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民,彭科曼,楊世瓊,梁 平,倫緒勇,謝俊英
(1.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氣象局,貴州 凱里 556000;2.貴陽市氣象局,貴州 貴陽 550002;3.貴州省山地環境氣候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2)
麻江藍莓作為黔東南州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其綜合產值在2017年達2.5億元。2018年,州委州政府印發了《黔東南州藍莓產業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力爭到 2020 年全州建成藍莓基地1.3萬hm2。但隨著藍莓種植面積急劇增長,特別是大規模連片種植,各地塊間自然隔離較少,病原大規模流行傳播風險大,對藍莓的產量造成極大危害。2014年因藍莓灰霉病導致減產70%左右。
目前,國內外針對藍莓灰霉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病原病理、抗性及防治技術方面,而針對灰霉病流行的氣象條件研究較少。如金義蘭等[1]通過對貴州部分藍莓種植基地病害進行調查,發現藍莓灰霉病是貴州藍莓的主要病害之一;周德才[2]認為藍莓灰霉病病原在土壤或病株中越冬后,于翌年氣溫回暖和雨水偏多時侵染,若遇連陰雨將迅速形成二次侵染;戴啟東等[3]認為引起藍莓灰霉病的病原為灰葡萄孢菌,并初步得到了該菌生長溫度、萌發溫度等規律。Carisse O等[4]研究發現藍莓減產與灰葡萄孢菌關系密切,并設計了有空氣平均濕度參與的藍莓減產模型。此外,很多學者也關注到了灰葡萄孢菌對其他作物的影響。
為積極響應國務院關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中提出的農作物病蟲害預防控制方案需根據當地氣候條件等因素制定,基于黔東南州藍莓生產種植現狀、藍莓灰霉病近年的實地調研結果,本文圍繞氣象條件與該病害爆發流行展開分析討論,嘗試構建黔東南州藍莓灰霉病的氣象風險綜合指數,以期對今后藍莓灰霉病的預防提供一定參考,減少灰霉病發生率和發生范圍,最大限度保證藍莓優質、高產、穩產。
麻江、丹寨國家氣象站1987—2019年逐日平均氣溫、平均相對濕度、降雨日數,以及2018、2019年藍莓種植園基地氣溫、相對濕度、降雨資料來自于“貴州省氣象數據查詢與顯示系統”。
仇智靈[6]發現藍莓灰霉病主要侵染花、幼果、果柄、葉片和新梢等幼嫩器官,認為2013年臨安藍莓減產主要為4月長期低溫多雨所致,這與藍莓謝花后花瓣不易脫落并形成腐爛霉層有關。董克鋒等[7]分析認為灰霉病以藍莓敗花、干枯的柱頭及傷殘葉片為最易感染部位,并發現開花授粉期較其他開花結果期感染發病重。同時,筆者團隊在分析2012—2018年多個藍莓種植基地灰霉病流行狀況后發現,花期灰霉病感染狀況與當年病害減產有密切關聯。因此,本文認為藍莓灰霉病流行的關鍵風險時段應為藍莓開花期。結合前期調研及文獻[8-10],將藍莓灰霉病流行的關鍵風險時段定為開花期,即每年3月1日—4月30日。
1.3.1 病原生長的氣象環境指標 藍莓灰霉病的病原為灰葡萄孢菌,灰葡萄孢菌及其孢子均有較寬的生長溫度要求,為5~30 ℃;環境濕度要求相對較窄,孢菌生長及孢子分生均要求85%以上的較高濕度。因此,藍莓灰霉病氣象風險等級的建立首先考慮了灰葡萄孢菌生長的氣象環境指標,綜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1-4],確定灰葡萄孢菌生長氣象環境指標(表1)。

表1 灰葡萄孢菌生長的氣象環境指標Tab.1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ndexes of botrytis cinerea growth
在灰葡萄孢菌生長氣象環境指標的基礎上,根據麻江藍莓各種基地技術人員介紹,確定藍莓開花期灰霉病的逐日氣象風險等級指標,用以判定藍莓開花期內每天發生灰霉病的氣象風險等級。
1.3.2 藍莓開花期灰霉病氣象風險綜合指數 在分析麻江、丹寨1987—2019年國家氣象站地面觀測資料的基礎上,選取每年3—4月并篩選出日平均氣溫、日平均空氣相對濕度、連續雨日等氣象要素,將藍莓開花期逐日氣象要素劃分為5個風險等級(見表2)。綜合每日的氣象風險等級判定當年的藍莓開花期灰霉病氣象風險綜合指數,在嘗試了對不同風險等級設置權重系數仍未能得出與實際吻合的結論后,本文設計了藍莓開花期灰霉病氣象風險綜合指數I(后文簡稱“綜合指數”),定義如下:
(1)
其中,Dn為藍莓開花期逐日灰霉病氣象風險等級日數,其中D1為輕級日數、D2為中級日數、D3為重級日數,D4為特重級日數。該綜合指數的意義為:綜合指數越高,則藍莓開花期灰霉病氣象風險越高,越易造成藍莓灰霉病的感染與爆發;反之,則不利于灰霉病的感染與爆發。
1.3.3 指標和指數驗證 為了驗證逐日氣象風險等級指標、氣象風險綜合指數的合理性,利用序列分析法和M-K突變檢驗法,對麻江、丹寨近30 a的灰霉病氣象風險進行評估;利用烏卡坪、龍奔等藍莓種植園的區域站資料對灰霉病開花期氣象風險進行驗證。
當溫、濕條件適宜時,灰葡萄孢菌5 d即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15 d左右即能形成黑色、不規則形狀的菌核[3],連續7 d空氣相對濕度與藍莓灰霉病減產量相關性較好[4],此外植株葉片“掛濕”也與灰霉病爆發有密切關聯[5]。因此,根據灰葡萄孢菌生長的氣象環境指標、麻江藍莓基地花期灰霉病發生調研情況,設計了有平均氣溫、平均空氣相對濕度及連續雨日參與的藍莓花期灰霉病的逐日氣象風險等級指標(表2,T為日平均氣溫,U為日平均空氣相對濕度),將藍莓開花期灰霉病逐日氣象風險等級劃分為無、輕級、中級、重級和特重級5個等級。

