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會芳
什么是標題音樂呢?所謂標題音樂主要是用文字、標題來展示文學性內容和情節性樂思。標題音樂產生于早期的浪漫主義音樂,是音樂與其他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比如音樂與美術建筑文學等非音樂的藝術結合。標題音樂對于提高音樂藝術的表現力和實踐的環節有著積極的作用和影響。但是對于標題音樂,人們往往有一個誤區,認為作品只要有標題就是標題音樂。但是一些有明確標題的音樂也不一定就是標題音樂。就拿我們較為熟悉的作品,海頓的交響曲《驚愕》,貝多芬的奏鳴曲《月光》交響曲《命運》等,這些音樂雖有標題但是卻不是標題音樂。而這些標題也只是后來的出版商和評論家加上的,目的是為了啟發聽眾的想象力。而無標題音樂是指不借助任何文字性的手段,是以純音樂的形式來抒發情感的一些音樂形式。對于音樂到底要不要標題的問題,一度在音樂史上掀起激烈的美學之爭。
無論是標題音樂還是無標題音樂的觀點都有可取之處,這兩者之間的討論我們是不可回避的。我們可以從高士杰先生的文章中明確一點,音樂并不具有語義性,我們并不能從音樂中解讀出其他內容,而能解讀出內容的是人的情感體驗。無標題音樂的作品是層出不窮的,對于音樂家來說,他們更希望聽者能夠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試著體會和解讀音樂本身的內容,以及音樂家創作時的心路歷程和情感體驗。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音樂它并不需要標題來解釋和說明呢?高士杰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提到音樂本身是無標題性的,即使是標題音樂它的音樂內容也是無標題性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學術理論的進步逐漸出現了標題音樂,當然標題音樂也是沒錯的。在音樂中加入了標題,也只是為了加強對音樂的理解和情感融合。標題音樂的出現并沒有否定音樂的無標題性。所以說標題音樂與無標題音樂之爭并沒有誰對誰錯,只是方向和側重點不同而已。高士杰先生的文章中在討論音樂的特殊性的第二個層面,也就是音樂作品內容的特殊性中指出。無標題音樂的內容是非標題性的。即使是標題音樂,其形象內容的本質也是非標題性的。但是作者卻寫了具體而詳盡的文字標題,作者也說了從這些文字標題中也無法聽出具體情節,如果通過文字就能看出具體情節和復雜的情感,那么音樂的存在也就是多此一舉了。直接看文字就可以了,為什么還要聽音樂呢?所以說無論是標題音樂還是無標題音樂都是有可取之處的。文中高士杰先生還指出了在那個時代國內許多的音樂創作都在追求無標題音樂,這種現象即使到了現在也并沒有得到很大改觀??v觀國內當今社會的音樂市場,大部分的創作者們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與追求,在創作音樂作品的時候一味的在追求標題音樂的創作,以至于許多標題音樂的出現而忽略了無標題音樂的存在感。高士杰先生指出這種音樂創作的現象對于我國許多音樂作品的創作的前景是非常不樂觀的。音樂的特殊性難道不就是它帶給人們無限的想象力和自由的思維模式嗎?
