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莉娟
阿基諾·安東尼奧·羅西尼是十九世紀上葉意大利歌劇界著名的作曲家,其作品享譽世界,被稱為意大利古典歌劇三杰之一。
羅西尼在1792 年出生于當時意大利東部城市威尼斯毗鄰海灣的重要港口城市佩薩羅,在1868 年逝世于法國巴黎,羅西尼的父母在當地也是出色的音樂家,所以他從小就生活在了藝術文化氛圍濃厚的意大利藝術和音樂世家,自幼便受到了藝術的教育和熏陶,父母也讓他從小開始接受專業的舞蹈和音樂訓練,據說他在六歲就已經能夠在父親的意大利樂隊中學習并演奏鋼琴和三角。在羅西尼逐步考入音樂學院接受了專業訓練之后,又通過自己在音樂實踐和演出活動中的經驗和總結進行思考,他的舞蹈和作曲才能逐漸在藝術上有所顯現,使他真正赫赫有名的一部偉大的音樂作品是《坦克雷迪》,羅西尼一生先后創作了38 部大、小歌劇、圣母的集體哀悼和頌歌,以及大量的歌劇管弦樂以和鋼琴奏鳴曲,作品數不勝數。
羅西尼被譽為“花腔唱法的奠基人”。他的音樂創作來源于現實生活,也借助于民族音樂的元素,賦予作品充滿生機活力的生命和非常鮮明又豐滿的音樂形象。在意大利歌劇的美聲唱法中,注重旋律是一種傳統,在音樂中最充沛的就是充滿技巧性的裝飾音和表達喜悅之情的情感,正是因為羅西尼的歌劇作品創作起來,結構復雜、內容豐富。所以他的作品演繹起來并不容易。這就需要演唱者具有一定的演唱技巧。于是便有了這首經典作品《美妙歌聲隨風飄蕩》的流傳。
羅西尼擅長刻畫喜劇人物的想象力和性格特點,對于喜劇作品中的每一個角色性格和形象來說,音樂形象的設計與塑造是對人物性格特點的一種刻畫,更是整個喜劇形象的基礎與核心,直接決定每一部戲劇的藝術品格和審美價值的藝術水平,音樂形象的塑造是藝術主題和戲劇創作者的載體,羅西尼為了能生動的表達自己的音樂劇本,無論是在作曲手法還是音樂編配中都充分展示他強大的想象力。
通過羅西尼將管弦樂與人聲的巧妙結合,為羅西尼的喜劇作品增添了一種音樂藝術的效果,充滿了諷刺主義意味的歡快音樂情節,被同樣歡快流暢的節奏和音樂旋律很好地帶動了出來,深受觀眾的喜愛。
羅西尼創作的詠嘆調,嚴格要求演唱者遵循樂譜總譜,必須讓演唱者準確地唱出每一個裝飾音和花腔,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取消了歌唱家們的特權,為歌唱者的歌唱技術做了貢獻,正是他非常重視每一個音樂音符細節上的處理,才會有那么多優秀作品經久不衰。
《塞維利亞的理發師》中,羅西娜是一位未出嫁的少女,從小住在巴托洛監護人家里,雖然從小生活在一個貴族的家庭,但是由于生活條件和環境非常嚴格,監護人對她的生活各種方面條件要求也是非常苛刻。這就導致了羅西娜不能在任何的公開場合隨意地露面。但是羅西娜是一個非常活潑開朗的姑娘,她不甘于受外界的所有束縛,并且是一個敢于反抗自己不公命運的年輕人。首先,她很聰明機智,三番兩次地抗擊著外界對她的束縛。盡管她在羅西尼的筆下一直是一個既順從又善良的姑娘,但是在追求愛情的時候還是非常勇敢的。尤其再結合上她這首具有高難度的愛情詠嘆調《美妙歌聲隨風飄蕩》,作曲家羅西尼更是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一個對愛情無比憧憬和向往的待閨花季少女人物形象。在第一幕的第二景中,《美妙歌聲隨風飄蕩》這首著名的詠嘆調再次出現,恰好這時的羅西娜已經愛上了這名男子,那個為她唱歌的男子,并且墜入了愛河。羅西娜就想辦法想讓費加羅幫助自己對付她的監護人,希望能和自己心愛的意中人再次相見。在羅西娜讓費加羅幫自己把書桌上的信紙拿出來交給伯爵的時候,她的監護人突然闖了進來。巴托洛意外的看見羅西娜手指上有一點墨水的痕跡,還發現羅西娜書桌上寫信用的信紙好像也變少了。但聰明的羅西娜馬上假裝什么事情都沒發生,氣的監護人對她大發脾氣。原來,聰明的羅西娜用一家洗衣店的清單信紙代替了原來清單上寫著對阿爾馬維瓦伯爵喜歡的那張信條,交給了她的監護人巴托洛。這才躲過了監護人的搜查,足以說明羅西娜是一個十分聰慧又足智多謀的女子。
