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香,萬 婷(通訊作者)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婦產科 湖北 武漢 430050)
高齡初產婦是指首次分娩時其年齡大于35 歲,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生育觀念的變化,高齡初產婦的人數逐年增多。與其他年齡段的孕婦相比高齡初產婦由于體力、骨骼靈活度以及陰道彈性等相對較差,使得在分娩過程中難度進一步上升,可能出現分娩時間延長甚至難產等情況,這也是導致高齡初產婦剖宮產率較高的重要原因[1]。與此同時高齡初產婦缺乏妊娠和分娩經驗,再加上懼怕疼痛等,導致焦慮、擔憂、緊張等負面心理情緒較重,進一步影響初產婦的產程進展,為了改善該情況需要進行科學的護理服務。以下將分析聯合運用助產護理和人文關懷在高齡初產婦中的護理效果,以及對其分娩方式與負性心理情緒所產生的影響。
抽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60 例高齡初產婦,依據護理模式分組。觀察組30 例,年齡35 ~43 歲,平均(38.5±1.2)歲;孕周39 ~41 周,平均(40.3±0.4) 周。對照組30 例,年齡35 ~44 歲,平均(38.4±1.3)歲;孕周39~41周,平均(40.4±0.2) 周。兩組各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
產婦入組標準:(1)分娩時年齡≥35 歲;(2)具有陰道試產的臨床指征;(3)產婦既往并無生育史;(4)產婦臨床資料完善,且無任何妊娠合并癥。排除標準:(1)合并心腦腎等器官病變者;(2)存在殘疾情況者;(3)合并精神障礙者。
對照組產婦進行常規產科護理,如產前給予產前指導以及分娩健康知識宣教,于分娩過程中由責任助產士為產婦提供分娩指導等;觀察組產婦在此護理基礎上聯合運用助產護理及人文關懷,方法如下:(1)產前護理:在分娩前,需要與產婦和家屬進行密切的溝通,同時開展健康知識宣教,盡快幫助產婦與家屬熟悉并了解院內環境和分娩期間的注意事項。給予產婦科學的心理疏導,通過語言溝通幫助其緩解分娩前的心理壓力及思想負擔。針對高齡產婦多數存在的焦慮、擔憂等負面心理,需要做好個體化的產前心理疏導,充分與產婦及家屬進行溝通,轉變其性別觀念等傳統思想,通過給予產婦尊重和關懷,提升其對于醫護人員的依賴感和信任度。耐心細致的講解自然分娩的優勢和好處,并講解自然分娩以及剖宮產手術的流程以及安全性,在交流過程中注意保持親切和藹的語言及態度,從而增進彼此的親切感和信任感。在進行心理疏導的同時,注意保護產婦個人隱私,對其心理狀態做好全面評估,分析產生負面情緒的根源,同時給予個體化心理疏導;(2)產時護理:為產婦營造良好的產時環境,通過提升環境的清潔度和舒適度來改善其負面情緒促進產程的順利進展。需要確保分娩室溫度及濕度等指標適宜,待產時給予人文關懷,充分結合分娩產婦的具體狀況以及相關條件等,對其分娩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加強語言溝通使產婦能夠正確用力,對于高齡產婦來說往往存在著更為嚴重的焦慮、緊張等情緒,所以需要運用語言溝通技巧幫助其穩定負面情緒,有意識的談論產婦感興趣的話題來分散其注意力,幫助緩解宮縮疼痛感。進入第二產程,充分給予產婦鼓勵,同時在宮縮間歇為產婦提供適量的飲水和飲食,如出汗量較多則需要幫助其進行擦汗,從而改善產婦的舒適度;(3)產后護理:在產后護理中需要注重產婦的心理護理,例如新生兒娩出后可告知產婦新生兒狀況,從而緩解其緊張、擔憂等心理,避免負性情緒影響子宮收縮。產后鼓勵產婦與嬰兒進行及早的接觸,同時指導其母乳喂養,并開展母乳喂養等相關健康知識宣教,促使產婦子宮盡快恢復。在產后還需做好人文關懷,例如密切關注分娩后情緒變化,并積極與產婦進行充分的溝通,針對存在負面情緒的產婦需要給予科學的心理指導。引導家屬給予產婦充分的關懷及呵護,注意與產婦溝通過程中的語言技巧,提升產婦分娩后的幸福感以及自豪感。在產后的第二天,還需要繼續了解其產后傷口、母乳喂養以及子宮收縮等情況,鼓勵產婦開展盆底肌肉訓練,并給予科學的會陰護理。
(1)對比兩組產婦的剖宮產率和自然分娩率。(2)比較兩組中自然分娩產婦的各產程時間。(3)運用焦慮、抑郁自評估量表(SAS、SDS)對于兩組產婦在護理前和護理后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示產婦的負面情緒越嚴重。
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對比[n(%)]
