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
新時代下,如何以雷鋒精神為行動指南,助力我校校園文化建設;如何進一步建設大思政格局下、大數據支持的校園文化工程,進行新時代學雷鋒志愿活動的創新路徑探究,亟待研究。
一、“大思政+大數據”語境下,以雷鋒精神為核心構建校園文化
當前時代背景下,特別是部分Application的應用投入,校園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各方面都產生了重大變革,這種影響逐漸向校園文化方面蔓延。本課題就大思政格局下,大數據時代中,如何探究以雷鋒精神為行動指南,借助黨建工作,助力校園文化、達到三全育人的良好效果,展開深入探究,踐行學雷鋒志愿活動的創新路徑。
二、新時代學雷鋒志愿活動的創新路徑研究
(一)新時代學雷鋒志愿活動的創新以“雷鋒精神構建校園文化”為特色
1、特色一:發揮地利優勢,融“雷鋒精神”于文化養成中
校園文化學校得以生存發展的重要支柱是校園文化,經過長時間積累沉淀,校園文化有利于校園建設及學生今后的成長。在立足校園的同時,沈陽工學“雷鋒精神義工服務隊”也開展了多次校外志愿活動,例如“舊衣回收”、“雙十一捐步”、“99公益為山區孩子獻一句話”、 對“ 免費午餐”進行宣傳宣傳的活動,雷鋒活動月中開展了“養老院探訪老人”、“清理渾河南岸”的關愛老弱和環保的活動。
2、特色二:呼應時代脈搏,賦“校園文化”予先進時代感
(1)花樣與時俱進,校園公益趣味化
擬模仿并舉辦“聲臨其境”公益電影配音活動。通過開展有特色的活動,尋找不同的活動樣式,同樣的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實現,創新活動內容。
(2)互聯網+時代運用,校園公益“大數據”化
擬安排進行網絡選拔投票,“我身邊的公益之星”,“大數據”時代,運用新時代促生的新事物來幫助校園公益今后長足發展。大數據帶來的方便快捷已融入校園生活各個方面,更多引入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利用大數據建立起校園服務管理決策支撐系統,可以進一步引導和支持校園公益。
(3)校企聯合,校園公益企業化
通過聯合校外企業“白鯨魚”的方式,利用科技來拓展“衣舊情深”活動發展的寬度,發展平臺涉及的領域,獲得更好的資源。校企聯合做校園公益有利于教學與實踐結合、在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發揮自己的作用。同時科技感十足的校園公益產品,也將許多值得倡導的理念與文化潤物無聲地表達出來。“白鯨魚”將我校學生通過校內公益隨時積攢的舊衣,定期按月取走,進行分類、下發、郵寄等后續更持續綿延的公益傳遞。
(二)、新時代學雷鋒志愿活動的創新以“雷鋒精神構建校園文化”為創新點
“雷鋒精神義工服務隊”在多次的校園公益工作以及對國內同類工作的研究中發現,校園公益學習雷鋒活動的現狀中存在一些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可以更好地將校園公益活動的意義發揚光大,促進以雷鋒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
1、創新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雷鋒精神義工服務隊”在走訪敬老院前,所有的隊員認為,一定會收到極大的歡迎,但實際接觸中才發現,有些老人因為不同原因存在著抵觸情緒。有些問題只有到真正進行時才能發現其存在的必要性,只有在做的過程中不斷摸索才能真正鍛煉并最終提升自身的能力。
2、創新二:因勢利導,隨機應變。
校園公益服務的對象有時是內心有些脆弱的群體,在服務前和接觸過程中應該考慮多方面因素,如心理接受程度、對物質刺激的反應等,這樣才能避免在活動過程遇見觸及傷疤的突發情況。在公益服務前要做好預案,有預見性的提出相關的處理辦法,這樣可以極大的鍛煉團隊成員的處事靈活性。
三、“大思政+大數據”語境下,以雷鋒精神為核心構建校園文化----新時代學雷鋒志愿活動的創新路徑研究
(一)新時代學雷鋒志愿活動的創新研究基礎
大思政格局下,大數據化校園建設要求全部投入使用的技術和手段都必須圍繞核心要素與目的,最優化發揮大思政格局下,大數據化校園的服務功能。
1、研究和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一:校園公益形式單一 ,手段老套
目前我校以“學習雷鋒”為核心開展的校園文化公益活動開展的活動類別單一,手段老套,各個組織的內容大同小異:多以支教、探望養老院為主要內容,以歌舞等節目為演出手段,沒有創新。校園公益亟待抓住“互聯網+”的時代脈搏,迎合青年人“大數據”的思維方式,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創新。
2、研究和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二:校內勢單力薄,“深度”公益不夠
單憑我校學生組織一己之力,學校很難形成熱愛公益服務的風氣。因為沒有強有力的吸引力與號召力,大學生的參與度較低,校園文化公益方面的積極性不高;校園文化公益服務的深度、長度和廣度也受到很大局限。做校園文化公益僅依靠校內資源是有限的,急需走出學校,在校外整合社會資源,才能將公益之愛綿延傳遞。
(二)新時代學雷鋒志愿活動的創新研究路徑
以“雷鋒精神”為核心,大思政格局下,大數據化校園建設的核心要素是以先進的技術、廣闊的資源、優化的管理和一流的服務,建設校園文化,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在雷鋒精神引領作用,大思政格局下,大數據拓寬校園文化活動思路,擬開展如下活動:
(1)助“趣配音”,開展“聲臨其境”活動,用聲音去傳播公益,讓校園文化公益活動,插上現代技術的翅膀,充滿樂趣。
(2)借助“問卷星”,開展網絡評選活動“我身邊的公益之星”,通過“大數據”,覆蓋面廣,統計又快又準。
(3)借助微信群,開展“衣舊情深”活動,在校內設立捐衣驛站,不僅在開展捐衣活動期間可以捐,在平常的時間里都可以把自己沒用的衣服捐到驛站內,并在平臺進行展播。
沈陽工學院義工服務隊提出的“創意公益”,通過“聲臨其境”的活動,呼應“互聯網+”的時代脈搏,具有很強的前沿性;結合大數據的時代最強音,利用問卷星進行的“我身邊的公益之星”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擁有廣大群眾基礎的 “衣舊情深”的活動借助校內、校外的力量,在合理的策劃安排基礎上會有很強的可行性和成效性。這些項目如果得以如火如荼的開展并持續,一定可以更好地將校園公益活動的意義發揚光大,在校內掀起公益的熱潮,讓公益之愛綿延傳遞。
課題項目來源:沈陽工學院弘揚雷鋒精神專項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