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軍麗,劉塞兵,楊榮軍,黃冬,劉維
1.陜西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陜西 西安 710000;
2.西安高新醫院神經內三科,陜西 西安 710075;
3.兵器工業五二一醫院神經內科,陜西 西安 710065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是由于腦部的供血動脈(頸動脈和椎動脈及其分支)狹窄或閉塞引起腦供血不足,最終導致腦組織缺血壞死,臨床主要表現為眩暈、復視、黑曚,肢體麻木、感覺和/或運動障礙等,其腦梗死體積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是判斷該病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及早判斷該病患者腦梗死體積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有助于臨床針制定個體化診療方案,提高患者預后[1-2]。研究表明,中樞神經特異性蛋白(S100-β)、半乳凝集素-3 蛋白(Galectin-3)均為廣泛參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疾病發生發展進程的特異性指標[3]。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研究將探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S100-β、Galectin-3 與腦梗死體積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關系,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 年2 月至2020年2月陜西省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指南2018》中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合并有除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外其他腦部疾病或血管疾病者;有腦部外傷、手術史者;嚴重營養不良者;合并心衰、惡性腫瘤者;臨床病例資料不全者。根據患者腦梗死體積的大小將其分為大梗死組(n=38)、中梗死組(n=45)和小梗死組(n=37)。分類標準[5]:CT影像學檢查顯示,梗死直徑<1.5 cm為小梗死,1.5 cm≤梗死直徑≤3 cm為中梗死,梗死直徑>3 cm為大梗死。根據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的不同將其分為重度組(n=36)、中度組(n=43)和輕度組(n=41)。分類標準[6]:NIHSS<3 分為輕度,3分≤NIHSS≤5分為中度,NIHSS>5分為重度。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會議表決通過。
1.2 觀察指標 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齡、性別、吸煙史、飲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壓史、冠心病史、腦梗死體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NIHSS)[7]評分、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24 h平均收縮壓(24 h mean systolic pressure,24 h SBP)、24 h 平均舒張壓(24 h mean diastolic pressure,24 h DBP)、心率(heart rate,HR)、血清S100-β、Galectin-3水平等資料,比較大梗死組、中梗死組與小梗死組,重度組、中度組與輕度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與各項觀察指標。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數據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數據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獨立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法。相關性分析采用Sperman 法。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腦梗死體積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大梗死組、中梗死組與小梗死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吸煙史、飲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壓史、冠心病史、TG、TC、HR、24 h SBP、24 h DBP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大梗死組血清S100-β、Galectin-3高水平患者占比大于中梗死組與小梗死組,中梗死組又大于小梗死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影響急性腦卒中患者腦梗死體積的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將急性腦卒中患者腦梗死體積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S100-β、Galectin-3)作為自變量,并進行賦值,急性腦卒中患者腦梗死體積(小、中=0,大=1),S100-β (≤0.62 μg/L=0,>0.62 μg/L=1[8])、Galectin-3(≤7.72 ng/mL=0,>7.72 ng/mL=1[9]),將其納入Logistic 回歸模型,結果顯示,血清S100-β、Galectin-3 水平是急性腦卒中患者腦梗死體積的獨立影響因素(OR=1.042、1.413,P<0.05),見表2。

表1 不同腦梗死體積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2.3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S100-β、Galectin-3水平與腦梗死體積的相關性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S100-β、Galectin-3 水平與腦梗死體積呈明顯相關性(r=0.038、0.238,P=0.031、0.012)。
2.4 不同神經缺損程度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重度組、中度組與輕度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吸煙史、飲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壓史、冠心病史、TG、TC、HR、24 h SBP、24 h DBP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組患者的血清S100-β、Galectin-3高水平患者占比大于中度組與輕度組,中度組又大于輕度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影響急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Logistic 多因素回歸分析 將急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S100-β、Galectin-3)作為自變量,并進行賦值,急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輕、中=0,重=1),S100-β (≤0.62 g/L=0,>0.62 g/L=1[8])、Galectin-3(≤7.72 ng/mL=0,>7.72 ng/mL=1[9]),將其納入Logistic 回歸模型。結果顯示,血清S100-β、Galectin-3水平是急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獨立影響因素(OR=2.280、2.307,P<0.05),見表4。

表4 影響急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Logistic 多因素回歸分析
2.6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S100-β、Galectin-3水平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相關性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S100-β、Galectin-3 水平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呈明顯相關性(r=0.729、0.675,P<0.001)。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又稱急性腦中風或腦梗死,是一種起病突然的腦循環障礙性疾病,腦梗死體積較大、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嚴重可導致該病患者偏癱、偏盲、意識障礙,甚至危及生命,致死致殘率極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健康[10-11]。研究表明,S100-β、Galectin-3 可能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腦循環障礙的發病機制有關[12]。本研究結果顯示,S100-β、Galectin-3 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腦梗死體積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獨立影響因素(P<0.05)。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S100-β、Galectin-3水平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腦梗死體積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呈明顯相關性(P<0.05),提示血清S100-β、Galectin-3 水平的高低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腦梗死體積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密切相關,且其水平越高,該病患者腦梗死體積越大,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
探究其機制,一方面,S100-β是一種低分子的鈣結合蛋白,當腦組織神經細胞發生損傷時,S100-β會迅速從崩解壞死的神經細胞中釋放出來,可較靈敏地反映腦組織損傷程度[13-14]。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發病機制為患有基礎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各種急性誘因的誘導下導致腦動脈管腔狹窄、阻塞,從而引起急性腦組織血液循環障礙[15],其引起腦梗死體積越大,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往往預示著腦動脈阻塞越嚴重,腦組織缺血缺氧環境越惡劣,神經細胞變性壞死數量更多,導致S100-β水平也隨之升高[16]。另一方面,Galectin-3作為一種半乳糖凝集素,具有促進細胞炎癥反應、調控細胞增殖、抗細胞凋亡、參與血管新生等廣泛生物學效應,Galectin-3濃度過高,可通過促進炎性因子大量合成釋放從而加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腦梗死病灶的炎癥反應[17],加速神經細胞變性壞死,擴大腦梗死病灶,加重神經功能缺損,同時還可促進單核巨噬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與脂蛋白相融合,形成泡沫細胞,促進動脈血管粥樣硬化,進一步加重腦動脈狹窄、堵塞,從而擴大腦梗死病灶,加重神經功能缺損[18]。
此外,研究表明,機體正常情況下Galectin-3濃度較低,處于無活性狀態,當Galectin-3 濃度升高時,活性增強,可促進機體凋亡蛋白的合成分泌,誘導神經細胞凋亡,加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腦梗死與神經功能缺損[19]。TABRIZI 等[20]的研究表明,S100-β濃度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體內迅速升高,且與腦梗死面積呈正相關。BINAS 等[21]的研究表明,Galectin-3濃度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體內迅速升高,且抑制Galectin-3可顯著減輕腦梗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報道相符合。
綜上所述,血清S100-β、Galectin-3水平的高低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腦梗死體積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密切相關,且其水平越高,該病患者腦梗死體積越大,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