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永 鄭新超
(南通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通226019)
海外漢學作為一種知識形式,發生于域外,不僅是西方學術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學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內研究人員通過對海外漢學的研究與探索,一方面可以從獨特而新穎的角度研究中國文化,推動國內整體學術理論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人們對于域外漢學文化發展狀況的了解,進一步改善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隨著海外漢學資源的大量涌現以及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傳統的資源庫管理模式將逐漸被淘汰,研究人員也覺察到紙張管理、人工統計等方法所產生的弊端,基于Web 的信息化資源管理已成大勢所趨[1-3]。鑒于此,本文基于Vue、Springboot 框架,運用多種Web 開發技術構建了海外漢學資源庫管理系統,通過對庫內漢學資源的信息化管理與圖例化展示,充分提高庫內資源的管理效率,不斷加深研究人員對海外漢學的理解。
本系統設計目標是實現海外漢學資源庫管理模塊化與系統化,與此同時利用多種信息技術、數據可視化手段使得各模塊更清晰、更便捷、更安全,充分提升資源庫管理效率。
本系統的主要功能需求如下:
2.1 論文管理。系統管理員可以進行論文信息的增刪改查、上傳、導出等操作。研究人員可以多維度檢索庫內論文信息,并針對被引文獻生成GB/T、MLA、APA 等多種引文格式。
2.2 書籍典籍管理。系統管理員可以對海外漢學書籍按章、節以樹型結構進行模塊化管理。研究人員可以對海外漢學書籍架構進行研究,充分了解典籍的文本脈絡。
2.3 資源庫可視化。該部分提供資源庫內資源現狀的實時信息。并運用自建數據分析平臺,實時統計分析海外漢學發展脈絡,科學化展示其最新動態,為研究者的研究工作提供數據指導。
2.4 海外常用學術鏈接推薦。系統在該部分提供常用的海外學術鏈接包括:通用搜索引擎、大型文庫網站、院校數據庫等鏈接及介紹。研究人員可以在該部分自主上傳實用學術鏈接與介紹,待其審核通過后,便可以將其共享于眾。
2.5 反饋與交流。研究人員可以運用該部分與其他研究者交流研究思路,進一步擴充知識儲備。同時,其也可以在該部分向管理員提出系統的優化建議,提升系統運維效率。
本系統在滿足了上述功能性需求外,還需要滿足包括易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可保障性等非功能性需求[4]。
3.1 系統布局與開發環境。本資源庫管理系統基于B/S 架構開發,運用前后端分離的開發模式。系統前端使用WebStorm作為開發工具,采用Vue 框架設計,集成ElmentUI 組件庫實現相應樣式,并結合Echarts 插件完成數據可視化圖表的繪制。系統后端使用IntelliJ IDEA 作為開發工具,以Java 為開發語言,采用Springboot 框架進行系統搭建,利用Apache Shiro 完成后端接口訪問的認證、授權與加密等。數據庫借助MySQL 開發設計,并通過Mybatis-Plus 插件簡化數據庫操作流程,提升系統運行效率。
3.2 系統邏輯架構。海外漢學資源庫管理系統邏輯上可分為六層結構,從上往下分別為:系統通信層、系統接口層、系統調度層、系統服務層、數據訪問層和物理數據層。其中系統通信層用于負責系統內外的數據通信、數據轉發操作,需支持Http通信與Socket 通信;系統接口層對外部系統提供接口,供外部系統通過接口調用系統數據[5];系統調度層用于過濾外部數據請求并選擇服務路由等操作;系統服務層提供系統內部服務操作,實現業務邏輯以及業務數據支撐;數據訪問層提供針對本資源庫管理系統數據庫的訪問接口,供系統服務層調用;物理數據層實現具體數據的增刪改查與持久化操作。具體系統邏輯架構圖參見圖1 所示。

圖1 系統邏輯架構圖
3.3 系統模塊設計。基于上述需求分析與系統邏輯架構設計,本系統設計了論文管理、著作典籍管理、期刊管理等七個模塊,具體系統模塊設計見圖2 所示。論文管理包括論文類別管理,論文信息管理等模塊,用于對海外漢學論文信息進行集中統一管理,方便相關研究者對論文信息的檢索與導出操作;著作典籍管理包括著作人管理,著作信息管理等;期刊管理提供對海外漢學相關期刊的檢索與查閱,同時支持對各期刊每期目錄的導出操作;數據可視化模塊包括海外漢學論文典籍可視化,與海外館藏漢學文獻可視化兩個子模塊。常用海外學術鏈接推薦,反饋與交流兩個模塊可以進一步幫助研究者降低信息檢索難度,搭建海外漢學交流平臺。系統管理模塊主要用于對系統權限與用戶信息進行統一管理,具體分為角色管理、用戶管理、權限管理三個子模塊。

圖2 系統模塊設計
4.1 數據庫設計。本系統數據庫為滿足學術文獻多維度檢索、快速響應的需要,合理設定相應索引,有效提升系統查詢效率。各表項設定滿足范式要求,并通過存儲過程對期刊號、電話等常用信息進行有效性檢測,充分加強系統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在進行數據庫訪問時,前端運用HTTP 請求,訪問后臺對應API 接口。后臺通過調用Mybatis-Plus 插件的內置方法,實現對數據庫中具體數據的相關操作。主要數據表設計見表1 和表2 所示,分別為期刊表、論文表。

表1 期刊表

表2 論文表
4.2 界面設計。本系統的界面設計體現整體一致性,交互易用性以及信息可視性這三大特性,采用統一的信息架構體系,通過對用戶的操作指引,有效地降低用戶的記憶負擔,及時提供相應的系統反饋,借助隱喻圖標與生動的系統數據展示,充分提高本系統的信息可視化程度[6-7]。
本系統基于充分的社會需求調研,針對海外漢學資源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制定出了系統的設計方案,開發出了系統原型。同時,本系統操作靈活性高,最大程度地做到功能模塊化,并運用多種數據可視化方式,充分展現海外漢學發展現狀與趨勢,便于國內漢學學者針對海外漢學進行交流、對話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