觀察組的第1、第2 產程時間及總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自然分娩產婦產程時間對比(±s)

表2 兩組自然分娩產婦產程時間對比(±s)
分組 n 第1 產程/h 第2 產程/min 總產程/h觀察組 30 6.26±2.03 30.15±2.06 6.95±2.10對照組 30 7.59±3.16 39.90±6.18 8.36±3.29 t 4.053 8.625 4.596 P 0.031 0.002 0.026
兩組產婦護理前SAS、SDS 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經護理后觀察組的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SAS、SDS 負性情緒量表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SAS、SDS 負性情緒量表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0 43.59±2.85 31.16±2.05 40.16±3.08 30.03±0.25對照組 30 43.60±2.86 40.06±2.53 40.15±3.10 38.59±2.16 t - 0.625 7.095 0.706 6.325 P - 0.829 0.010 0.229 0.013
近年來隨著人們晚婚晚育等思想觀念的變化,使得臨床中高齡初產婦的人數不斷增加,許多初產婦由于害怕疼痛而產生恐懼、焦慮及緊張等負面情緒,這也是高齡初產婦剖宮產率相對較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高齡初產婦的科學護理來幫助緩解負面心理情緒至關重要,這也是提升產婦自然分娩率和改善護患間關系的重要環節[2-4]。在助產護理中,結合高齡初產婦產前、產時和產后三個不同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為產婦提供關懷和幫助,與此同時在助產護理過程中將人文關懷進行巧妙地融入,能夠使初產婦充分體會到護理人員對自己的關懷及呵護,這對于提升初產婦的信任感和依賴感具有重要作用,從而使護患之間迅速建立良好穩定的護患關系,可為初產婦后續的分娩護理和產后護理奠定良好基礎。和傳統的護理模式相比,助產護理與人文關懷兩者的聯合應用更加關注高齡初產婦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需求,通過給予健康知識宣教和心理疏導,可有效緩解其負面心理情緒,幫助產婦對于經陰道自然分娩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更好地幫助其堅定自然分娩信心,這對于提升高齡初產婦的自然分娩率和降低剖宮產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維護母嬰安全健康的重要途徑。通過將助產護理與人文關懷護理進行聯合應用,能夠結合高齡初產婦在分娩期間的不同心理狀況給予關懷支持和幫助,能夠更好地解除其心理焦慮緊張等不良狀態,這對于促進產婦產程順利進展和降低剖宮產率等均具有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隨著高齡初產婦負面情緒的改善,更有助于促進子宮收縮并改善產婦分配合度及依從性,從而提升自然分娩率[5-6]。同時人文關懷以及助產護理的聯合應用,也可充分發掘高齡初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護理需求,并更好的給予滿足,有利于提升產婦的整體護理質量并改善護患間關系。本次的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高齡初產婦在護理后焦慮、抑郁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與此同時該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各個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這也進一步表明,助產護理和人文關懷護理的聯合應用,可有效提升高齡初產婦的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對于高齡初產婦聯合運用助產護理和人文關懷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并改善負性心理情緒,且有助于加快順產產婦的產程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