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亞斐
緒論
本研究在高校擴招的影響下,以藝術生就業問題為主線,在借鑒和分析大的社會環境相關理論的基礎上,主要研究對象面向當代大學藝術生,著重探討如何將學生的藝術作品轉化為企業的產業資源,再通過企業的反向作用,吸收大學中具備優秀能力的學生,促進就業。
1.1調查背景
央廣網撰寫發布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下面簡稱《報告》)于2020年7月9日正式發布。報告的研究對象為畢業半年后(2019屆)、三年后(2016屆)和五年后(2014屆)的普通高校大學畢業生。
1.2企業產業資源
產業資源是指產業運作所擁有的各種資源要素,包括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一般來說,產業資源從范圍來看,包括產業內所有企業的資源。產業資源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業資源往往有以下特點:1.稀缺性,2.獨特性。產業資源是資源經濟活動的載體,是從事資源的生產、再生產等經濟活動的媒介。
2.1各階段藝術作品闡述
2.1.1作品創作階段
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過程本身就是一項專業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活動,并且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也會產生很多設計作品。在藝術專業學生每一個學期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很多設計作品,其中質量最好的就是課程設計作品。
2.1.2作品發散階段
這些設計作品在當前我國社會環境中的具體去向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第一,獲獎作品去向。藝術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會參加一些設計大賽,其中有部分作品會在這些大賽中獲取相應獎項。而這些獲獎作品就會直接被主辦方所采用或者收藏。雖然每一年都有很多設計大賽,但這類作品占所有學生作品的比例比較少。第二,課程優秀作品去向。對于所有作品來說,這部分優秀課程作品所占的比例大致在百分之十左右。第三,一般設計作品去向。對于那些設計質量比較一般的作品,通常都由學生自己收藏。
2.1.3作品完稿后階段
由于學生個人因素、儲存空間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影響,各個學生通常也不會將他們所有的設計作品都收藏起來。一部分學生自己比較滿意的作品,可能會在互聯網空間中保存,或者直接刻錄成光盤來收藏。
3.1文化輸入挑戰
根據就業工作負責人提供的信息,藝術生大多傾向于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工作。統計結果如如表 2.2 所示。在本此問卷調查中,以西安工程大學服裝學院與新媒體藝術學院的300名學生為樣本做問卷統計,西安工程大學是我國西部唯一以紡織服裝為特色的高校,樣本含量比較有可信度,在本次的問卷調查中,收取了有效問卷284份,有效率為94.5%,選擇這類地區就業的畢業生有92%以上.通過與教師和學生進行訪交流中得知其實學生在真正的就業中碰到的問題特別的多,就業處的統計結果如表所示,其中認為專業人才供大于求的比例高達68.91%,專業就業口徑太窄也占到了 38.12%的比例。
3.2社會層面
面對越來越多的招生生源,我們如何才能讓藝術設計類學生對我們的教育滿意,四年之后能找到自己稱心如意的工作。我認為關鍵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有成就感,通過市場對他們所設計作品的認可來獲得這種成就感。
3.3學校及企業層面
(一)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長建立專業工作室,在學生中創建一個個小規模的團隊,對于實踐性非常強的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是很有必要的,工作室成員甚至可以免修部分課程的學習,當然需要通過他們的專業成果作品來獲得免修的權利,,創作出有價值的與市場接軌的作品。
(二)當前藝術專業學生作品之所以很難發揮商業價值,主要還是因為作品本身的質量不高,無法引起關注。因此,藝術專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加強學生的專業水平,保證各項教學內容的質量。
結語
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會設計出很多藝術作品,并且有相當一部分藝術作品都有一定的商業價值。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作品的商業價值,教師應該結合社會環境現狀來進行各類作業的不止,同時還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實踐設計機會,可以結合實際案例來布置設計作業。這樣以后,藝術專業學生作品的質量就會顯著提升,并發揮作品所蘊含的商業價值。
參考文獻
[1]《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 年第 6 期
[2]馬繼偉 陳烈勝 設計管理在企業設計工作中的應用與作用探究A(2019)12-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