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傳亮
文題亮相
世界著名雕塑大師羅丹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處在花季年華的中學生,內心更要充滿陽光,積極主動地用自己善于發現的雙眼,用善于感受的心靈,去發現自然美、生活美、人情美,去體味親人、友人甚至陌生人凝聚在一言一行、一蹙一笑間的淳樸摯愛。
請以“難忘那_____”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把題目補充完整;(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病文在線
難忘那一幕①
我喜歡喝豆漿,尤其喜歡喝爸爸為我磨制的那杯熱豆漿。
小時候,每天上學,爸爸都會給我帶上一杯熱騰騰的豆漿。課間喝了,那種舒服,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②
爸爸送我去上學,我問爸爸:“這豆漿哪里來的啊?”他看著我,笑笑,卻不回答。
難道是從外面買的?可是,外邊的豆漿大多是勾兌的,不會有這么香濃的味道啊。
一天凌晨,廚房里傳來叮叮當當的聲音,我連忙走過去,拉開門……③
燈光明亮,小小的廚房里看的清清楚楚。中間是灶臺,上面安裝著一臺抽油煙機,右邊是洗菜盆,左邊是切菜板。④爸爸站在灶臺前,正在清洗一盆浸泡的黃豆。那黃豆,個個金黃,飽滿,好像鼓起肚子的小蝌蚪。只見爸爸從柜子里拿出豆漿機,熟練地將黃豆倒在里面,然后在豆漿機里加水,接著插上電源,按下開始鍵,那豆漿機就嗡嗡地響起來。⑤這時,他也不閑著,拿起毛巾,用水沾濕,快速地擦洗灶臺。一下,兩下,三下……不一會兒,原先臟兮兮的灶臺就變得锃光瓦亮了。⑥
老爸真能干啊!我內心贊嘆著。接著,他又將我的保溫杯拿來,放到水龍頭下清洗,一遍一遍又一遍,仿佛擔心不衛生,對我的身體不好似的。
“嘀——嘀——”,豆漿熟了。爸爸打開豆漿機,倒出乳白的豆漿,用紗網過濾一下,就倒進我的保溫杯里,蓋上蓋子,擰緊,晃了兩晃,看看漏不漏水。見保溫杯密封性能極好,他才露出滿意的笑容。⑦
早上,像往常一樣,一上車,爸爸就將保溫杯遞給我。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喝一小口,真香啊。
后來,因為工作原因,爸爸去外地了。我五點起床去上學,再也沒有喝過爸爸磨制的豆漿。⑧
①題目應準確、簡潔、新穎。根據內容,可改為“難忘那一杯豆漿”,想必更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②“舒服”在何處?應用三言兩語點明原因,進一步制造懸念,為下文蓄勢。
③為何不睡覺?這里,“我”發現爸爸秘密的緣由沒有交代清楚。
④介紹廚房擺設,與中心無關,應刪除。
⑤洗豆、磨豆的過程很能體現父愛,但要通過細節描寫,寫出爸爸的內在情感。
⑥此處屬贅述,應刪除。
⑦濾漿是能體現父愛的一大細節,應寫得具體一點。
⑧結尾過于平淡,應扣題懷念爸爸磨制的那杯豆漿。
病情分析
1.中心不明確。原文題不夠具體,無法圍繞“那杯豆漿”展開敘述,出現了描寫廚房陳設、爸爸擦洗灶臺、表現爸爸能干等游離中心的內容,暴露出中學生常見的寫作內容不明確、寫作思路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寫什么等毛病。
2.重點不突出。本次寫作訓練的重點,就是通過常見的生活瑣事,通過人物的言行細節,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寫出人物的優秀品質。但病文依然逗留在選豆、磨豆、濾漿、倒漿等環節的常規敘述上,沒有抓住人物的肖像、神態、動作等細節細致、傳神地進行刻畫,字里行間無法展現人物內心深沉的情感。
3.渲染不到位。多方渲染是突出主題的重要途徑。而病文在交代前因后果時,運用簡潔的議論、抒情句來渲染作者情感。雖然方法沒錯,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缺少首尾呼應、篇末點題的意識,導致結尾過于平淡,無法升華主題。
化蝶之作
難忘那杯熱豆漿
陳姜梅
記憶深處,曾有那么一縷芳香,幸福了我的歲月,溫暖了我的時光。
小時候,每天上學,爸爸總喜歡給我帶上一杯熱豆漿。課間休息,打開蓋子,放上幾分鐘再喝,味道美極了。豆漿,順著喉嚨流到胃里,很滑,很甜,喝完,唇齒間還留著一股股豆香。
這美味的豆漿從何而來?我忍不住問爸爸。他啊,卻總是用疲憊的雙目看著我,笑了笑,卻一言不發。
外面買的和爸爸給的,就不是一個味兒啊!許多疑惑,像豆漿冒出的水霧一樣,讓我想不清,看不明。
一天清晨,我被尿憋醒,披上外套打算向廁所行進。這時,“叮當,叮當”,廚房里傳來清脆的聲音。天哪,難道有小偷?我嚇了一跳,忙躡手躡腳地走過去,拉開門……
廚房里,燈光通明。灶臺前,爸爸拿出一盆浸泡好的黃豆,放在水龍頭下,小心翼翼地清洗著。只見他彎下腰扒拉著,似乎要挑出每顆霉豆。
下一步是磨豆子。爸爸從柜子里拿出豆漿機,熟練地將黃豆倒進去,加水,按鍵,目不轉睛地盯著它飛速旋轉,手里也不閑著,將我的保溫杯放到水龍頭下,用鋼絲球里里外外地清洗了一遍又一遍,似乎要刷掉每一處污跡,不讓它損害我的身體。
“嘀,嘀……”豆漿熟了。爸爸飛快地打開豆漿機,在大茶缸上蒙上白白的過濾紗布,慢慢地倒出乳白的豆漿,晾一晾,再將茶缸中的豆漿慢慢地倒進我的保溫杯里。蓋蓋,擰緊,晃了兩晃,看到不露漿后,才露出滿意的笑容。
我忙退回房內,眼淚卻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那天清早,像往常一樣,一上車,爸爸就將杯子遞給我。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喝一小口,豆漿熱熱的,香香的,充滿了滾燙的父愛。
后來,為了全家生計,爸爸去幾千里外打工了。但是,爸爸磨制的那杯熱豆漿,卻始終在我心中流淌,散發著迷人的縷縷芬芳,讓我難以忘懷……
(海南臨高縣思源實驗學校)
升格點評
1.內容明確具體。修改后的習作,以“難忘那杯熱豆漿”為題,將題材集中到一杯小小的“豆漿”上,通過寫爸爸早起為女兒準備熱豆漿的故事,生動地塑造了一個白天忙于工作、早起為女兒做豆漿的父親形象,體現了深沉的父愛。
2.描寫細膩生動。小作者緊緊抓住爸爸制作豆漿、洗刷茶杯、過濾灌注等各個環節的動作、神情細節,用飽含情感的詞語進行生動的刻畫,用人物自身的一言一行去表現他對女兒的慈愛之心,自然打動人心。
3.善于鋪墊渲染。習作開篇寫豆漿香甜,爸爸笑而不答;中間寫爸爸精心煮漿、濾漿、洗杯,“我”熱淚盈眶;尤其是結尾,用或抒情或議論的語言,呼應題目、開頭,再次強忘那杯熱豆漿中父愛的縷縷芬芳,使習作流淌著對父親的無限感恩,令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