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姣玲,劉笑夢*,朱前進,張志友,王曉平
(1.洛陽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2.洛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河南 洛陽 471000)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社會對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增長,養老危機日益凸顯。隨著失能、半失能、獨居及慢性病老人數量持續增長,老年人的照料問題也日益突出[1]。目前機構養老已成為老年人社會化養老的重要方式,然而養老機構的基本狀況及老年護理人員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老年護理服務的質量[2]。本研究對洛陽市不同層次養老服務機構進行調查,分析養老機構老年護理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以期為老年護理人才培養及養老機構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在有關專家指導下,參考文獻資料,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的內容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養老機構情況,包括機構類別、床位數、護士人數、護工人數、老年護理項目開展情況等;第二部分為養老機構護理人員情況,包括護理人員基本情況(年齡、學歷、職稱、原職業、老年護理工作時間)、護理人員對老年護理的認知情況、護理人員對老年護理知識和技能的熟知程度等內容。
對調查機構先按二級以上醫院老年科、醫養結合養老中心、公辦養老院進行3 個群組分類,每組再按床位數進行分層,在同層中進行單純隨機抽樣。抽取洛陽市9 個縣、6 個區的15所二級以上醫院老年科、26 所醫養結合養老中心及17 所公辦養老院進行相關內容調查及訪談。第一部分養老機構情況的調查對象為機構負責人,主要采用訪談法記錄相關內容。第二部分養老機構護理人員情況的調查對象為被調查機構的老年護理人員(包括護士和護工)。培訓調查人員,統一方法與指導用語,由調查人員對調查機構當日在班人員進行現場問卷調查,并指導其填寫問卷。共發出問卷405 份,收回有效問卷365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0.12%。將有關數據輸入Excel 表,建立數據庫,用Stata15 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1 養老機構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層次養老機構基本情況(±s)

表1 不同層次養老機構基本情況(±s)
機構類別床位數(張)護士數量(人)護工數(人)護士與護工比床護比醫院老年科(n=15)醫養結合養老中心(n=26)公辦養老院(n=17)72±5.2 153±8.6 113±10.0 12±3.1 8±2.8 1±0.1 18±5.4 20±6.8 15±7.3 1∶1.5 1∶2.5 1∶15 1∶0.42 1∶0.18 1∶0.14
2.2 不同養老機構老年護理工作開展情況(見表2)

表2 不同養老機構老年護理工作開展情況[n(%)]
2.3 養老機構老年護理人員基本情況(見表3)

表3 老年護理人員基本情況[n(%)]
2.4 護理人員對老年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熟知程度(見表4)
2.5 護理人員對老年護理工作認知情況(見表5)

表4 養老機構護理人員老年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熟知情況[n(%)]

