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順,張建強,馮 剛,柳 立,張 毅,陳 閨,范 偉
(1. 江蘇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1;2. 湖南農業大學,湖南 長沙 410128)
育苗是烤煙生產的基礎,是提高煙葉質量、生產優質煙葉的重要環節。培育壯苗是烤煙優質高產的基礎,直接影響煙株生長發育和煙葉品質,是穩定煙葉品質、提高中上等煙葉比例、增加煙農收入的重要保障,是烤煙生產的關鍵技術之一[1-2]。
湘南煙區是我國濃香型烤煙主產區,但移栽期頻繁遭受低溫寡照天氣,這勢必導致煙苗長勢變弱、還苗期延長、染病率升高和早花等問題。為了保障煙區可持續發展,學者們提出水旱兩段式育苗技術,并在一定范圍內推廣應用[3-4]。與傳統育苗方式相比,兩段式育苗可促進煙株早生快發,縮短大田生育期。但目前與兩段式育苗技術配套的煙株后期管理措施還不完善。例如:在兩段式育苗情況下,后期煙株的留葉數及采收次數對烤后煙葉可用性的影響還未見報道。筆者針對這一問題,開展兩段式育苗條件下煙株留葉數及采收次數的優化研究,研究結果將成為兩段式育苗技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該技術在湘南以及南方煙區更大規模地推廣應用[5-8]。
供試品種為云煙87。試驗地點在藍山縣土市鎮三廣村,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水方便。
試驗設4 個處理,分別為:T1,留葉數16+4 次采收;T2,留葉數18+4 次采收;T3,留葉數16+6 次采收;T4,留葉數18+6 次采收。所有處理氮、磷、鉀肥用量均一致。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重復3 次,共計12 個小區,小區面積約50 m2。田間管理措施參照當地特色優質煙葉生產技術規程。各處理農事操作、栽培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記載各處理旺長期、打頂期農藝性狀。在試驗區域分別隨機選擇具有代表性的3~5 個點采收煙葉樣品,以三段式烘烤法烘烤,按烤煙42 級國家標準(GB 2635—1992)分級;測定各小區煙葉產量,同時每個小區分別取X2F,C3F,B2F 三個等級的煙葉各1.5 kg,分別測定煙葉常規化學指標(氮、鉀、氯、煙堿、淀粉、總糖、還原糖、蛋白質),并進行感官質量評吸。
煙草及煙草制品水溶性糖、總蛋白質、總植物堿、鉀、氯、淀粉含量分別參照YC/T 159—2002、YC/T 166—2003、YC/T 160—2002、YC/T 173—2003、YC/T 162—2002、GB/T 5009.9—2003 中的方法測定。
由表1 可知, T1 處理煙株的株高最矮,葉片數也最少,且顯著低于T2、T3、T4 處理,而T2、T3、T4 處理間,葉片數差異不顯著,T3 處理略高于T2、T4 處理;T3 處理的最大葉長、寬和面積均表現較好,其次是T4 處理,但二者差異不顯著;最大葉面積最小的為T2 處理,且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可見, T3處理 (留葉數16+6 次采收)的煙株農藝性狀較好,但與其他處理對煙株農藝的差異不顯著。

表1 不同留葉數及采收次數處理煙株的農藝性狀
各處理烤后煙葉經濟性狀如表2 所示, T2 處理的產量為1 932.0 kg/hm2,略高于T3、T4 處理, T1 處理的產量最低,為1 796.8 kg/hm2;就產值而言,T3 處理最高,為52 963.8 元/hm2,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均價以T3 處理最高,為27.8 元/kg,比T1 處理高3.3元/kg;中等煙比例,T2、T3、T4 處理差異不大,約為55.0%,但均高于T1 處理(51.6%),但由于T3 處理的上等煙比例最高,為29.5%,因此T3 處理的中上等煙比例分別比T1、T2、T4 處理高10.1、3.5、3.0個百分點。因此,T3 處理(留葉數16+6 次采收)的煙株在產值和中上等煙比例方面均優于其他處理,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表2 不同留葉數及采收次數處理烤煙的產量和產值

表3 不同留葉數及采收次數處理煙葉的常規化學成分含量 (%)
一般認為優質烤煙化學成分指標為:淀粉<5%、總氮1.5%~3.0%、還原糖16%~18%、煙堿1.5%~2.3%、鉀>1.5%、氯<1%。由表3 可知,下部煙葉(X2F),各處理間烤后煙葉還原糖、煙堿、總氮、氯、鉀含量差異不明顯,T4 處理烤后煙葉總糖、蛋白質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T3處理淀粉含量顯著低于其他處理。中部煙葉(C3F),各處理間烤后煙葉總糖、還原糖、總氮、鉀、氯含量無顯著差異,T3 處理烤后煙葉淀粉、蛋白質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煙堿則是T1 顯著高于其他處理;上部煙葉(B2F),4 種處理烤后煙葉間除總糖、還原糖和淀粉含量外,其余化學成分含量間均無顯著差異,T1 烤后煙葉還原糖、淀粉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T3 總糖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總體來看,各處理烤后煙葉化學成分含量有明顯差異,T2、T3 處理各部位煙葉淀粉、氯、總氮含量均在適宜范圍內,而T2 處理總糖、還原糖與鉀含量更接近優質煙標準,T3 處理煙堿含量更接近優質煙標準。
從表4 可以看出,對于下部煙葉(X2F),T2 處理烤后煙葉在香氣質、香氣量、余味和燃燒性上的得分及總分略高于其他處理,T1 處理的總分顯著低于其 他處理;中部煙葉(C3F),T3 處理的總分為64.8 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具有更好的感官質量;上部煙葉(B2F),4 種處理烤后煙葉在感官上無顯著差異。綜上,T2 和T3 處理在煙葉烤香及內在質量上具有一定優勢。

表4 不同留葉數及采收次數處理烤后煙葉的感官質量評價 (分)
從煙株農藝性狀分析,留葉數及采收次數對煙株農藝性狀影響不顯著,各處理間煙株均具有較好的農藝性狀。從烤后煙葉經濟效益分析, T3 處理(留葉數16+6 次采收)的煙葉在產值和中上等煙比例方面均優于其他處理,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從烤后煙葉常規化學成分分析,T2 處理(留葉數18+4 次采收)和T3 處理(留葉數16+6 次采收)的煙葉內在成分均較協調,煙葉的香氣質和量更高,口感更舒適。
綜上所述,采用兩段式漂浮育苗后,選用留葉數16+6 次采收的處理方式,煙葉的產質量較好,建議將該技術在湘南以及南方煙區更大規模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