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娜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的發展。農村規劃的各個方面都在進行規劃和改造。隨著全球空間規劃“多管制一體化”的實施,農村規劃實施體系逐步建立。這一制度的建立是為了應對農村規劃和國家空間規劃改革,有利于農村的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土地空間;農村規劃;轉型;技術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正式提出了農村振興戰略。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和農村的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要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農村振興戰略。隨后,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按照繁榮工業、生態宜居、文明鄉風、有效治理、富裕生活的總體要求,分階段規劃實施農村振興戰略,明確農村振興的目標任務,確保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引導各地區各部門分類有序推進農村振興。農村規劃也應以此為關鍵環節,遵循有效治理、繁榮產業的原則,重點解決農村規劃中最常見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1.鄉村規劃的發展背景
1.1城鄉要素的雙向流動
隨著國家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振興的投入,民間資本等其他資源也呈現出向農村流動的趨勢。隨著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農村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村的發展從資源要素的單向供給轉變為城鄉資源要素的雙向流動。隨著資本、技術、人口等資源向農村的流動,農村的生存空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2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
城鄉一體化主要指城鄉一體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建立和完善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實施農村振興戰略的制度保障,必須走城鄉一體化發展道路。規劃在城鄉統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有利于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改革措施啟動,城鄉一體化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和基礎設施建設機制逐步建立,促進了城鄉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這對農村規劃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1.3農村角色的轉變
自古以來,農村以農業為主,結構單一,經濟水平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轉型,農村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最明顯的變化是所有的農村都必須依靠農業來發展各種產業。農村角色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要素的逆向流動,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的發展進步,為農村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
1.4農村規劃中的問題
在農村規劃過程中,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即由于長期的增長結構二元化和政府對城市經濟發展的過度關注,農村地區的發展不能得到政府的有效指導和監督,導致一些村莊缺乏有效的農村發展規劃或切實可行的規劃。最明顯的表現是農村空間布局混亂,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無法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嚴重影響農村的發展進步。
2.國土空間規劃新視閾下鄉村規劃的變革及需求
在新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變革之后,全國形成統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的“多規合一”管理模式。鄉村地區是“一張圖”中重要組成部分,鄉村的發展也要做出變革,國土空間規劃思想已經由原來的發展規劃向生態文明過渡,也就是說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保護環境,堅持節約和保護的原則,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鄉村規劃由鄉村聚落空間規劃向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轉變,整合鄉村空間布局問題,探索促進鄉村地區更快發展的新模式。鄉村規劃要求更加的注重實用性和科學性,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地位,結合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充分發揮和挖掘鄉村優勢,為鄉村地區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加快城鄉融合,促進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
3.農村規劃的主要任務和技術體系
3.1鄉村規劃的核心內涵
鄉村規劃的核心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農村規劃的合理定位,確定農村規劃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2)準確判斷農村人口流動趨勢,合理預測農村人口規模,根據農村空間發展規律做好農村規劃的土地空間布局。
(3)明確農村“三線”管控要求,合理布局、科學利用農村土地,重點解決工業發展、村民建房、村莊人居改善等問題。
3.2農村規劃技術框架
農村規劃的技術框架可分為四個部分:
規劃目標:研究影響農村發展的因素,明確農村發展的優劣勢,提出農村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定位。規劃策略:主要是指在目標的指導下,對鄉村規劃的各個方面進行統籌安排,遵循一定的邏輯順序,保證建設項目與目標的一致性。
規劃方案:要明確農村規劃的主要內容和要解決的問題。規劃內容的制定和安排應當符合農村建設的目標和農村人民的利益,明確農村部門之間的任務和工作方向。
規劃實施:要把農村規劃實施到位,必須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增加公眾參與,加大規劃宣傳力度,制定的措施和方案必須落實到位,才能充分發揮農村規劃的導向作用。
4.國家空間規劃背景下的鄉村規劃技術對策
4.1基于底線思維的生態空間管理與控制
在農村規劃過程中,要做好生態空間的控制,以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振興為發展指導思想,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合理的農村綠色生態網絡體系,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始終貫徹“綠水青山是金山"的銀山”的理念。
4.2基于“三線”管控的土地利用結構優化
農村規劃一定要做好土地利用規劃。農村土地規劃應結合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城鄉規劃等因素,合理規劃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發展邊界的結構和布局,符合相關控制規則和要求,確保“三線”控制要求的順利實施。農村規劃還應堅持保護優先、節約集約的原則。
4.3基于城鄉一體化的公共設施布局
在農村振興中,公共設施建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資源的合理利用要從整體出發,以需求為導向,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應注重地區間的平衡和發展,同時根據要求不斷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公共設施要根據實際需要合理配置,盡量實事求是,為農村發展打好基礎。
4.4基于多主體參與的農村規劃實施
在鄉村規劃過程中,它與傳統的鄉村規劃有很大的不同。現在的鄉村規劃涉及的人的利益比較多,涉及的內容特別廣泛。農村規劃越來越多樣化。總的來說,鄉村規劃為村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更多的村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展示自己,相關部門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與村民進行協商和溝通,這對鄉村發展尤為重要。
結論:
隨著城鄉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的發展。在農村振興的背景下,通過合理的農村規劃,平衡人與自然的關系,做出相應的改變,相信可以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