羅西娜還有一個性格特點,出現在了歌劇的第二幕第二個場景里。顯示出羅西娜是一個勇敢地追求夢想和愛情的女子,這也是羅西娜再次愛上了對方后,所表達出的一個堅定的內心,以及向心愛的人爭取主動表白,足以看出羅西娜對愛情的濃烈情感。最后一個特點是敢于追求平等的人權自由思想。正是羅西尼在歌劇創作中敢于大膽創新的改革,敢于向傳統去挑戰,所以劇中女主就是追求自由、個性、追求解放的人物體現。
1、音樂曲式結構分析
《美妙歌聲隨風飄蕩》它的結構是我們都很熟悉的復二部曲式,作品的主調旋律為F 大調,節拍旋律是四三拍,全曲是由前奏、a 段還有b 段以及一個尾聲小節所組成。前奏聲部共有13 個小節組成,是由兩個平行樂段組成的,則旋律小節聲部主要采用的是帶有附點的旋律呈現給大家,節奏采用的是八分和十六分的音符,以弱起小節進入音樂材料。(詳見譜例1)第一部分樂隊以“行板”速度進行,羅西尼擅長運用極具張力的音樂色彩和富有張力跳動著的歌劇特點的主和弦以及屬七和弦的伴奏織體。
譜例1

第一樂段的曲式是再現單二曲式(由A 和B 構成)。旋律結構規整,由四個樂句組合組成。這首作品的旋律和基調主題都是在旋律F 大調的基礎上重新進行陳述。左手以柱式和弦為主,節奏緊湊。B 段聲部由三個樂句組成,調式調性為F 大調。主旋律的伴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節奏也趨于平靜的變成平緩的八分音符。第二樂段主旋律聲部采用同音反復形式,以重復十六分音符為主。第二樂段是非方整型的樂段,這兩個樂段在結構上形成了非常鮮明的音樂對比。(詳見譜例2)也是對第一樂段做了音樂上的補充和延續,使兩個樂段之間不僅有音樂的統一性,還具有一定的對比性,音樂和諧,結構完整。左手為分解式和弦伴奏型,之后的樂段間奏也為了下一個樂段做了鋪墊,在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譜例2

第二段音樂部分是B 樂段的單二部曲式。是由c、d、d1 三個部分構成。c 段是加入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以及裝飾音等花腔的音樂元素的非方整性樂段。這些音符與時值的變化形成鮮明對比也充分體現出了歌曲音樂的生動活潑感,也充分突出了歌曲旋律的線條性。(詳見譜例3)d 段分別是由五個樂句旋律構成的,并且還充分運用了模進的伴奏手法。其中比如76 小節分別是伴奏低音采用三度的模進、78 小節分別是下二度的伴奏模進、82 小節以及83 小節分別是二度下行的伴奏模進和旋律音與伴奏的低音呈反向的進行。d 和d1 兩個樂段前面幾句都是相同的。只有最后一句是不同的結尾,處在高音區來一個十六分音符的跳躍方式進行,更為歌曲旋律進行了一種具有戲劇性的音樂色彩。
譜例3

《美妙歌聲隨風飄蕩》這首作品可以說是花腔作品中的一大佳作。節奏輕松流暢,幽默感十足。不斷地變化的節奏型和三連音音型成為主要的音樂特點。三連音的運用,不僅極大地增加了羅西娜戲劇性的音樂色彩,也為花腔演唱者的創作添加了可以發揮的空間,更加地表現了羅西娜對自己心上人的思念和愛戀,使觀眾跟著羅西娜的呼吸與情緒不由得一起激動起來。而跳進的巧妙運用,表達羅西娜并不是一直沉浸在抒情中,也展示出了她對待愛情的勇敢、執著,生動描繪了羅西娜的每一個變化。
2、演唱處理分析
《塞維利亞的理發師》中羅西娜的重要唱段有兩首,一首是本文所分析的《美妙歌聲隨風飄蕩》,另一首同樣優秀的歌劇名段叫《愛的力量不可阻擋》,其中《美妙歌聲隨風飄蕩》更是稱之為經典唱段,也是歌唱家的試金石,對歌者的演唱技巧要求很高。
花腔唱段的主要特征是音程之間的跳躍性以及跨度跳動很大,甚至音程會超過8 度,音符短促時值較短,長短變化很快并會相互交替,反復交替出現強弱,在演唱技巧上反復又短促的變化,正符合羅西娜的靈動性格,以及對事物的勇敢態度,進一步預示她對伯爵是一種喜劇方式的愛,結局也具有喜劇色彩。
