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一文一評
技法導入
伏筆,寫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可以理解為前段文章為后段文章埋伏線索,也可以理解為上文對下文的暗示。它的好處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讓讀者讀到下文時,不至于產生突兀之感。
如冰心《小桔燈》的第一段,就特意交代竹凳、墻上的電話等物品,暗示了下文主人公將和這兩件物件有聯系。
果然,第三段中,小姑娘“挪動竹凳”“登上竹凳想去摘墻上的聽話器”,原來,小姑娘的媽媽生病了,她想打電話叫醫生來為媽媽看病。這些物件的提前出現,為故事情節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使用伏筆時應注意:
1.有伏必應。不伏不應是敗筆,只伏不應同樣也是敗。
2.伏筆應做到別人無法輕易覺察,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筆要有照應,前后不宜過于緊湊。如果伏筆前后貼得過近,反而會使文章顯得呆板,讀來不免枯燥。
我寫我秀
那個影響了我的人
◎陰雯珈
我睜開閉了很久的眼睛,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陌生的世界,此地暗淡無光,令人備感壓抑。忽然,我眼前出現一座房子,上面寫著“三味書屋”。咦!這不是魯迅先生兒時的學堂嗎?我暗自驚奇。
往里走,里面燃著幾只蠟燭,燭光中坐著一位中年人。走近一看,黑瘦的臉,精神抖擻,直豎的寸發,很打眼的“一”字形胡須……我驚異地望著他,這,這不是魯迅先生嗎!“先生!先生!”我驚喜地叫起來,他微笑地點了點頭。
“真是太幸運了!沒想到在這里遇到自己最崇拜的偶像,我心存已久的疑問終于可以當面求教了!”我高興地想。于是我好奇地問道:“您為什么要棄醫從文呢?做一個醫生不好嗎?”先生長吁一口氣道:“棄醫從文乃形勢所逼,并非我真正所愿。在日本的所見所聞所感實在令我太失望了。中國留學生的丑態畢露,還有電影里中國人被殺時圍觀的國人的麻木愚昧……這一切使我醒悟,能拯救我們民族的,不是醫學而是精神藥物——文學,所以我選擇了這條路。”
我急忙說:“先生,我理解您的選擇!老師說過,您的選擇是正確的,偉大的。現在通過聆聽您的心聲,我對您的理解更深了。老師說,如果您從醫的話,那將是文壇的一大遺憾!還有,關于您的‘罵人’藝術,我想問是什么惹怒了您,致使您非罵不可呢?就不能用愛感化他們嗎?”
“感化?!”他很激動,“那些無恥的賣國賊,如何感化?那些固守封建文化的頑固派,如何感化?那些居心叵測的‘友邦人士’,又如何感化?我要做的,只有以刀槍作筆,對他們口誅筆伐,讓這‘精神炸彈’炸得他們粉身碎骨。”
先生的話,使我震撼不已,同時也讓我想到了當今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知法犯法,真是令人深惡痛絕。
于是,我對先生說:“我真希望自己能像您一樣,用‘精神炸彈’去討伐他們,可是,我的寫作水平太差,您可以給我擬幾篇文章嗎?讓我帶到現代社會,讓那些人也享受一下‘精神炸彈’的滋味!”
先生聽了,搖了搖頭,慢慢地,他的身體和屋子都模糊了。我只聽見他笑著說:“年輕人,急躁不能治本,再好的文章也是人寫的,只要努力,你就會如愿以償的,但是,你不應該再寫‘罵人’的文章了,你我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你要學會感化,學會贊美!我相信你們的明天會更好!”
一陣鈴聲響起,夢醒了。
(江西奉新縣第二中學初一·21班)
教師點評
1.構思新穎,埋下伏筆。小作者與魯迅先生展開跨世紀的對話,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一系列犀利、切中要害的問題引發了讀者的思考,富有啟發性。開篇,“我睜開閉了很久的眼睛,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陌生的世界,此地暗淡無光,令人備感壓抑。”設置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為下文埋下伏筆。
2.人物描寫,生動形象。“黑瘦的臉,精神抖擻,直豎的寸發,很打眼的‘一’字形胡須……”寥寥幾句,便使魯迅先生的形象成功躍然紙上,拉近了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王紀金)
文題匯總
話題作文導寫
1.有這樣一個人,與你結緣一生,用厚實的臂膀撐起一片天地,護著一個家。他的羽翼呵護著你健康成長,因為他希望你也有巨人的臂膀;他的苛責也許讓你怨氣沖冠,可自己卻總在背后自責。這就是父親。
請以“這就是我的父親”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題目自擬;(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點撥:(1)敘述親身經歷。文章的素材來源于生活,那些自己親身經歷過、體驗過的事情往往更加真實。所以,構思過程中,同學們要盡量從自己經歷過的刻骨銘心的事件中篩選素材。
(2)選取生活細節。真情實感離不開生動的、典型的細節。文章中的細節描寫既能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感悟,也關系到真情實感的抒發。如果文中都是些籠統的、概括性的敘述,即便是親身經歷過的,也會給人不真實、不具體的感覺。
2.當你漫步在夜晚的星光下,會有怎樣的情愫縈繞心間?或許是對寧靜夜晚的欣賞,或許是對滿天繁星的贊嘆;或許是與孤獨為伴,或許是要尋找慰藉……無論你想起了什么,那些都是你生命中值得珍惜的回憶。
請以“夜空中最亮的星”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題目自擬;(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點撥:審題時,先要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最亮”的“星”,化“星”為生活中具體的人或物,無論選擇哪個方向,這顆實際意義上的“星”都必須照亮你的生活,給你帶來光明或溫暖,讓你難以忘懷。只有將自己親身經歷過或親眼看到過的事件進行合理的分析和取舍,篩選出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進行構思,才能避免無病呻吟。
可以寫人。生活中,你身邊一定存在讓你刻骨銘心的人,他或她,可能是你的親人,也可能是你的朋友、同學,抑或僅僅是一個陌生的路人,但無論他的身份如何,他們的某個行動肯定感動了你,在不知不覺間走進了你的心靈深處。你可將他們化身為“星”,但習作主題必須是這顆星的光芒是如何照亮了你的精神世界,要有生動的細節作支撐。
可以寫動物。也許你有一顆善良的心,那你是否有過和寵物生活的經歷?你們之間又發生了哪些令人心動的故事?帶給了你怎樣的思考?
還可以寫景物。美麗的夜空,星光閃爍,這樣的美景,讓你收獲了什么呢?仰望星空,你想到了什么?同學們可以用童話的形式呈現心中紛繁的情愫,讓你的觀點在想象中自然表達。
3.難舍故鄉親,更難舍故鄉情。游子們寄鄉愁于酒上,托感情于杜康。“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鄉愁是青絲,常系在心頭。故鄉啊,讓我魂牽夢繞的故鄉,何時我才能再次走進你的心房?
請以“誰不說俺家鄉好”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題目自擬;(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點撥:要想充分表達對家鄉的贊美與熱愛之情,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描寫具體客觀的事物,收到“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效果;另一種是運用適當的抒情、議論性語言行文,以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寫作時,應將家鄉的風景、習俗、人事的獨特之處寫出來,使之更具體、生動、富有感染力。此外,在寫故鄉的風俗時,不能生搬硬套查閱的資料,而要轉換成自己的語言,或介紹家鄉風俗的來歷,或描繪具體的節日盛景,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體會。
(本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