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德三大基礎批判在他是中國現代哲學發展歷史上的中流砥柱,《純粹理性批判》一卷全書及其中的三大核心思想“先天綜合判斷”其中的基礎批判思想獨具匠心。本文主要嘗試從“先天綜合判斷”出處、意義、方法論的重要意義、當代科學價值等幾個向度進行入手,對其意義做一些初步深入探討。
關鍵詞: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先天綜合判斷
一、“先天綜合判斷”的出處
“先天綜合判斷”出自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是由當代德國著名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所著,是其最具國際代表性和最大影響力、流傳最廣的哲學著作,該書首次發行初版于1781年,又于1787年重新發行再版,被當時人們廣泛稱為康德的“第一理性批判”,和之后的《實踐理性批判》與《判斷力批判》并列被稱之為康德“三大批判”。在這部奠基式的學術著作里,康德就是這樣企圖把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緊密地聯系結合在一起來,借此反對大衛休謨的徹底經驗主義。在經驗方面,康德認為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經驗是以感覺為基礎,雖然所有知識都是經由經驗來開始的,可是知識卻并非都源自經驗。從狹義上說,經驗屬于知識的一種,它要求感性與知性的共同參與。一切經驗知識的基礎是“作為先天經驗知識條件的、有關一般對象的各種概念”,盡管有種先天是必然的,可是就整體來講依然是后天的。在知識方面,康德區分了對象性知識與“和形而上學概念關聯密切的純粹的或是先驗的知識”,區分了哲學知識與數學知識,數學知識所展現的是一種源自“直觀純形式”的先天知識。而“先天綜合判斷”就是康德在反對休謨經驗主義過程中提出的核心觀點。
二、"先天性綜合判斷"的含義
康德認為一切分析判斷都是先天判斷,即是先于經驗不依賴于經驗的判斷。先天判斷有一個明顯的標志的標志區別于其他經驗判斷,即必然性和普遍性。首先,我們無法從經驗的發生中獲知其必然性,但先天判斷卻是伴隨著必然性一并給予我們的。一個先天判斷在其必然性的基礎上不由別的任何命題引出,那它就是一個純粹的先天命題。其次,經驗雖然可以歸納出普遍的判斷,但它并不具有一種嚴格的普遍。而完全(純粹)先天的判斷不允許設想任何一個例外。經驗性的普遍性把適用于大多數場合的有效性提升至一切場合有效。先天的嚴格的普遍性則因其來源于一種“先天認識能力”而直接適用于一切場合。這兩個區分標志是相互從屬的,即一個判斷如果具有其中一個標志,那么也一定具有另外一個。所以我們可以僅通過一個標志來說明判斷的先天性。不過,真實的知識只能依靠借助于綜合的判斷才能擴大所學知識的范圍。但是沒有經驗材料的知性運行,就像是沒有空氣的鳥兒,自以為失去空氣阻力會讓自己飛得更快。獲得超出經驗的知識是令人激動的,以至于我們只有在遭受巨大矛盾是才有可能停止。這也是我們需要先天綜合判斷的理由。數學固然讓我們知道離開經驗我們能在先天中走多遠,但它其實只能在對象表現在直觀中被研究,因此數學并不是某種先天純概念。
綜合判斷的基本定義是認為“賓語和主語的聯系沒有同一性的判斷”。比如“一切物體是有重量的”,主詞“物體”中通過分析計算出來的重量是一個賓詞“重量”,唯有通過學習借助于教學實踐我們才能把這個賓詞“重量”與其他主詞“物體”相互地緊密結合在一起。康德則認為,分析的判斷與綜合評價不同。分析的判斷均只是對于先天的判斷,都具備一定的普遍性與必然性,但是先天的判斷并非一定是對于分析的判斷。康德提出,有一種觀點認為,有一種判斷方式既是先天的,又可能是綜合的,這種判斷被稱為“先天綜合判斷”。在康德看來,經驗主義理論者和唯物主義理論家們都認為所有綜合的判斷是經驗的,所有先天的判斷都應該是經過分析。他們并不是沒有清楚地正確認識和看到只有一種科學判斷論的方式是它既是符合人類科學先天本質存在,又是符合人類科學綜合本質存在的,因而他們根本無法正確地充分說明人類科學知識的基本內涵及其所需要構成的科學問題。唯理論者萊布尼茨將他的真理法律主義可以劃分歸類為“理性的真理”和“事實的真理”兩種,前者本質上完全是必然的,以相同一律原則作為基本法律原則,后者本質上完全是偶然的,以充足性的理由律、因果律和法律律作為基本法律原則理論依據。后來的一位唯物主義理論家沃爾夫將一切真理都歸結成了同一點。休謨讓康德意識到,僅憑自己的同一性而無法認識到所需要的知識,還必須借鑒經驗。在康德看來,經驗主義理論家休謨既否定了這種普遍性又具有必然性,也就無法認識真實的知識。康德認為只有人體是先天的,才具備普遍的必然性;只有技術是綜合性的,才會具有實踐性;只有這樣兩者互相結合的“先天綜合判斷”是真實的科學知識。
三、“先天綜合判斷”的方法論意義
