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培芬
歌劇《沂蒙山》由王曉玲、李文緒作詞,欒凱作曲的一部優秀作品,依據抗日戰爭時期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的真實歷史創作而成,生動地講述了根據地軍民同甘苦、生死相依的動人故事。歌劇由王麗達、楊小勇、王傳亮、張卓等優秀歌唱家主演,于2018 年12 月19 日在山東省大劇院首演,并獲得很大的成功,深受業界的好評。其中的一些優秀選段更是近年來音樂會上常見的曲目,如:《等著我親愛的人》、《沂蒙的女兒》、《蒼天把眼睜一睜》等。包括本文研究的《世間哪有這樣的情》也是劇中凸顯人物形象的一首經典的女聲二重唱,歌曲蕩氣回腸,旋律起伏大,有很強的戲劇沖突。此曲出現在歌劇的第三場,沂蒙山的村民為了保護親人子弟兵,他們不顧生死地冒充八路軍走出山洞,最后一個個倒在敵人的槍彈下,八路軍女戰士夏荷和海棠被親眼目睹了這一悲傷的場景,深深地他們這種勇敢無畏的精神所感動,感動之余又深感無奈,于是二人便演唱起了這首悲痛歌曲。
這是一首單二部曲式,調性為F 大調的歌曲,曲式圖如下:

段落 引子 A B樂句 a a1 b b1 b2小節數 1 8 10 8 10 13
歌曲采用4/4 拍來勾勒出大氣抒情的旋律線條,大調的調性也凸顯了積極向上的情緒特點。引子只有一個小節,由F 大調的Ⅰ級開始進入,緊湊的三十二分分音符以上行的方式進行,加上漸強的力度處理,給聲樂營造了興奮、激昂的情感基調。
A 段由兩句基本相同的平行樂句構成,分別是夏荷(2-9)和海棠(10-19)的獨唱,樂曲第一句(2-5)起音就在小字二組的G 上,旋律音區比較高,而且一直進級的方式來完成這一句。另外,作曲家還在此加入了幾個重音符號,伴奏部分也用柱式和弦來烘托主旋律的沉重感,所以這一句是激動且有力量的。在經過幾個高音營造的高漲情緒后,第二樂句(6-9)的旋律開始往下走,伴奏由五級和二級的分解和弦構成,使激動的情緒有了緩和的余地,而最后一小節為了連接海棠的獨唱部分,伴奏由五級的上行旋律去推動高漲的情緒,與前面第一小節相呼應,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a1 樂句是海棠演唱的部分,歌詞和旋律跟前面基本一樣,只是為了加強她的情感表達,在這里將旋律上移了幾個音,旋律起伏較大,情緒的對比也更加強烈。樂段結尾使用Ⅴ級和弦,形成開放性終止,伴奏也采用下行走向來向下一段過渡,二者的結合既給上一段劃上句號,也為下一段的旋律作了充分的準備。
B 樂段由三個樂句構成,第二、三句是第一句的變奏形式,歌詞簡潔明了,只有兩句句“世間哪有這樣的人/痛,世間哪有這樣的情。沂蒙山的親人,讓山河屏息,讓天地動容”。這一段主要突出二人的重唱,歌曲速度比前一段稍慢,情感起伏比上一段更加強烈。
“世間哪有這樣的人/痛,世間哪有這樣的情”是這首歌曲的主題句,歌曲緊緊圍繞這兩句歌詞展開。第一句由夏荷的聲部開始,以前一段尾音的低八度開始切入,使歌曲畫風突變,由前面撕喊情緒一下轉入低沉的痛苦中。為了更好的抒情,作曲家在此以左手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加上右手的琶音則給聲樂營造舒緩、柔情的意境。以Ⅱ級和弦結束尾音,穩定性比較弱。二三句的旋律比前面高,情緒相應也要高漲些,伴奏以左手的分解和弦加右手的柱式和弦,使歌曲柔中帶剛,也體現了二人的性格特點。第三樂句二人將這兩句話重復了一遍,旋律此起彼伏,既突出了主題也將情緒在推向高潮。
“沂蒙山的親人,讓山河屏息,讓天地動容。”也是整首歌曲的亮點,體現了沂蒙精神。“沂蒙山的親人”是連接上下兩句的關鍵點,一二句的主旋律比較突出,在整部歌劇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第三句加入了不同的旋律,而且兩個聲部的旋律和節奏都不一樣,是本曲的一大難點?!白屔胶悠料ⅲ屘斓貏尤荨笔侨钣辛α康模渲g也有幾個共同點:首先,皆以弱起開始進入,這樣的安排起到了穿針引線的效果;其次,二人的和聲部分以附點和切分的節奏型為主,并且在此加入了幾個“>”符號;最后,鋼琴伴奏也用堅定有力的柱式和弦來加強二人抗戰的決心與毅力。不同點是:首先,三句的旋律都有所變化,在音區上呈遞增的趨勢。其次,尾音結束的不同,第一句兩個聲部都結束在Ⅴ級上,且都是同一個音,第二、三句結束在Ⅰ級和Ⅴ級上,只是二者將音區作了相應的改變,相對來說,二三句的和聲更具有穩定性。結尾處以兩個自由延長及最后一個字的九拍來結束樂曲,伴奏也以鋼琴的激情的上行柱式和弦來結束樂曲,給聽眾產生極為震撼的聽覺盛宴。尾音結束在主和弦上,形成完全終止,結束全曲。
