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浪
摘要:班主任的工作是繁瑣、枯燥的,教育學生本身就是一項十分艱苦細致的工作,但教育管理工作又是一項快樂無限的工作,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收獲驚喜和感動。教師的成就感是任何其他職業所不能夠體會,也永遠體會不到的。本文探討班主任的育人藝術:讓信任縮短心靈的距離;讓理解式的溝通緩和矛盾的激化;讓情感架起互助的橋梁。
關鍵詞:班級管理;育人藝術;初中生
對于班主任而言,教育的成就感是人世間最大的樂趣,它來源于最大限度地發揮師生溝通的作用,尋找溝通的最佳方式,這也是班主任的一項基本功。因此,班主任除了有文化底蘊、有責任擔當、有管理水平、有組織能力、有必備品格等之外,還要有育人藝術并握關鍵方法。我們應該認真研究育人藝術,讓育人藝術成為架起師生感情的一座橋梁。
一、讓信任縮短心靈的距離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信任對學生,對班主任而言是相互相成的。班主任對學生的信任,能夠促其提高自尊、自強的信心。所以在班級管理上,班主任要讓信任如及時的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靈,促其產生巨大的動力,改變他們的一生。班主任信任學生,反過來學生也信任班主任。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可樹立班主任在其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且會讓其心中充滿自豪感“我們的班主任真行!”,進而達到緊緊地團結在班主任的周圍,一致搞好本班的工作。師生之間只要相互信任,班級管理中的一切困難便都會迎刃而解。
有一位學生在“十一”放假多天后沒有交作業(全班唯一的一個),當我向他詢問時,他解釋說放在家里忘了帶來學校。我毫不遲疑地告訴他:“老師相信你!為了寫好作業,你一定花費了不少心血,可惜今天老師不能一飽眼福,希望下次把這個遺憾補上”。這樣的話語,這樣的期待,傳達的信息是我對學生的信任、體諒,同時在遺憾中也在暗示學生,教師對他是充滿希望。學生無論是做了還是未做,聽了這番話后,如果真的忘了帶來不會感到委屈,只會覺得后悔;如果確實沒有完成作業,回去以后也會花上時間、心血來補上。這樣的話語、這樣的期待,比狠狠地責罵更有說服力。
果真,這位學生聽了我的這一段話之后,馬上向我道歉:“對不起,老師!謝謝你對我的信任,這次的作業我是真的還沒有完成。但就沖你對我的這一次信任,今后你的作業我是絕對的完成,我可以向你保證。”我再次對他說:“信任是相對的,你信任老師,老師也會相信你,相信你不但會依時完成老師這一科的作業,也相信你會依時完成其他科的作業。就讓我們的這次約定成為一次良好的開端,可以嗎?”看著我期待的眼光,這位頑皮的學生也毫不遲疑地對我說:“好!我會用行動向老師證明!”至此之后,這位頑皮學生的各科作業都會依時完成,學習成績也慢慢地提升。
是的,信任就是如此的神奇!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講究育人的藝術,讓信任縮短師生心靈的距離
二、讓理解式的溝通緩和矛盾的激化
理解是一個心理活動的過程,它是師生雙方在信任基礎上的一種溝通,是在實際調研基礎上的一種互動,是在成熟的過程中做出的一種選擇,它需要師生雙方共同的付出。在班級管理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面對這些突發事件,班主任不能夠急躁處理,要通過實際調查,并用理解式的溝通緩和矛盾的激化。
例如,李健同學在上早操前在教室里丟了20元錢,將此事上報給我。出早操時,我要求全體學生都出操,并沒有立即尋找丟失的錢,下操后,我宣布:李健的錢找到了,大家不要驚慌,錢掉在咱班級的講臺前面了,班里的同學撿到并上交給我了,也有同學當了這件事的見證者,大家好好上課,下課后,李健到我辦公室取錢。結果到中午放學前一名男生主動找到我承認錯誤,并將拿走的錢歸還,問題就這樣輕松解決了,沒有耽誤學生們的學習時間。
三、讓情感架起互助的橋梁
師生情感的溝通,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情感是師生交流思想的紐帶。沒有情感,教師不會真正愛學生,學生也不會吐真言、露真心。這樣,師生間就不能有正常的思想感情的交流。有些學困生之所以會產生回避和對抗班主任的現象,就是因為師生相互間缺乏一種真正的感情交流。初中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人格與思想,一旦他們得到了班主任真正的關心和愛護,建立了感情的聯系,師生之間的隔閡與對立情緒就會消除,就有可能與班主任講知心話,把心交給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師生間有了這樣的感情基礎,學生對班主任的教育就會聽得進、記得牢。
例如,學校安排我擔任七年級的班主任。開學第一天,我竟然發現班里有四個個子較高,留著長發、穿著異樣的“青年”。當時,我心一寒:“這是學生嗎?這是七年級的學生嗎”我想,今后的班主任工作肯定是非常困難的。經調查,這四位學生是小學六年級的“四大金剛”,名叫宋金海、陳海浪、金華泰、林海龍。果然第二個星期,他們就“原形畢露”,開始集體遲到、曠課、抽煙。開始,我大聲批評他們,無料,越批評他們,他們越會曠課,越在班里搗亂。一個月后,在校的班級評比中,我班排名倒數第一,成了學校有名的差班,他們也就成了有名的學困生。
出現這種情況,我立即自我反省,覺得這樣批評他們的作法是錯誤的,應用情感去打動他們,感化他們。通過家訪了解到情況:宋金海、陳海浪是鄰居,從小愛好電器維修,以前經常因幫助鄰居修理電器而遲到、曠課;金華泰是家中長子,父母經常外出經商,他每天都要料理家務,照顧弟妹,接送弟妹上、放學,所以出現遲到,曠課現象。林海龍經常是跟著金華泰“走”的。了解到他們的情況,我特地在班上表揚了他們的助人為樂和勤勞,并友善地和他們交談。自此以后,他們的表現有所改變。于是我乘勢追擊,多次找他們坐談,激勵他們,并組織“電器維修興趣小組”,組織同學假日輪流幫助金華泰同學干家務。這樣,他們得到我和同學們的肯定和幫助后,感覺到我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于是漸漸地把那些不良的習慣改掉。從此,班紀、班風得到全面的轉變。第二個月班級評比時,我班躍上第五名,第三、四個月班級評比,我班都進入前三名。到期末,學校評比“雙優班”時,我班被評為“雙優班”,我也被評為學校“優秀班主任”。
綜上所述,班級管理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深入教育實踐,用心揣摩教育管理中的每一個細節;更需要我們班主任用信任、尊重、理解、情感、民主、平等去管理、溝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