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牧野
摘要: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這為發展營林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使營林產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趨勢相結合,以滿足人們日益對林業產品的需求,是林業工作人員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既要使林業生產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規模,又不能以犧牲環境生態平衡為代價,就需要從林業發展的產業規律和模式機制上進行把握和研究。
關鍵詞: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措施
林業在我國的生態與經濟效益方面有著十分突出的成就與貢獻,但在社會不斷發展與時代進步進程中,林業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性。因此,為了改變林業生態發展中出現的不良局面,就需要積極將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生產發展戰略落到實處,有效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不協調局面,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切實保護好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最大限度提升林業的經濟效益。
1推進林業生態發展戰略的重要性
建設生態林業,積極推進林業生態發展戰略,符合人類發展進步的客觀規律,也可以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國家經濟迅猛進步與科技創新力度持續增強的情況下,如今人們的思想變化極大,而林業是國民經濟建設當中的重要力量,所以在發展林業時應該把木材生產轉移到生態建設方面,做到與時俱進,進一步發揮林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價值。第二,通過推進林業生態發展戰略,能夠提高對生態林和天然林的保障力度,有效避免對原始資源的浪費,不僅有助于保護國土,還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持續性發展。第三,在落實國家的退耕還林政策當中加快了生態建設的步伐,再加上國家給予生態效益補償金等有關政策的支持,打擊了破壞林業生態的不良行為。這些對于林業可持續性發展目標的達成來說是重要的基礎。
2實現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2.1加大生態理論宣傳教育力度
林業的發展水平與現代社會文明建設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關系,為了促進整個林業生態能夠更加平衡、穩定的發展,森林則可以充當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即合理采用植樹造林的方法。對此,為促使廣大林業工作者在參與林業建設過程中對林業生態發展戰略的推進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相關部門應務必加大對生態理論的宣傳,從思想及主觀意識方面消除廣大林業工作者以往對林業生態化發展的錯誤認知,從而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生態林業建設中來。
2.2提高育苗多樣性
育苗的多樣性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在對同一地區的林業生態和地理氣候條件進行調查時,要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綜合考慮,選育適合的優質林木品種,既要適宜當地種植,又要適合林業育苗的大面積推廣,同時兼顧優質品種和多樣性的搭配。在選擇樹種時,當地林業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以根據調查的地理自然資料,對適宜當地種植的樹木品性進行逐一比較,擇優選擇,同時兼顧多樣性的原則,盡可能多選,但是不能過于繁雜,否則不利于工廠化的育苗模式。在選擇好樹木品種后,對選擇的苗木進行工廠化、產業化生產,采取科學合理的生產管理手段提高育苗技術,為當地的林業建設提供足夠的苗木。在林木的栽植上,要按照生態和經濟發展相結合的特點進行布置。各種樹木要錯落有致、分布適宜,生態林、經濟林、用材林、觀賞林等要采用科學合理的布置方式,既要方便觀賞,又要方便開發利用,實現林業生態和經濟發展和諧進步的要求。
2.3改善營林生產的經營管理方式
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環境保護問題也日益得到社會關注,有些地方的林業發展呈現出緩慢態勢。我們應建立良好的生產經營模式,促進營林生產效率的提升。近些年來,我國雖然完成了營林生產模式的轉變,但由于營林生產理念和經驗上的不足,應用與操作方式方法還不熟練,往往遇有問題不知如何有效解決。因此,應制定更為詳細、更為合理的營林生產集約化模式。
2.4加強林業工作人員專業技能培訓
林業發展需要大量擁有專業技能的工作人員,這是林業能夠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加強林業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知識水平,對于林業發展非常必要。在實際情況中,可以邀請大學教授、擁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林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也可以組織管理人員集中脫產培訓。在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的同時,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對于在林業工作中具有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以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2.5做好林業資源的保護與改造
基于林業資源本身所具有的稀缺性與寶貴性,這同時也反映出了推進林業生態發展戰略的重要性。為了確保該戰略的順利實施,應當將保護與改造工作整合到一起,以此方能對我國現有的林業資源予以全方位的保護,繼而確保林業的生態與經濟效益均能得到最大限度提升。與此同時,考慮到保護林業資源,若僅是依靠政府限令或相關部門的監管尚難以達成理想的保護效力,故需發動更多人員
參與到保護林業資源的隊伍之中。而基于當下這種自媒體與各類媒體平臺百花齊放的時代,我國的林業資源保護工作亦可借助這些媒體平臺來展開森林保護宣傳工作,以此潛移默化的使群眾得到教育,并向他們滲透普及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的危害,以便為深入開發森林資源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語:
森林資源不僅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更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承擔著國家自然資源發展的特殊使命。隨著我國近年來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使得森林資源受到嚴重破壞,直接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不得不面對可采資源日趨枯竭的現實,這就在客觀上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培育及開發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進一步完善有關森林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在秉持好“實施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原則理念的基礎上經營綜合利用的制度體系,進而創造出可觀的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田時中,方眉玉,馬東水.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省級林業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評價[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55-64.
[2]陳霞.推動林業生產實現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策略[J].東西南北:教育,2018(7):36.
[3]鮑文鋒,楊慧平,吳勇.林業生態背景下林業生產經營可持續發展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8(20):104.
[4]余劉珊.H省林業生態省規劃建設成效與對策分析[D].2018(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