在歌劇選段的演唱中,想要表達歌曲出歌曲的情感不僅要對音樂本身進行分析,還要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這首二重唱是歌劇《沂蒙山》中女主人公海棠和八路軍女戰士海棠一起演唱的歌曲,劇中的海棠是個普通的農村姑娘,跟丈夫林生新婚不久,為了抗戰兩人被迫分別,海棠留在家鄉照顧八路軍傷員。為了保住八路軍的孩子而用自己的孩子頂替而葬送在敵人的槍聲下,海棠失去了孩子,丈夫也在抗戰中犧牲,最后她還撫養了八路軍的后代小沂蒙。海棠的形象是將個人小愛化作民族大愛,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夏荷是這部歌劇中的女二號,一個勇敢堅強的八路軍女戰士,與丈夫趙團長投身革命戰斗中,因為深受重傷所以留在村中待產。她性格開朗,與村民相處融洽,更是與海棠結下深厚的友誼,生下女兒后便取名小沂蒙,從此可以看出她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她有著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革命意志,是個值得讓人敬佩的女性人物。
這部歌劇雖然是民族歌劇,但夏荷這一角色選用美聲唱法的張卓來飾演,更加符合了夏荷這一人物性格的特點。筆者也是學習美聲唱法,并在自己的中期音樂會上演唱了這首歌曲中夏荷的聲部,在演唱過程中對這首歌曲總結了自己的一些演唱心得。
整首歌曲的音域跨了將近兩個八度(大字組B-小字二組降B),而且情緒的對比較強,所以夏荷的聲部一定要大氣、飽滿。如第一句就有一個“f”,而且音高相對較高,所以這里要求演唱者有較強的爆發力,氣息也要連貫,不能為了突出每個字的重音而破壞歌曲的線條的連貫性。海棠的聲部出來同樣是需要爆發力的,但要貼合她的人物形象特征,所以聲音是明亮、清脆的,特別是第一個音到了小字二組的降B 上,是全曲的最高音,而且這個“一”也是閉口音,不太好發聲,所以要注意運用頭腔共鳴,保持聲音位置的集中。第二段中則最需要二人的合唱部分的“讓山河屏息,讓天地動容”,夏荷是低聲部,且最低音到了大字組的B 上,對于很多演唱者來說這個音容易發虛,可以多發氣泡音來練習低音,在演唱的時候注意控制氣息,喉頭也要穩定。在進入這句之前,前面的“沂蒙山的親人”要弱,力度跟這一句形成對比。結尾的“動容”兩字結合氣息,將喉嚨打開,用后咽壁的力量將聲音牢牢地抓住,在拖完前兩個的自由延長后,最后一個字深吸一口氣再唱,到最后的結束感要強,給觀眾留下意猶未盡的感覺。
歌唱的最初目的是人們用來抒發情感的一種形式,一個專業的演唱者除了要解決基本的歌唱技巧外,對歌曲的情感掌握也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將嫻熟的演唱技巧與發自內心對歌曲的情感表達結合起來,才能表現出歌曲的藝術魅力,跟聽眾產生情感共鳴。
這首歌曲中沒有用到一個“p”,很多地方反而在“f”的基礎上還加上“>”符號,可以看作者在這首歌曲的情感訴求上是非常強烈的。因為前奏只有一個小節,而且速度是比較快的,所以在演唱第一句“一聲聲呼喚,一聲聲真情”的時候一定要提前進入角色,才給鋼伴示意,聲音一出來就要堅定有力,把自己想象成夏荷,將心中的雖有無限感慨,自己卻又無能為力的復雜情緒一下子吶喊出來,但是又不能將聲音發得很倉促,需要將氣息穩定,聲音集中了再發聲,所以前期的情緒醞釀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句“沂蒙的男人,把生命留給子弟兵”是對沂蒙山村民用生命來保護自己與戰友的恩情表示感恩,并且對他們為此失去生命表示深深悲痛。接下來是海棠演唱的部分,她與夏荷有不同的情感體驗,即將犧牲的是將自己養育成人的舅舅與身邊的村民,對她來說這些都是自己的親人,所以“一聲聲真情”的音比前面海棠的高,演唱時更加激動和不舍,“怎能忍住我的心痛”這一句要稍微慢一點,情緒也要更加悲傷,甚至可以帶點哭腔,來表達內心失去親人的痛苦。