表2 藍莓開花期灰霉病的逐日氣象風險等級指標Tab.2 Indexes of daily meteorological risk grade of gray mold in blueberry blossom period
2.2.1 綜合指數年際演變特征 圖1是1987—2019年麻江、丹寨藍莓開花期灰霉病氣象綜合指數演變圖,可見麻江、丹寨的綜合指數大致為同位相演變,綜合指數年際差異較大;麻江逐年綜合指數普遍低于丹寨,且均維持在11以下;丹寨逐年綜合指數高低振蕩明顯,綜合指數≥25的年份是1997年、2008年、2014年和2016年(近12 a中就有3 a),2014年為近33 a最大綜合指數(74),這與當年因嚴重灰霉病藍莓減產70%相吻合,2016年綜合指數達到了42,為第二高值,當年藍莓產量明顯少于上年。

圖1 1987—2019年麻江、丹寨藍莓開花期灰霉病氣象綜合指數演變圖Fig.1 Evolution chart of botrytis cinerea meteorological composite index in Majiang and Danzhai Blueberry blossom period from 1987 to 2019
圖2為麻江、丹寨1987—2019年藍莓花期灰霉病氣象風險綜合指數的M-K統計曲線,可見,麻江(丹寨)于1988年(1987年)起長期維持正位相振蕩。表明麻江(丹寨)于1988年(1987年)起綜合指數有持續增長趨勢,但這種增長趨勢僅在部分年份超過顯著性水平0.05臨界線(u0.05=±1.96),故可判定綜合指數未形成顯著的連續增長;麻江在2015—2019年出現持續超過顯著性水平0.05臨界線的增長趨勢,但接近序列邊界,其是否存在穩定的顯著增長趨勢難以確定。從UF與UB交點位置可見,丹寨(麻江)綜合指數在1987—1988年存在突變點,但考慮到突變點臨近分析序列邊界,認為該突變點可信度不高;而麻江綜合指數分別在2000—2001年、2009—2010年出現突變點,結合UF振蕩位相可認為麻江綜合指數分別在1989—2000年、2010—2019年存在增長加快的振蕩趨勢,在2001—2009年存在增長減緩的振蕩趨勢。

圖2 1987—2019年綜合指數的M-K統計量曲線(a為麻江,b為丹寨)Fig.2 M-K statistical curve of composite Index from 1987 to 2019 (a is Majang,b is Danzhai)
2.2.2 高綜合指數影響因子分析 為分析較高綜合指數出現的原因,取綜合指數I≥25的年份作為代表年進行分析。較高綜合指數均出現在丹寨,由表3可見高逐日風險等級日數并非是造成高綜合指數的關鍵,較多的中低風險等級日數也能造成較高的綜合指數。這與前文介紹的廣大學者對灰霉病侵染和爆發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即果園長期維持利于灰葡萄孢菌及其孢子生長發育的氣象環境,對引發和加重果園灰霉病有重要作用。

表3 代表年綜合指數隱性因子Tab.3 The recessive factors of annual composite index in typical year
2.2.3 綜合指數在藍莓種植區域站評估驗證 選取有氣象觀測資料且可代表麻江藍莓的烏卡坪、龍奔藍莓種植基地進行分析評估,由于上述站點2018年起才有相對完整可靠的氣象觀測數據序列和藍莓花期灰霉病發生情況的跟蹤調查,因此僅對2018—2019年進行評估驗證。
表4顯示:2018年兩基地的綜合指數均明顯低于2019年,表明2019年藍莓開花期灰霉病爆發風險高于2018年。走訪調查結果也證實:2018年兩基地均未實際出現灰霉病,而2019年均出現一定程度的灰霉病,但沒有大流行。可見,2018年和2019年兩基地的實地調研結果與指數具有客觀一致性。該綜合指數對藍莓灰霉病的防范具有一定的客觀指示意義。

表4 烏卡坪、龍奔2018年和2019年綜合指數及相關因子Tab.4 The composite index and related factors of Ukaping Longben in 2018 and 2019
①麻江、丹寨的藍莓開花期灰霉病氣象風險綜合指數自80年代后期至2019年均維持一定增長趨勢,有必要加強藍莓氣象服務以防范大氣候背景帶來的灰霉病爆發風險。
②有日平均氣溫、平均相對濕度及連續雨日參與的藍莓花期灰霉病的逐日氣象風險等級指標,可用于花期灰霉病的監測、預報服務;以該等級指標構建的綜合指數I能較好反映當年灰霉病嚴重程度。
③高風險等級日數并非是造成高綜合指數的關鍵,較多的中低風險等級日數累積也能造成較高的綜合指數,同樣也能引發嚴重的灰霉病爆發流行。
目前設計的藍莓灰霉病氣象風險等級指標及綜合指數,未考慮大風、冰雹等造成枝葉機械損傷帶來的高感染風險,也未考慮因管理水平不同造成的果園郁閉程度高帶來的高感染風險。由于灰霉病自2014年才影響麻江藍莓的生產、樣本相對較少,本研究中灰霉病氣象風險評估方法可用性仍待進一步驗證,從當前評估結果來看,有必要繼續加強藍莓氣象服務相關專業技術產品的研究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