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張格騰爾 畢馨予 齊澤賢
摘要:我國城市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和高齡化,家庭養老功能弱化,暴露出對晚年生活無人照料的城市獨居老人關注度不足等問題。通過進行實地的訪問和問卷調查,對城市獨居老人的生活現狀、心理狀態進行初步的調查和成因分析,并探索有效緩解路徑,兼顧高校黨建的可能創新形式。
關鍵詞:獨居老人;抑郁狀況;黨建活動
一、高校黨建解決城市獨居老人抑郁狀況
1.1基本背景說明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2019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54億,占我國總人口的18.1%,其中,有將近一半的老人獨居或空巢。
研究[1]認為,老年人處于人生的特殊階段,易產生孤獨、情緒低落,以及被社會拋棄的失落感等,甚至引起抑郁癥狀。養老模式、家庭狀況、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退休以后收入減少,生活中可能出現的負性事件,都可能導致老年人產生各種心理問題[2]。Muramatsu等[3]認為社會支持差往往和抑郁高發率相關,也就是說來自親戚、朋友以及社區等方面的安慰鼓舞幫助等對其心理狀態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吳瑾[4]通過臨床病例論證了老年抑郁癥患者在經過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后,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狀態。
我們通過調查,了解城市獨居老人的抑郁狀況并從實踐導向結合高校黨建形式的創新,探尋可能存在的改善路徑,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1.2 調查情況說明
1.2.1研究對象
根據前期對相關文獻的研究和學習,結合小組實際調查走訪情況,篩選出問卷發放社區。與負責人溝通初步掌握了社區老人的基本情況,依此制定收集計劃。納入研究對象標準包括:(1)年齡在60歲以上;(2)獨居老人:身邊沒有子女并且喪偶,自己單獨生活的老年人;(3)獨自居住≥1年;(4)自愿參加。排除標準包括:(1)患有嚴重視聽覺障礙者;(2)患有重型精神障礙者。
這次調研一共分發了120份問卷,全部調研完成后,成功回收89份問卷。進行數據錄入并剔除的34份不合格問卷。問卷的有效回收率較低,原因主要在于研究對象的特殊性。
1.2.2 研究工具
我們借助了標準版的老年抑郁量表(GDS-15),該量表是經由Brink等創制的GDS-30簡化而來,包括情緒低落、活動減少、易激怒、退縮痛苦等癥狀和對過去、現在與將來的消極評價等內容。根據得分的高低將抑郁分為三個不同的水平。
1.3 調查結果分析
1.3.1 數據結果
本次調查有效樣本數為55人,統計結果顯示,0-4之間即沒有抑郁情況的共有29人,占比52.73%;評分5分以上即可能存在抑郁的有26人,占比47.27%,其中,輕度癥狀患者有17人,中重度癥狀患者有9人。
1.3.2 調查中存在的影響說明
調查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突發狀況,或對調查結果產生影響,所以在此進行補充說明。
在樣本范圍內,有許多老人不會講普通話,在與這些老人進行溝通時不能準確完整的記錄,導致部分樣本被剔除;通過社區攔截方式受訪的被調查者中,其自身具有外出的傾向和行為,抑郁狀況的出現幾率相對較少。其他突發狀況的產生不會對調查結果產生較大影響,在此不再贅述。
二、城市獨居老人抑郁狀況改善困境
綜合分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可以大體歸納為:(1)由于缺乏配偶和子女的陪伴,城市獨居老人在鄰里關系逐漸冷淡的現實背景下容易產生較差的心境進而導致抑郁;(2)獨居老人周圍可利用的資源少且方式更為有限。很多時候難以解決自己面臨的困難,導致負面情緒積累;(3)獨居老人長期與外界環境缺少交流從而逐漸脫節,使他們產生被拋棄的孤獨感;(4)衰老使得老人身體機能減退、腦力活動減慢,進一步引發各類軀體疾病,國內外多項研究顯示,疾病狀態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5)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對獨居老人的關注程度有待提高。
三、抑郁狀況改善與高校黨建形式創新結合路徑分析
3.1 大學生黨建活動形式現狀
大學生的黨建活動主要存在形式單一的問題,很多高校的黨建活動都是局限于常規性的傳達文件精神和集中學習等,高度依賴于上級的安排部署。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這樣的一些黨建活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這也就使得高校黨建工作遭遇工作瓶頸。高校應該積極探索黨建活動新形勢,緊跟時代步伐。
3.2 探索黨建與改善城市獨居老人抑郁狀況結合的新方式和新途徑
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積極帶頭作用,與高校黨建形式創新結合,將文化活動融入到獨居老人的生活中,有的放矢的幫助他們放松心情,舒緩情緒。在不斷的探索中建立一套完備的體系作為保障,既能豐富高校黨建工作形式,又能改善城市獨居老人的抑郁狀況,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政府也要積極發揮作用,借助多方力量共同完善養老服務設施,以豐富老人的生活,給獨居老人外出交友提供條件;其次,建立老年醫療站,定期為老人進行身體檢查,特殊關照自身健康狀況較差的老人,提供上門問診服務和心理疏導;最后,可以組織老人多開展文體活動,鼓勵老人積極參與活動,享受社區服務。
基金項目:西南民族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課題“城市獨居老人抑郁狀況改善與高校黨建形式創新結合路徑探究——以成都市A小區為例”(項目編號:X202010656197)
參考文獻
[1]王小鳳.可能心理學視角下城市社區老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構建[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24):6264-6266.
[2]倪海珍.城市社區老年人心理服務需求的現狀分析[J].酒城教育2019,(04),76-79
[3]Muranmatsu N, Yin H, Hedeker D. Functional declines,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in the elderly: does living in a states supportive of home and community -based services make a difference? [J]. Soc Sci Med, 2010, 70: 1050-1058.
[4]吳瑾, 趙秀霞, 張繼紅. 老年抑郁癥的心理護理方法及效果研究[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