經過第一段的痛苦的吶喊之后,第二段的情緒開始轉向平穩,歌詞一開始連續用兩句反問句來感嘆沂蒙山鄉親們這種無私的大愛,所以夏荷的聲部開始進入要表現得很深沉、悲痛,表達對鄉親們舍棄生命來救下自己這份沉重的愛,接下來海棠的聲部要比夏荷的高,所以情緒自然要更加高漲一點。當兩人合唱“讓山河屏息,讓天地動容”時要堅定語氣,相信沂蒙山鄉親們的這種精神能撼動天地。37 小節開始兩人的情緒開始升華,這段大線條的音樂需要演唱者有足夠的體力、良好的氣息、與飽滿情緒相結合來宣泄心中的無限感慨,夏荷在第一句的情感鋪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37 小節的時候可以不用全部拖滿四拍,提前醞釀情緒,才能為演唱好這段作好充分的準備。最后結束處兩人的情緒一定都是積極飽滿的,以興奮且有力量的狀態來結束尾音。
重唱對演唱者的考驗就是合作精神,要求演唱者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在唱好自己聲部的同時也要兼顧其他聲部的演唱情況,演唱這首歌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重唱的必要前提是把各自把自己的聲部練習好,將歌曲旋律、節奏這些最基本的掌握住,這樣在進行合唱的時候才能不被對方的聲部給干擾?!白屔胶悠料ⅰ边@一句應該多練習音準,要在下面反復多唱,將旋律熟記于心,這樣兩人在唱的時候才不至于跟著對方的旋律跑。第38-42 小節處是兩個聲部交叉進行,這也是需要演唱者需要有較強的內心節奏,不然就會出現“踩腳”的情況。另外,之后的兩小節(42-43)也需要特別注意,因為這里兩人的節奏完全不同,需要演唱者對節奏的把控能力與協調能力。
主次分明,適當調整自己的聲音。重唱是兩個人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那必然會有些地方是突出某個人物角色的情感表達,此時另一個人就要給對方留有表現的余地,因此雙方都要學會聆聽對方的演唱聲音進而來調整自己的聲音。比如中間(38-43 小節)兩個聲部交替進行,當其中一個人在唱“世間哪有這樣的”時,另一個人的長拍要盡量弱,給對方充當和聲,還有“讓山河屏息”這一句是海棠的主旋律,這一句也應當突出她的聲部,夏荷也需要將自己聲音稍微減弱。
第三,眼神交流與肢體動作。首先是眼神交流,當一人快要唱完自己要唱的部分是二人的交接處要有眼神的交流或者肢體交流,其中一人在唱的時候也要有適當的眼神交流,這就需要平時二人多磨合,在下面練習的時候要提前商量好,哪些地方需要眼神交流。其次是肢體動作,良好的肢體動作也可引導聲樂更好的進行,也可以促進雙方的情感交流。這也需要在下面排練的時候將動作設計好,避免在臺上出現混亂。特別是最后一句,因為前面有兩個字的自由延長才到最后一個字,演唱時要用余光看對方,要結束時雙方約定好結束的動作,最后一個字更要整整齊齊的一起結束。
第四,較強的臨場反應能力,如果在臺上出現意外時,不管是自己還是對方,都要有能應付自如,如果是對方出現問題,可以選擇順著他走,也可以將對方引導到正確的旋律中來。如果是自己出問題也不要慌,不能讓觀眾明顯感覺自己唱錯了,聽聽伴奏或者對方的演唱,自然地進入歌曲中。
最后,要相互鼓勵、二者要多花時間對歌曲進行精雕細琢,上臺時才能配合自如,將作品更好地展現給觀眾。
相比獨唱,重唱歌曲更能考驗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不僅要求演唱者有較強的專業演唱能力,還要有較強的藝術修養、演唱者之間的合作精神。這首二重唱不僅突出了劇中女主角海棠和夏荷重情義的人物特點,表達了她們愿意為革命主義獻身的精神和毅力,還隱喻了沂蒙山的抗戰精神,為推進整部歌劇的劇情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是我國聲樂作品中不可多得的重唱作品。但目前的傳唱率并不高,理論研究更少。因筆者寫作水平有限,并不能全將它的藝術魅力所展現出來,所以在此呼吁更多的聲樂學習者能將其傳唱、深入研究它的藝術內涵,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解這首歌曲的藝術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