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明,劉 宇
(1.中國醫科大學體育部,遼寧 沈陽 110122;2.沈陽市大東區文化旅體育事業發展中心,遼寧 沈陽 110041)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育部門提出“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各個學校廣泛開展了網上教學,體育課程作為大學生重要的課程內容,不僅能夠有效促進身體健康,還直接影響學生的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及抵御病毒的能力。因此,在特定的環境下探索一種便捷、有效的居家環境中的體育網絡課程教學模式,將體育課堂有效推廣至學生家中,提供給學生日常鍛煉方式以及運動技巧的指導,達到特殊時期體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對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擴展與補充。
以中國醫科大學大一、大二兩個年級共146 個班級,近4 000名學生開展的體育網絡課程教學為基礎,隨機抽取其中大一8個班級、大二8 個班級共458 人做問卷調查及太極拳考試。
1.2.1 問卷調查法 根據課題研究所需的內容設計調查問卷,包括學生對體育網絡課程教學模式的評價、學生對體育網絡課程內容的評價及體育網絡課程對學生的督促作用、體育鍛煉時長、每周參加體育鍛煉次數等相關問題,以獲取學生對體育網絡課程的反饋。12 周的體育網絡課程結束后,隨機抽取大一、大二各8 個班級共458 名學生發放體育網絡課程效果相關網絡電子問卷,并全部回收。
1.2.2 教學實驗法 對學生進行12 周太極拳網絡課程教學,課程結束后,對抽取問卷的班級學生進行太極拳在線考試,通過QQ 班級群在線平臺進行在線統一考試。有448 名學生參加了考試,參考率為97.8%。為了確保網絡考試成績的有效性,考試分為兩組,分別由不同的教師進行成績評定。成績評定分4 個等級,4 分不及格、3 分及格、2 分良好、1 分優秀。結果顯示(見表1),兩組學生成績沒有差異性(P>0.05),說明太極拳網絡考試成績有效。
表1 兩組太極拳網絡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太極拳網絡考試成績比較(±s,分)
教師1 n 成績n教師2成績F P 216 2.06±0.872 232 2.26±0.884 3.591 0.059
1.2.3 數理統計法 對于獲得的數據運用Excel 軟件、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構建適應本次疫情的“一臺、一群、一號”體育網絡課程模式,實施課程教學與評價。“一臺”即微信、QQ 等網絡平臺;“一群”即教學微信群,校體育部將學生按照年級和班級兩個維度進行分組,建立了包括大一、大二兩個年級共146 個班級微信群;“一號”即創建“紅衣體育”公眾號,除了定期上傳體育部每周教學內容、要求外,還推送居家健身知識和方法、視力保護方法、體育基本常識等,與體育課程線上教學相輔相成,極大地推動了體育網絡課程教學的開展。
2.2.1 教學設計 疫情期間設計在居家環境下進行體育教學、鍛煉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兼容文字、圖表、聲音、動畫和影像等,編排教學短視頻及文字內容。
2.2.2 課程實施 采用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方式,通過微信群、公眾號和教學秘書微信平臺,建立“單位—教師”“單位—學生”“教師—學生”等多種交流對接方式。教學指導小組每周在單位教師微信群、公眾號平臺按時上傳開發制作的太極拳及以提高身體運動功能為主的在線教學視頻,有利于教師、學生提前熟悉教學內容,做好居家備課、上課的各項準備工作[1]。
2.2.3 課后教學監督與評價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發布課后作業(如拍攝太極拳、身體素質動作練習的視頻等),學生完成作業并上傳至網絡課程平臺,通過教師評分或學生互評等方式進行課后作業評價。
2.3.1 學生對體育網絡課程開展形式的滿意度(見表2) 表2 顯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的有426 人,占調查人數的93.01%;而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的有32 人,占調查人數的6.99%,說明大部分學生認可該課程教學模式,但仍然有部分學生表示不滿意,表明該形式還有待改善和提高。

表2 學生對體育網絡課程開展形式的滿意度
2.3.2 學生對體育網絡課程教學內容的評價(見表3) 表3 顯示,學生對體育課程文字內容方面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的有449 人,占調查人數的98.03%,而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的有9人,占調查人數的1.97%;學生對每周體育網絡課程教學視頻方面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的有454 人,占調查人數的99.13%,而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的有4 人,占調查人數的0.87%;對公眾號中體育健身相關內容方面非常滿意的占18.34%、滿意的占36.90%、一般滿意的占35.81%,而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僅占8.96%。從整體上看,學生對教學內容、視頻方面的總體滿意度高,說明疫情期間體育網絡課程能夠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體育課程需求,但仍有部分學生感到不滿意,特別是對公眾號中體育健身相關內容方面,應該多咨詢學生喜好程度,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和深度。

表3 學生對體育網絡課程教學內容的評價
2.3.3 學生網絡體育課程的學習時間情況(見圖1~2) 通過圖1、圖2 發現,學生每次進行體育網絡課程的時間、每周鍛煉身體的天數服從正態分布,75.33%的學生每次進行體育網絡課程的時間為30 分鐘以上,84.94%的學生每周鍛煉3 天及以上,總體達到了體育網絡課程預期的效果。

圖1 每次進行體育網絡課程的時間

圖2 每周鍛煉身體的天數
2.3.4 體育網絡課程對學生的督促作用(見表4) 通過調查發現,從整體上看,體育網絡課程教學形式能夠很好地督促學生居家進行身體鍛煉,僅有少部分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不能對他們進行體育鍛煉起到監督作用。但目前學生的這種學習活動還不夠積極,還處于完成教師布置任務的階段。

表4 體育網絡課程對學生的督促作用
2.3.5 太極拳考試成績(見圖3) 圖3 結果顯示,該體育網絡教學模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線下、線上體育課程的學習,并且能夠使學生積極對待體育網絡考試。

圖3 太極拳考試成績
(1)該教學模式適合疫情期間體育課程的開展,其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認可,從學生網絡課程的學習時間、每周鍛煉天數來看,學生的運動參與率非常高,很好地起到了學生居家自我鍛煉的督促作用。(2)學生的太極拳在線考試成績顯示,91.96%的學生能夠達到及格及以上的標準,說明該教學模式達到了體育網絡課程預期的效果。(3)該教學模式雖然容易實施,能夠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應該在本模式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將多種教學形式有效結合,達到優質的體育網絡課程教學。(4)該教學模式實施的太極拳網絡考試對學生居家鍛煉具有很好的促進和督促作用,可以在體育網絡課程中繼續使用,但是由于網絡畫面的二維性,其考試形式及成績的評判應該采取更符合網絡特征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