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洋 圖董欣
“如今,我們和城里人一樣,家家戶戶都有了屬于自己的‘大紅本’,心里真踏實!”拿著不動產權證,撫順縣湯圖滿族鄉鮑家村村民馬學信滿臉喜悅地告訴記者。提起前些天村里集中辦理不動產登記的事,鮑家村村民至今還難掩興奮之情,“現在國家真是千方百計為百姓辦實事,沒用老百姓花一分錢、跑一步路,就把證給咱們送到了家門口。”
農村房地一體不動產確權登記發證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制度改革、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等工作的基礎,也是保障農民權益、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前提性工作。遼寧省始終將該項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省委、省政府將其列為各級政府年度重點考核工作目標。形成政府主導、自然資源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協同聯動、鄉鎮村組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各地分類施策、縝密組織、強力推進,建立了全省高標準、高精度的農村房地一體權籍調查和登記成果,為全省今后農村宅基地現代化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
按照國家部署,到2020年底,各地要完成農村不動產權籍調查,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登記頒證率達到90%以上。面對工作起點不同、進展不一的情況,遼寧各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工作思路,借助不同工作途徑全力推進確權登記工作。
撫順縣湯圖滿族鄉作為最后劃入撫順縣的鄉鎮,因歷史遺留問題,全鄉2065戶村民持有房地一體不動產證的僅占8%,成為全縣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重點地區。為此,縣不動產登記中心組織精干力量進駐湯圖鄉鮑家村、百花村開展現場辦證。為加快工作進展,配合群眾時間,工作人員采取白天逐戶上門宣講政策、收集材料,晚上加班制證,周末不休息的工作模式全面推進繕證工作。經過工作人員的全力以赴,僅用20天,就為全鄉符合辦證條件的農戶100%辦理了不動產證,受到了群眾的一致稱贊。啃下這塊“硬骨頭”,全縣發證工作勢如破竹,工作戰果不斷擴大,到12月中旬,全縣完成宅基地使用權發證29980宗,發證率達96%;完成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發證509宗,發證率達95%,在全省率先高質量提前完成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房屋登記檔案和土地檔案是不動產登記工作的基礎。沒有檔案就無法確認不動產登記記載的真實性、準確性。沈陽市充分對接各區縣政府,在各區縣街道辦事處全力配合下,順利完成房屋檔案和土地檔案移交工作。對移交檔案過程中發現的部分地區檔案滅失、臺賬上數量與實際不符、內容缺失等問題,采取先移交、檔案整理和電子化同步進行的方式快速推進檔案移交工作。全市先后完成接收、整理、電子化土地登記檔案、房屋登記檔案共計90余萬卷。
在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調查成果的基礎上,沈陽市一方面進行了成果的標準化處理、分析、核查與錯漏修正,另一方面采取無人機攝影測量技術助力房地一體權籍調查工作。
在渾南區王士蘭社區和遼中區徐家屯村的試點地區,無人機利用實景三維模型對農房與新增宗地圖形進行采集,利用高精度影像進行比對,對已滅失、未調查等情況進行清理和標記,使測量更精準、成果可追溯、覆蓋更全面,提高了成果的可利用性。通過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共完成土地補充調查969宗、房屋采集與調查2236幢,試點村莊總面積11平方千米。
“利用無人機攝影測量技術,極大地節省了人力、物力,在提高精度的同時,把對村民生產生活產生的影響降到了最小,為我們如期完成確權調查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沈陽市自然資源局確權登記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作為開展農村不動產登記工作較早的地區,大連市從工作起步之初就狠抓落實。市政府于2012年即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持續推進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全市籌集農村確權登記發證經費1.49億元,有力地保障了該項工作的順利推進。
大連市采取高精度解析法進行地籍測量工作。權屬調查與地籍測量同步進行,以村為單位召開工作部署會,以作業小組為單位開展調查,現場實測繪制宗地草圖,登記宗地信息,詳細測量每處土地房屋的面積、結構、權屬和空間分布等情況,確保高質量完成房地一體登記。 2016年底,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兩次對全市8個涉農縣級的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相關成果進行檢查驗收,各地根據驗收專家組提出的意見,再次對調查成果進行全面清理,并修改完善相關成果資料。2017年至2020年全市再次開始陸續對農村房屋開展補充調查。截止2020年底,完成全部宅基地權籍調查761689宗、27626.26公頃,已完成房地一體地籍調查436228宗、18171.71公頃,已發證703011宗、23784.98公頃,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率98.04%,基本實現了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全域覆蓋。
2020年,遼寧省各地紛紛采取超常規舉措,加大工作推進力度,爭分奪秒全力沖刺。截至12月底,全省農村房地一體確權登記達到511萬宗,農村當年新發不動產權證書55萬本,總體發證率達到95%,14個市和沈撫示范區登記率全部達到90%以上,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工作目標任務,如期向黨和國家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