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帆
摘要:現代城市建設中,電力系統是一項龐大復雜的工程,其覆蓋面寬,涉及領域廣,對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電力系統規劃設計規模較大,要將較大區域的能源匹配作為系統規劃基礎,充分調研市場需求,根據電源、電力網、負荷等狀況提出有效的建設思路,根據城市、鄉村的發展實際統一規劃布局,形成綜合安排,確保電網穩定,積極解決區域能源的供給矛盾,為城市發展的良性循環創造積極條件。
關鍵詞:市場化條件;電力系統;規劃探討
前言
為實現電力系統規劃的科學性、規范性、前瞻性,深化電力系統市場改革,分析了市場化條件下的輸電網與配電網規劃思路,提出了提升電力系統規劃水平的策略:滿足市場發展需要,做好電力系統規劃的頂層設計,根據能源條件,加強供電系統的梯次配備規劃,按照區域需求,匹配輸電系統的最佳傳輸效能,綜合能源調控,增強電力供給規劃的可持續性,以輸配電系統為基礎,做好市場調研分析,根據區域發展情況,整合先進的電力建設技術,為電力系統規劃提供創新思路和方式,確保電力系統設計規劃合規、合法、合理,實現社會電力資源的合理化配置,保障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為電力運營安全創造條件。
1、輸電網與配電網的規劃思路
1.1輸電網
輸電網規劃的可行性直接關系著輸電網的容量能否滿足電力市場的實際需求,關系著電網能否可靠地為市場用戶提供穩定的電力資源,同步完成投資成本的安全回收。投資者與規劃單位應對輸電網在市場中的規劃目標進行重新解讀,基于更適合發展環境的原則,推動相關規劃工具和模型的發展應用,如數學模型及新標準等,以提升電力系統規劃質量。運維管理部門應提升電力系統輸電容量的利用率,避免電力供應在高負荷的情況下電力系統設備出現故障。要積極推進運行管理標準,不斷優化改進,確保新標準與電力系統市場規劃目標相適應。針對輸電網工程投資行為,規劃單位需要做好評估方法的優化工作,充分驗證投資結果的經濟性。
1.2配電網
電力市場中,競爭壓力不斷加大,配電零售相關業務的競爭愈加激烈。供電公司的經營效益主要來自于電力營銷的差價,其根本利益驅動著配電網工程項目的建設和運行,應轉變配電網規劃思路,實現創新發展。配電網規劃要對原有的模型進行調整。需求側管理模式不斷發展,目前已在配電網中引入了可靠性成本等概念,社會收益成為電力企業追求的目標。可靠性成本與開發成本有關,該成本是電力公司為確保配電網運行穩定而投入的建設資金和運維管理成本。可靠性效益與需求側管理相關,等同于用戶的缺電成本,即在可靠性滿足一定要求的條件下,用戶能夠在該配電網中得到的效益。電力公司的投資效益需要通過可靠性成本理論來評估,基于可靠性模型開展配電網規劃。在實施過程中,部分電力公司預測的市場需求往往與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偏差,急需針對現有的預測模型進行優化改進,確保相關數據資料的準確性,可以借助混合需求模型開展預測工作。
2、加強規劃水平的策略
2.1做好頂層設計
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與原有系統的匹配銜接,做好過渡,通過對原有電網系統的挖掘,節約成本,提升效率。市場化條件下的電力規劃工作重點是要以電力改革為契機,使電力資源通過市場配備進行合理有效的分配,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要通過電力系統改革,開放市場,引入競爭機制,靈活開展電力系統規劃的頂層設計,積極推動電力系統有序發展。電力能源作為生產生活的基礎保障,必須合理分配,在電力短缺時,應通過市場分析,綜合發電量及輸電量,滿足生產生活需求,通過準確分析市場對電力能源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形成較為精確的市場需求評估報告,指導電力系統的規劃設計,形成具有較好前瞻性和預見性的規劃方案,達到更好的規劃效果。
2.2加強梯次配備規劃
要根據不同供電系統的特點,綜合考慮梯次配備需求。供配電網絡的數量要遠遠多于傳輸電網絡,其結構較為復雜,涉及設備眾多,在高負荷運轉過程中,要對其冗余及備份進行考慮,規劃設計應以可靠性為中心,應用傳統設備,增強現代化、信息化管理設計,使其形成較為完備的系統管理和運維信息綜合分析研判能力。作為現代化的供電系統,其信息化功能和物理設備應高度融合,供電系統應分級明確,實現能源流與信息流的“雙流”融合,將這些納入供電系統設計規劃,考慮電源供給能力和終端負荷水平,形成完備的規劃預案。
2.3進行綜合能源調控
應對重點區域電業發展情況、輸變電設施配備、電力供應質量、電力資源銷售情況進行綜合調研,形成準確的調研報告,從實際出發,開展電力設施及輸電網絡布局規劃,更好地匹配國家電網,提升整個電網系統運行效率。供電形式呈現多樣化、分布化特點,分布式供電是電力系統規劃的難點,也是提升效益、優化分配的機遇,在現代電力系統建設中,應積極應用大數據、物聯網和多重傳感器等信息技術,將信息流與電力流組合,將智能化電力網絡設計規劃作為電力系統規劃的重點及關鍵,提升配電網設備、供電設備及傳輸網基礎設施的信息化運維管理標準,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智能化、無人化管控,在規劃設計之初,要將電網需求與信息需求準確對接,明確各個環節的監測、監控需求,按照國家相關標準,精確規劃區域、地域、平臺、網絡的拓撲形式和層級劃分及冗余備份,將智能化的電力供應網絡規劃作為長期目標,在提升市場化運行效率的基礎上,提升運行管理的滲透性和可控性,實現電網服務與管理的精細化,積極通過規劃設計,滿足供電網絡需求。
3、結語
市場化條件下的電力系統規劃發展要從現有能力水平出發,取長補短,查漏補缺,開展改進性建設。要根據國家發展、社會經濟運行狀況和地域發展特點,系統規劃較為長遠、前瞻和有效的建設方案,整合先進的電力建設技術,繼承發揚具有特色優勢的設計方法和手段,為電力系統規劃的科學性、規范性、完整性和發展性提供創新思路和方式,確保電力系統設計規劃合規、合法、合理,助推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 沈珩桁. 市場條件下電力系統規劃工作的探討[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7):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