校區內屬食堂噪聲最大,但整個校區環境還是比較好的。食堂噪聲不可避免,只能盡量減少。學生學習的環境綜合樓應當盡量保持安靜。為在校的師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我們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聲音,或者通過一些手段來減少。如在南門,盡量減少車輛行駛進入校內,或者是專門劃定一個區域供車輛停放,減少因交通擁擠產生的噪聲。
(三)改進措施
(1)為了減少噪聲污染,保護校園環境,使校園環境變得更加優美,更安靜,應當加強噪聲治理和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教育工作,加強交通管理,加強建筑施工管理,以減少施工噪聲。樹木,花草對聲音有散射和吸收的作用。測試表明,40m寬的樹林可降低噪聲10~15dB(A),10m寬的松樹林可降低噪聲3Db(A),所以在校園內植樹,栽花,種草對降低噪聲大有好處。
(2)加大力度宣傳噪聲對人體的危害性,增強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使降低噪聲污染,保護環境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參考文獻
[1]吳慶豐. 福州市倉山區區域環境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的監測及對比分析[J]. 節能, 2020, v.39;No.452(05):125-129.
[2]鞠雯君. 城市環境噪聲污染與監測技術探討[J]. 電子樂園, 2019(5):0031-0031.
[3]楊云英. 麗江市噪聲環境質量狀況與成因分析報告[J]. 環境與發展, 2020, v.32;No.166(05):227+229.
[4]嚴飛, 張東云. 無錫市區域噪聲現狀及防治對策[J]. 干旱環境監測, 2020(2):59-62.
[5]陳鋒, 廖建州, 孟春曉,等. 新建鐵路鄰近既有鐵路的聲屏障降噪效果研究[J]. 四川環境, 2019, 038(001):60-67.
[6]范學田, 李生彬, 折偉強,等. 天??h中心城區區域噪聲分析與防治對策研究[J]. 科技與創新, 2020, No.147(03):14-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