在人類文明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中國的歷史文明從沒有中斷過。那么為什么只有中國的文明沒有中斷呢?是因為我們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有較強的包容性而且愿意接納和學習外來文明的國家。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我們不斷的學習到新的東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直不斷的進步與發展。所以這么重要的經驗當然要學習和發揚了,由此來說接納外來多元文化是多么重要。在當今西方音樂文化強烈的沖擊下,我們更應該側重于本民族的音樂,同時也要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與國家優秀的音樂文化。去接納和創作不同的音樂類型。所以不論是標題音樂無標題音樂還是其他類型的音樂,我們都應該去學習更要去創新與發展。因為只有這么做,才會對今后音樂的發展以及作曲家們音樂的創作非常有利。
筆者縱觀高士杰先生的這篇文章,不難發現文章的邏輯思維嚴謹論述方法嚴密且內容層層遞進。文章中從三個方面來對音樂的特殊性進行了討論,且都標有明確的標題,文章中的內容也都會以去巧妙的例子來印證自己的觀點。這讓讀者對文章的理解更加的清晰明了也讓文章的內容更具有說服力。
文章開頭的第一段在討論音樂的物質材料的特殊性時,就以總的結構來說明要思考的問題,以反問的形式把我們巧妙的引入了思考的境地。并在文中引證材料名人名言來加強自己文章可信度和說服力。其中有一處作者以卓菲婭·麗莎所說:“它既不是在它之外獨立存在的某種東西的符號,也不是它的相關體?!薄耙魳纷髌分惺褂酶鱾€單獨的音,除了代表它自身之外,不是任何客體的標志?!眮碚撌隽艘魳返姆钦Z義性。文章在討論音樂的物質材料的特殊性的最后,又再次提醒音樂的語義性,更加說明了思維嚴謹邏輯清晰。
緊接著作者開始寫音樂作品內容的特殊性,作者的銜接很是巧妙和緊密。他緊密的將前面所寫音樂材料的特殊性,來自說自答引出要討論的音樂作品內容的特殊性。討論了標題音樂與非標題音樂,正文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音樂是表達情感的藝術,語言文字是不能來準確概括情感的。文中也以肖邦,柏遼茲,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等大師的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體驗,并不能通過文字標題完全感受到,來證實自己的觀點。用自己的語言提出了情感才是語言最重要的內容。這讓筆者想到了一件有趣的事,筆者之前被別人問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這件事就是狗狗能不能聽懂人的語言?有科學證明狗狗是聽不懂的人的語言,所以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會有人舉例子說平時跟狗狗鬧著玩,假裝嫌棄它然后用溫柔的語氣讓它走開,它卻能明白我們的意思一樣認為在跟它玩,它會歪著頭跟我們撒嬌賣萌。如果以一種特別嚴厲的口氣的話,它卻能聽懂似的乖乖走開。這難道不是聽懂人類語言的作用嗎?答案當然不是,首先動物是聽不懂人的語言的,它只會通過人的語氣和肢體動作來體會人類的意思。之所以認為它聽的懂,那也只是聽懂了你語氣中所表達的情感。而作者則是以歷史事實來讓人心服口服。在音樂作品內容的特殊性最后緊扣標題性與非標題性,舉例并討論了音樂給人的力量并不是通過歌詞而是通過情感,而歌詞只是提升了音樂的爆發力和情景。
最后文章在討論音樂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特殊性時,文章與前面所討論的部分既是平行關系又是遞進關系,這種文章的結構在現在看來往往也是最清晰明了最好的。音樂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特殊性才是全文的重中之重,這牽扯到了哲學與政治層面,是個更加敏感的話題。前面兩個層面的討論都在為第三個層面,音樂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特殊新性做鋪墊。文中作者敢于在當時如此不安的政治和學術背景下,以巧妙的反問形式提出了: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音樂是不是也具有階級屬性呢?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提出如此敏感的階級性話題,也是勇氣可嘉。面對如此大的輿論下的學術理論勇氣,作者的這種不跟風不吹捧別人不敢反駁的他敢反駁的學術精神,是寶貴的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正文中觀點和例子從表面上看可能有些老套過時,但是話糙理不糙。文中有一段說不健康的靡靡之音就是資產階級的音樂,而健康的則是物產階級的音樂。這種觀點作者明確指出是不科學的。這不禁讓筆者想起了當時鄧麗君的音樂剛出來的時候,也是被稱是不健康的音樂或是黃色音樂。還有人在當時這樣評論鄧麗君的音樂的,說她的音樂是從錄音機里鉆出來的毒蛇。在當時如果買鄧麗君的音樂也被視為是違法的,這些在當今看來是多么可笑,她的音樂只是在表達一個小女內心的情調而已。文中最后作者不但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總結,并且再次以三個問題的提出來強調歸納自己的觀點。這種嚴謹的邏輯結構使讀者更加了解作者的觀點。
