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嫻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行業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它在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矛盾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同時也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傳統的農業經濟,它的發展方式和目標的確定都不能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這也要求有關部門立足當下國情,與時俱進,提高農業化發展的先進性,對帶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穩定增長起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途徑
1.發展農業經濟的意義
1.1促進農業產業發展
發展農業經濟對推動我國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國家的人口是世界上最龐大的,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人口眾多,對食物的需求也是巨大的,所以發展農業是我們國家的必然要求。農業和農業是息息相關的,只有在農業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下,農業才能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
1.2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發展農村經濟對推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管是為了增強國家的實力,還是為了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都要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和經濟問題??梢哉f,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越高,就越能保證社會的各方面都能實現理想的發展。因此,農村經濟的發展與農村的經濟發展是分不開的。
1.3促進物質文明發展
發展農業對推動我國的物質文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物質文明是指人類物質生活的發展狀態,是指物質生產和經濟生活發展的具體體現。只有物質文明的進步,才能改善人們的物質生活。農村物質文明的發展離不開農業經濟的發展,而廣大農民的脫貧致富更依賴于良好的農業經濟發展。也就是說,只有發展好農業經濟,才能使農村的物質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2.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
2.1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使農業經濟得到有效的發展,首先要合理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發展農村經濟奠定堅實的基礎。傳統的農業生產結構是粗放的,而在新的環境下,農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集約化,因此必須加快從粗放的方式向集約化的轉變,同時要抓住關鍵環節,減少資源和資金的浪費,提高資源和資金的利用。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的根本目標在于確保更好地貫徹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而這些都是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證。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時,要轉變傳統的單一農業生產方式,加快發展多種作物,促進農業發展的多樣化,均衡發展。
2.2加大農業經濟發展投入
發展是以投資為基礎的,沒有投資,就無法取得較好的發展。同時,農村經濟發展還必須要有充足的財政支持,要解決當前農村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必須不斷地加大對農村經濟的投資力度。特別是,一方面,要加大對地方農業的投資力度,保證農業的發展。不過光靠政府的支持,顯然是不夠的,政府的資金也是有限的,必須要擴大自己的資金來源,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才能讓自己的資金變得更多。其次,在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之后,要對資金進行合理的配置,以保證在有限的投資范圍內獲得最大的利益。俗話說,錢要用在刀刃上,發展農業,應該把大部分的資金都投入到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升級上,把落后的農業設施全部換掉,為農業生產創造更好的基礎。另外,要加強技術投資,要把部分資金用于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并不斷更新落后的農業生產方式,從而使農業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
2.3培養高水平農業科技人才
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高素質高水平的農業技術人員的支撐。因此,必須把培養高層次的農業科技人員作為發展農業經濟的重中之重。在培養農業技術人才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要加大對農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可以請到農業、農業等領域的專家來指導,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而且要引導廣大農民對當前的農業生產形勢和發展趨勢進行深入的認識,把所學到的理論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去,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改革和技術的創新。同時,要加強農業科技人員的培養,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專業素質,是關系到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2.4加強產業信息化建設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國正逐步進入到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已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但是,利用信息技術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必須建立健全的信息化體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盡快建立起一個良好的信息化體系。信息技術是依靠計算機和因特網來完成的,因此,在農業生產信息化的進程中,必須要有先進的設備,要有高效率的網絡,要有好的基礎設施,要有好的網絡設備,要有好的基礎。
2.5借助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生產力的提高,它反映了我國社會的迅速發展。發展第三產業,既能增強農業的活力,又能促進農業的發展,促進農業市場的發展,促進農民的就業。特別是東部和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均衡,東部和東部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城市化程度比較高,而第三產業則是促進了經濟發展,并將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從中東部地區轉移到中東部。由于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均衡,使得我國城鎮和城鎮之間的城鎮化發展出現了一定的不均衡。城鎮是連接城鄉的重要紐帶,發展小城鎮的第三產業,直接關系到農村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對一些貧窮的鄉村,既不需要資金,也不需要技術,而且還能吸引更多的勞動力,還可以有效地利用農村的資源,促進農村的相關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從而促進城市和鄉村的工業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適應新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必須充分認識到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并根據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深刻分析問題,采取有力的對策,消除阻礙農業發展的障礙。當然,這些問題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持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同時還要增加相關技術研發和設備的研發,為農業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不斷提升農村生產人員素質,充分開發農業資源,有效利用農業資源,借助第三產業發展推動農業經濟發展,這樣才能使我國農業經濟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濤.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探究[J].經濟界,2019(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