表5 護理人員對老年護理工作認知情況[n(%)]
床護比是指實際開放的床位數與所配備的執業護士人數的比例。因養老機構兼有醫療和養老兩種服務功能,護理人員中護工所占比例較大,故本研究所計算床護比是按實際開放的床位數與護理人員總數(含護工)之比。表1 研究結果表明,醫院老年科床護比基本符合《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 年)》的要求(床護比不低于1∶0.4),略高于相關文獻報道的1∶0.33[3],但醫養結合養老中心、公辦養老院與養老護理員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能自理7∶1,半失能5∶1,失能3∶1)仍有差距[4],也低于國內其他文獻報道[5-6]。另外從護士與護工比看出養老機構護理人員以護工為主,二級以上醫院老年科、醫養結合養老中心、公辦養老院護士與護工比分別為1∶1.5、1∶2.5、1∶15,甚至個別養老院沒有專業護士,充分說明洛陽市養老機構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匱乏,加快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是當務之急。本科、高職、中職等不同層次的院校應在對老年護理崗位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各層次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開辦老年護理專業,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教學使學生系統掌握老年人疾病護理、營養評估和飲食護理、康復護理等知識、技能,培養高素質老年護理人才。同時,在醫院護理隊伍中選拔一批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有愛心和責任心、愿意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專業護士,進行系統的老年護理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其整體素質和水平,解決人才匱乏問題。
表2 研究結果表明,各級養老機構均能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面的照料,但在健康狀況評估、給藥用藥指導、健康宣教、康復訓練與指導方面,醫院老年科、醫養結合養老中心與公辦養老院相比均有差異(P<0.05),可能與公辦養老院缺少執業護士,護工的老年護理知識與技能缺乏有關,也與養老機構管理有關。在溝通及心理護理、臨終關懷方面各級養老機構均存在不足,3 類機構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可能與3 類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均存在老年護理觀念落后,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不夠,對老年護理的內涵及老年人的需求了解不夠,從而不能體現對老人的全身心照顧與支持有關。建議養老機構規范服務項目管理,增加執業護士數量,加強現有護理人員的規范化培訓與考核,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從而保證老年護理項目全面開展。
表3 結果表明,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執業護士均為普通護理專業畢業,護工年齡偏大、學歷層次低、無專業職稱、無正規編制。另外,在365 名護理人員中,從事老年護理工作時間≤3年的護士占76.4%,護工占79.5%,人員流動性比較大,護理隊伍不穩定,其原因可能與老年護理工作環境差、工作壓力大、行業社會地位低、護理人員福利待遇差、晉升機會少等有關[7]。建議國家、省、市衛生行政部門、民政機構、人事部門等加大對養老護理服務人員政策及資金的支持與傾斜;研究制定老年護理人才勞動人事制度,明確其專業身份與地位,提高社會認可度;出臺老年護理行業職稱晉升的政策,提高工資待遇,使老年護理人員樹立行業信心,從而愿意從事老年護理工作。
表4 調查結果表明,醫院老年科與醫養結合養老中心護理人員對老年護理目標、老年護理新進展的熟知程度無顯著差異(P>0.05),前二者與公辦養老院護理人員相比有差異(P<0.001);對老年病知識熟知程度醫院老年科護理人員優于醫養結合養老中心、醫養結合養老中心優于公辦養老院(P<0.001);對老年人心理知識熟知程度醫院老年科與公辦養老院護理人員之間有明顯差異(P<0.05);對老人安全管理、老年人溝通技巧、老年康復與保健、臨終關懷知識的熟知程度醫院老年科與醫養結合養老中心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前二者與公辦養老院護理人員比較有顯著差異(P<0.001)。造成以上結果的原因可能與不同養老機構管理的規范性、機構中護士數量及護理人員整體素質有關。建議養老機構加強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的老年護理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使其在掌握專業知識和熟練操作技能的同時,還要具備心理學、倫理學、法律等相關知識,熟悉老年人心理特點,更好地為老年群體提供服務。
研究結果表明,能認識到老年護理對象是全體老年人的護士只占35.1%,而護工更低,占21.4%,二者之間認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能認識到為老年人提供護理服務的主要人員是專業護士的,護士占47.3%,而護工只占24.8%,二者的認知亦有顯著差異(P<0.001)。在疾病護理、生活護理、健康檢查、防病指導、心理咨詢、臨終護理這些護理內容方面,護士的認可率分別是96.2%、97.7%、59.5%、61.1%、50.4%、36.6%,護工分別是67.1%、97.4%、45.7%、40.2%、29.9%、20.9%,除生活護理的認知無差異(P>0.05)外,其余5 項均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護士和護工對老年護理的認識均存在一定誤區,但護工的觀念更加落后。除加強對老年護理從業人員的培訓,使其熟知老年護理的內涵、目標、內容外,還需通過網絡、電視、廣播、報紙等多種媒體加大宣傳力度,使護理人員及整個社會群體轉變老年護理觀念,真正理解老年護理的對象是全體老年人,老年護理的工作內容是為老人提供身體、心理、社會、精神等全方位的照顧與支持,老年護理工作是需要多方面的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工作,是需要由專業護理人員來完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