在康德之前,科學的思想和方法論可以劃分為兩種:獨斷論和懷疑主義,笛卡兒、沃爾夫是這種獨斷論思想和方法的主要代表,休謨則是這種懷疑主義方法的主要代表,康德認為兩者都應該是片面的。唯有通過批判哲學之“先天綜合判斷”來批判的方法,它才會把人們的理性之作用得淋漓盡致。笛卡兒在《方法論》中針對于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個明白、分析、綜合、枚舉的四條基本原則。康德也是贊同笛卡兒的分析、綜合的判斷方法,但康德更加深入一層地明確提出了“先驗判斷方法”,即他所講的不僅僅是關于“設計材料”或其內容而是關于“基本設計”“實施計劃”,即是說所謂“設計體系之性和形式的決定條件”。他將科學方法論的應用范圍逐漸縮減至與其理論內容幾乎是相同或對應的意識形態。康德則認為是強烈反對古典數學教育理論中用的以笛卡兒主義理論為主要代表的老型現代形而上學將現代數學和他的方法理論等同于現代哲學的兩種方法。在康德看來,數學并不是單純的進行分析和判斷,而是一種先天的綜合評價,因為我們沒有科學的經驗也就沒有基礎的數學知識。而我們對于哲學的認識主要是由于理性地從一個概念中獲取和得來,概念主要是由于從非普遍的事物和東西向推演到普遍的事物和東西,所以我們對于哲學的認識主要是由于從不完全的事物和知識慢慢地向推演出具有普遍性、必然和完整性的事物和東西。數學知識的基本出發點也就應該說它是一種普遍性、必然的、完整的數學東西,而數理哲學卻恰恰相反。我們的現代哲學家和理性思想嘗試在對現代哲學基本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哲學認識上“越俎代庖”,直接通過跨越一些必然性、普遍的哲學東西而直接深入理解到“物自體”,這在康德看來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先天綜合判斷”的“先驗方法”基本劃清了現代數學、自然科學和現代形而上學的空間邊界,它既充分肯定了先天分析、綜合判斷方法的主導地位和重要作用,又給現代哲學的理論研究應用領域不斷擴展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四、“先天綜合判斷”的當代價值
歷史的車輪已經緩緩駛進21世紀,在這個世界經濟發達和人口全球化的新興時代,人類雖然為自己自身創造了巨大的自然生命和社會財富,但在這背后仍然焦慮重重。中國的偉大傳統中華文化雖然豐富,但未必一定能真正引起我們民族應有的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曾經多次受到外族侵略的自卑狀態,使我們的偉大傳統中華文化被徹底埋沒在深度淺層次的自卑之中。而我們如果今天若不是能夠始終堅持扎根于自己的中華文化傳統根基,從西方文化傳統和現代文化的智慧寶庫中不斷汲取更多精華作為養料,定會錦上添花“先天綜合判斷”這一科學思想之所以在當代中國流芳百世,在于它充分啟蒙了“為真理而真理”的科學理論實踐探索神髓精神,時下,這種科學理論探索精神也恰恰正是當代當今中國經濟社會所發展迫切需要的,“先天綜合判斷”的這一理論探索精髓對于極大促進當代我國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培育發展具有重大科學理論的實踐指導意義。“先天綜合判斷”這一說的基本原理就是運用“人為自然立法”的基本教義理論手段來嚴厲地徹底批判和完全推翻了現代宗教學和神學關于“上帝主宰一切”的基本教義理論,也就是說,康德已經徹底取消了關于上帝的一切統治權和地盤,否認了這個宗教的真實存在。目前,仍然還有許多傳統邪教中的力量企圖想要或者企圖通過傳統宗教的非法修道和宗教煉獄活動來重新再次恢復整個現代人類的宗教思想和政治精神以及智慧的合理性,期待著通過依靠來自上帝、神靈和屬于上帝的各種權威精神力量聯合來重新恢復實現人類對人的精神回歸,法輪功這些傳統邪教中的力量在當今中國已經躍躍欲試,妄圖想要使其他人能夠重新達到他們的一個既定目標。我們一定必須要真正拿著“先天綜合判斷”這把尖鋒利斧毫不留情地徹底砍掉了迫害法輪功的這個邪教組織,徹底地成為驅逐了人的上帝。我們始終永遠相信,在“先天綜合判斷”的理論指引下,一切各類人都只要是通過企圖在新的現實生活中為了精神、上帝的力量存在從而尋找到新的彼岸作為世界的中心思想繼而企圖實現其對異化世界統治的最終目標,都將永遠認為是小而無用的。
參考文獻
[1]張廷國,羅正東.論康德的先天綜合判斷與“第三者”[J].哲學研究,2016(12):79-84.
[2]牛振興.先天綜合判斷對“休謨因果問題”的回答[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7(05):4-6.
作者簡介:陳捷帆(1997年-),男,漢,黑龍江省安達市,在讀碩士研究生,黑龍江大學,研究方向:外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