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妹英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 廣西 桂林 541001)
結直腸粗長蒂息肉是臨床常見消化道疾病之一,普遍被視作一種癌前病變。在臨床上,以手術治療為主,而隨著手術器械、微創技術等不斷發展、更新,內鏡下尼龍繩聯合電凝電切除術已逐步取代開腹手術,療效肯定,頗受臨床青睞[1]。但值得注意的是,對帶有粗長蒂的結腸息肉患者而言,因息肉較大、蒂長,其營養血管會粗于其他類型息肉,在手術切除過程中極易合并出血、穿孔等危險[2]。因此,應在不斷完善手術方案前提下,積極尋找更科學、合理護理干預手段,以改善患者預后質量,減少并發癥等發生。本文選取我院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所收治患者92 例為對象,以評估強化健康指導價值?,F將詳細情況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所收治患者92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46 例,男26 例,女20 例,年齡22 ~79 歲,平均年齡(50.26±7.19)歲;對照組46 例,男25 例,女21 例,年齡21 ~77 歲,平均年齡(49.45±7.20)歲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病例納入標準:(1)術前均經腸鏡檢查確診,粗長蒂≥1.5cm;(2)均符合手術指征;(3)術前完善血常規、生化、心電圖、凝血功能等檢查。(4)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對照組 予以常規圍術期護理,內容:術前宣教、完善術前準備、遵醫囑用藥及術后生命體征監測、突發狀況處理等。
1.2.2 研究組 在常規圍術期護理基礎上應用強化健康指導,內容如下:(1)強化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在入院后,對良好生活習慣、尊醫行為等進行宣傳和教育。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護理、觀察的正確方式和方法。對家屬進行相關知識宣教,告知疾病危害性及正確護理方法,確?;颊甙踩?,又幫助家屬打消緊張情緒[3]。(2)加強術中配合:入室后護理人員應態度大方,面容和藹,主動與患者聊天,分散注意力,緩解緊張焦慮情緒。再次交代手術步驟,介紹術中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及處理方法,告知患者術后可能會出現的生理變化。在體外安裝好尼龍繩及其結扎裝置,經腸道活檢鉗通道插入,根據息肉位置調整尼龍繩的方向,將尼龍繩套扎在息肉蒂根部,用力適中,緩慢收緊尼龍繩,防止直接機械切割,收緊尼龍繩直至息肉顏色發紺變紫,脫鉤釋放尼龍繩;經腸鏡活檢通道置入金屬圈套器,距離尼龍繩0.5 cm 處圈套息肉進行高頻電凝切除。在息肉完全切除后,仔細觀察創面有無搏動性出血、滲血、穿孔,取出息肉組織及時進行病理檢查。術中護士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觀察患者息肉切除過程中的不良反應。(3)術后并發癥預防指導:患者安返病房后,除及時告知患者手術完成情況外,還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重點關注有無并發癥發生,包括詢問有無腹脹、腹痛、黑便等,警惕腸穿孔、術后腸道出血及電凝綜合征相關并發癥,指導患者觀察大便顏色、性質和量等,若有異常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予以處理。(4)飲食指導:術后24 ~48 h 禁食,之后流食3 天,半流質飲食一周,無并發癥后普食;多食用新鮮瓜果果汁,保持大便通暢。(5)運動指導:術后3 天以臥床為主,之后可適當進行運動,以幫助腸道蠕動,包括床邊行走、肢體簡單屈伸等。術后2 周內應避免劇烈、重體力活動;并指導患者合理休息,健康飲食,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1)自擬治療依從性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用藥依從性、遵醫囑依從性、運動依從性、飲食依從性、自我檢測依從性等,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依從性越好。(2)在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比較兩組患者焦慮情緒變化,其中,SAS 評分高于50 分視為焦慮,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3)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出血、穿孔、尼龍繩結扎脫落。
本次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5.0 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前,兩組依從性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評分為(96.25±3.20)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表1 兩組治療依從性評分結果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依從性評分結果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研究組 46 78.20±5.21 96.25±3.20對照組 46 78.17±5.18 90.06±6.75 t 0.027 5.620 P>0.05 <0.05
護理干預后,研究組SAS 評分為(30.25±3.19)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1),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AS 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AS 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研究組 46 57.20±3.21 30.25±3.19對照組 46 57.18±3.20 40.29±3.25 t 0.029 14.952 P>0.05 <0.01
研究組術后未出現并發癥,低于對照組13.04%,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由于外科切除結直腸息肉對患者創傷大、痛苦大、費用高、住院時間長,內鏡下高頻電凝切除結直腸息肉優點多,已替代外科手術成為息肉治療的首選方案。但對于巨大粗蒂結直腸息肉,內鏡下高頻電凝切除易發生出血和穿孔等并發癥。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及器械的不斷更新,內鏡下治療結直腸息肉的方法較多,為減少出血及穿孔等并發癥的發生,采用尼龍繩結扎聯合圈套器高頻電凝電切除帶蒂息肉,在手術開展過程中,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及安全性高等優點,已成為直結腸息肉治療首選方法,此治療方案手術時間不長, 操作簡便安全, 常見的合并癥為創口出血、腸道穿孔和創口感染,但值得注意的是,內鏡下電切術仍存在出血、穿孔等并發癥,可嚴重影響患者預后質量。相關研究指出[5-6],直結腸粗長蒂息肉內鏡治療后,合并出血、穿孔等并發癥明顯高于其他類型息肉患者。而常規圍術期護理則多依賴固定護理工作模式開展,僅能滿足基本治療需求,無法滿足患者真實需求,患者依從性普遍不高,不利于術后并發癥控制。而通過強化健康指導,則可從術前心理狀態調整到術后并發癥預防,均予以專業指導,既可拉近護患關系,建立信任,又可以改善護理細節,減少并發癥發生[7-9]。
本研究納入圍術期強化健康指導,效果顯著。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評分為(96.25±3.20)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提示研究組依從性更高,這可能與護理干預后患者對治療過程更了解、信心更足等因素有關。另一組數據顯示,護理干預后,研究組SAS 評分為(30.25±3.19)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1)。提示研究組護理干預后焦慮情緒更少,這可能與護理干預后臨床表現更好等因素相關。最后一組數據顯示,研究組術后未出現并發癥,低于對照組13.04%,差異顯著(P<0.05)。提示研究組術后并發癥更少,這可能與其依從性更高、潛在危險因素控制更好有關。
綜上所述,圍術期強化健康指導有利于幫助患者減輕負面情緒,快速融入治療環境、了解治療過程,有利于提升治療依從性,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縮短住院天數,減少患者費用,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