《美妙歌聲隨風飄蕩》出現一種漸弱的演唱技巧,就是指在羅西娜演唱的整個過程中音量與身體氣息的要相互配合,逐漸的變小、變細,聲斷氣不斷,從內心的激情澎湃逐漸歸于平靜。這就要求歌唱者的身體氣息力量的掌握與節奏把握的非常好,在平時的歌唱練習中一定要注重充分使用歌唱者腰和腹部的力量,氣息慢慢下沉,從內在開始發聲,表現出一種憂郁的浪漫情感,也是在對自己與伯爵之間的浪漫愛情之路受阻的一種擔憂。對于這首著名的羅西娜詠嘆調我已經聽過多個著名歌唱家的詠嘆調版本,有著名的女中音芭托莉的,嗓音獨特,音樂的氣質獨特,當她演唱到第二段中部部分,為了表達羅西娜對監護人的一種氣憤心理,芭托莉采用強弱反復的力度,更強烈地展現了羅西娜的情緒變化,極大表現了人物內心的矛盾,使得故事和人物的戲劇性表現得淋漓盡致,音準及音符的顆粒感,也充分體現了她所表達的羅西娜對于浪漫愛情堅貞的一種追求,從側面突現了非常活潑開朗的羅西娜,而且也表現了敢于反抗自己不公命運的年輕人。也已經聽過了亞洲第一位韓國花腔大師女高音曹秀美的演唱,通過視頻,展示出了強大的女性歌唱藝術技巧更多的是表現女人嫵媚與可愛,將一個勇敢的羅西娜表現的惟妙惟肖,從而塑造了一個對愛情的憧憬和向往的待閨花季少女的人物形象,我最喜歡看的一個詠嘆調版本是著名的美國歌唱家女中音伊斯·迪多納托的,機靈古怪,舞臺上的感染力極強,包含了她的歌唱技術與女性美,在這首詠嘆調的前一部分,相當于羅西娜的一種愛情內心獨白,力量不用太大,像是在訴說,聲音干凈純潔,又像是對愛情的一種美好希冀,在反復樂句的時候可以適當加大一點音量,表達自己的迫切得到愛情的信心與勇氣,在第二部分的變化重復段中,這一部分明顯比上部分的樂譜密集,花腔的華彩變得頻繁,音域也拓寬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演唱技巧性的難度,在結尾處,氣氛變得濃烈,要唱的更加篤定,表達出羅西娜對于愛情的追求勇敢又執著。
根據詠嘆調《美妙歌聲隨風飄蕩》在語言的處理方面上,由于國家的不同所造就不同發音的要求,多以意大利語為發音特點,以元音為首要,放松唇部肌肉,在每個詞的倒數第二個音節上落下重音,將音節連貫起來,運用節奏型技巧,使每一個音富有清晰度,在呼吸的運用上面,根據《美妙歌聲隨風飄蕩》旋律性和戲劇性的特點,這就要求了演唱者要在音域、音色、以及氣息上都要具有控制能力,當演唱到大跨度音程時,演唱者要做到闊開胸腔,立住后背,收緊腹部,強弱結合,表現出人物的情感狀態。在情感表達方面,《美妙歌聲隨風飄蕩》在劇情上呈現了敘述性的演唱部分、小跳以及有節制的快板再到后來的緩慢以及緊湊的節奏和花腔部分的增多,這就要求演唱者了解劇情、熟悉人物,運用情感的表達方式,在不同劇情上體現演唱的技巧,感受劇情的發展。在華彩樂段的演唱處理方面上,因為《美妙歌聲隨風飄蕩》在情緒上給人以輕松愉快、幽默風趣的感覺,在花腔旋律上具有大量的難度,這就使得演唱者要快速流動氣息,更好的控制氣息,靈活的運用氣息,將情緒爆發出來,充分塑造人物形象特征。
通過研究和分析詠嘆調《美妙歌聲隨風蕩漾》,我對作者羅西尼創作的旋律線條豐滿且又富有濃厚感情色彩的歌劇風格感受頗深,加深了我對作品的理解與分析,從而更好地刻畫出主人公羅西娜的妙齡少女形象和聰明機智的人物性格特征。在作品的音樂處理方面,能夠精確的處理和聲、旋律、伴奏織體的變化,運用力度的對比手段,使音樂氛圍詼諧有趣,給人一種愉快而又輕松的感受,豐富的旋律、敏捷的節奏、劃分清晰的樂句、不復雜的和聲布局,使得羅西尼的女主人公充滿活力,在作品的尾聲,就是高潮部分,要把情緒從演唱上調動起來,運用飽滿的情緒,使氣息保持持續性,這就使得在唱法上要做到運用高標準的花腔技術,正確演繹詠嘆調技巧與感情的融合,以平穩的氣息、連貫的唱技,運用輕柔的情感色彩進行演唱,使得作品有一個質的升華,從而達到完美駕馭整首作品的標準,通過對《美妙歌聲隨風蕩漾》的研究與分析,使我受益匪淺、獲益頗深。
羅西尼對歌劇的創作中,《塞維利亞的理發師》是一個優秀的作品,無論從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還是作品所呈現的幽默喜劇色彩風格,都展現了它獨有的魅力。我個人認為,我們從了解到熟悉、學習并演唱這首詠嘆調,一定要大量的練習基礎發聲,包括音階的上下行,跳音更要著重練習,把握羅西娜角色的活潑性以及多種演唱技巧,在情感表達上具有張力性,在聽覺效果上就會更有感染力,來展現出這部歌劇中經典唱段的藝術魅力,使經典不斷地被傳唱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