結合當時的政治背景社會背景以及學術環境來看。高士杰先生的這篇文章寫于八十年代初,當時中國的指導思想還處于撥亂反正時期。在當時大多數的學者和專家幾乎沒有人敢去觸碰比較敏感的話題,且更加沒有學者去結合當時的一些社會現象去深入探討藝術與哲學的觀點。我們再從側面來分析作者是經歷過“文革”時期的人。一般經歷過“文革”的文人在發表言論的時候都會比較謹慎且慎之又慎,但是作者卻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去觸碰比較敏感的話題,提出如此尖銳的矛盾和批評。要知道在當時他這樣的言論如果不是很巧妙的說出來,那么作者很有可能會被批判和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尤其是在兩個凡是的提出下。作者的這種勇氣和學術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這讓筆者想起了如今像高士杰先生一樣不畏懼外界壓力,敢于說問題敢于提出尖銳的矛盾和批評的新時代音樂家居其宏先生。居其宏先生是我國當代最為活躍的音樂評論家和批評家,他對音樂的新變和藝術發展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他敢于講出別人講不出的話并且以簡潔鮮明,正面交鋒的形式出現。對于居其宏先生來說旁人不敢觸碰和有學術疑點,都是音樂批評研究的熱點。他的這種敢于擔當知難而進的精神,反應出了一位批評家的理論勇氣和批評風骨。所以無論是高士杰先生還是居其宏先生,他們這種寶貴的學術態度和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與借鑒的。
從音樂美學發展史來看,音樂美學始終都是存在的。無論人們有沒有發現它,它都是存在的,只是被人們發現的早晚的問題。作為從事音樂學習和工作的人,學習和研究音樂美學這一領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位音樂工作者如果不對音樂美學有一定的了解與研究,那就不算是一位合格的音樂者。
那么什么是音樂美學呢?簡單來說就是對音樂中的美進行分析與研究。它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如哲學的角度,社會學的角度以及音樂作品自身的美學特性的角度等。高士杰先生的文章中對有關音樂美學的作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中他從音樂的本質入手,從三個方面對音樂的特殊性進行了高度的分析與歸納。音樂美學的研究以哲學為基礎的研究,當然音樂美學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與特色,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將它脫離于哲學的范疇進行獨立研究,它主要從哲學中把握正確的認識論與正確的方法論。音樂美學還應該以不同的方法角度和層面去進行研究。從音樂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音樂美學,是從更深層次來闡明的一種研究方法,是一種特殊性的心理學。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研究音樂美學,是因為音樂產生于這個社會,作用和活動于這個社會,音樂是人類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從作品自身的美學特性的角度研究音樂美學中,音樂的感性材料以及音樂的屬性,音樂的形式內容和表達方式等都是音樂藝術存在的基本特征。也是音樂美學研究的根本所在。音樂始終是要服務于人類的。
音樂的本質與社會宗教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是音樂美學研究的重要范疇。高士杰先生的文章從音樂的三個方面的特殊性來闡述,其中音樂物質材料的特殊性從音樂的本質來說,音樂的物質材料是聲音且音樂是不具有語義性的。音樂內容的特殊性是從音樂的情感體驗,以及人們對音樂自身的理解與思考。音樂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特殊性是音樂美學較為重要的研究范疇。作者通過音樂對社會的影響以及對人們思想意識的影響,來反映出音樂作為社會意識性態的特殊性的重要性。
通過對整篇文章的分析與思考,筆者認為無論是標題音樂還是非標題音樂都是為了表達音樂的情感體驗。其次音樂還需要多元化的發展,在注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學習外來優秀的音樂文化。最后音樂美學這一領域對于學習音樂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從事音樂工作者需要不斷的去研究與思考的課題。最后筆者還意識到做學術研究應該有批判意識和前沿意識,不能一味跟風和對現有的東西一再的肯定。要學會不斷的創新與發現新事物。只有不斷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不斷的創新。我們才會在學術研究上有新的發現甚至是突破性的成就。也會在當今繁榮的音樂環境下創作出創新型的音樂佳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