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燕 魏平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血液內科,湖北 武漢430000)
白血病屬于血液科常見腫瘤疾病,患者可表現為不明原因發熱、疼痛、乏力、出血、多汗等癥狀[1],目前治療以靜脈化療為主,化療過程中為避免多次穿刺損傷血管臨床多采用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PICC)[2],但是部分患者可發生管內堵塞甚至引起深靜脈血栓等情況,處理不及時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亟需尋找合適的沖封管方案維持靜脈輸液管內通暢情況。有研究表明增加生理鹽水沖封管次數可在一定程度緩解管內血液逆流及小顆粒沉積情況[3],但是該研究并沒有對間隔時間進行深入探討。近年來筆者在臨床中也發現每隔6h 沖封管一次可改善患者封管堵塞情況,今為進一步探究定時沖封管對患者并發癥、凝血指標、負性情緒及導管堵塞率的影響遂進行本次研究。
選取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期間于我院治療的65 例白血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
(1)經骨髓穿刺及血液科醫生診斷為白血病且為首次化學治療;
(2)自愿接受單腔PICC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3)精神及植入側肢體功能正常。
排除標準:
(1)既往診斷為深靜脈血栓患者;
(2)對于沖封管護理依從性較差患者;
(3)治療過程中轉院及出院患者。
本研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男19 例,女13 例;年齡27-68 歲,平均年齡(46.21±2.53)歲;體重42-59kg,平均(51.67±2.13)kg;病史3-7 個月,平均(5.19±1.02)個月。試驗組男19 例,女14 例;年齡27-67 歲,平均年齡(46.93±2.22)歲;體重42-58kg,平均(51.38±2.25)kg;病史3-7 個月,平均(5.22±1.05)個月,經分析兩組一般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患者PICC 植入后由專業護士在化療過程中進行常規沖封管,余護理與常規護理內容一致,試驗組成立定時沖管護理小組,組內各個成員定期進行PICC 相關知識培訓,依據責任護理制度負責相關患者定時沖管操作,相關護士利用10ml 每支單獨包裝的導管沖洗裝置在患者化療過程中每隔6h 給予一次沖管。操作過程中護士需仔細檢查沖管情況,發現堵塞及時上報并處理。
比較兩組患者沖封管堵塞率、負性情緒、凝血功能及并發癥發生率:
(1)化療過程中統計兩組患者封管堵塞情況并計算堵塞率,沖管時有明顯阻力為完全堵塞,生理鹽水可進入管內但是過程不順暢為部分堵塞,順利沖管為通暢,堵塞率=(總例數-通暢例數)/總例數×100%。
(2)全部患者于沖管開始前及沖管全部結束后利用抑郁自評量表及焦慮自評量表評估負性情緒,得分越高負性情緒越重。
(3)沖管開始前及沖管全部結束后分別抽取患者晨起靜脈血3ml 檢測其纖維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
(4)觀察患者靜脈炎、血管損傷、局部感染、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并計算并發癥發生率。

表1 兩組封管堵塞率對比(n,%)

表2 兩組沖管前、沖管全部結束后負性情緒及凝血功能對比(x±s)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計數資料及計量資料分別以n,%及(x±s)表示,分別采用卡方檢驗及t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封管堵塞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沖管開始前兩組負性情緒評分及各項凝血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沖管完全結束后試驗組抑郁、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沖管全部結束后試驗組纖維蛋白原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03%,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5.00%,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隨著生活習慣不斷改變我國白血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其發病原因可能與環境污染、不良飲食習慣、接觸放射性物質、遺傳等多種因素相關[4]。白血病是臨床最常見的血液相關性腫瘤疾病,目前靜脈化學治療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治療方法,但是化學治療藥物刺激性較大,靜脈輸液可對局部血管產生損傷[5],因此治療過程中需要建立一個穩定、安全、性價比較高的輸液通道。
PICC 可滿足白血病患者化療過程中間歇式或長期靜脈用藥,其中醫用硅膠材料可降低植入對血管的損傷[6],但是該輸液方式為體內長期埋置,臨床應用中不易評估導管情況[7],部分患者發生導管堵塞不能及時處理最終影響治療進程,相比于常規沖管,定時沖封管護士對患者導管情況關注度更高,可及時發現堵塞情況,可促進導管內微小顆粒排出[8],降低發生堵塞的風險。
研究發現試驗組封管堵塞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定時沖封管一次可避免部分導管發生堵塞的情況,分析原因一方面化療過程中各種藥物之間常需要一定時間間隔,而輸液間隙期患者容易出現血液反流情況甚至形成血栓[9],間隔6h 采用生理鹽水沖管可有效阻礙血液反流情況避免形成血栓堵塞導管,從而降低堵塞率。另一方面既往臨床采用的肝素鈉鹽水對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存在安全隱患[10],而定時沖管可及時對沉淀進行沖洗,防止其堵塞導管。
沖管全部結束后試驗組抑郁、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沖管全部結束后試驗組各項凝血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定時沖封管一次可緩解患者負性情緒且對凝血功能影響較小,分析原因一方面PICC 對于機體仍屬于外來異物[11],對于其副作用患者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擔憂,短時間間隔沖管提高了護患之間交流頻率,有利于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等情緒[12]。另一方面PICC 與周圍正常組織、血管、皮膚差異較大,可刺激機體凝血機制[13],試驗組通過定時沖管避免局部血栓形成從而將這種刺激盡量降低,從而減輕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
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定時沖封管一次可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原因PICC 長期植入發生堵塞后容易引起血管損傷、局部感染、靜脈炎等各種并發癥[14],定期沖管在降低堵塞率的基礎上可進一步避免上述并發癥的發生,其次間隔時間較短沖管可及時發現導管異常,避免其進一步進展引起靜脈血栓等嚴重情況。
綜上所述,定時沖封管可改善白血病患者化療過程中輸液管堵塞情況,緩解負性情緒,降低對患者凝血功能影響且臨床應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