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
文前提要:不少基民可能覺得投資ETF沒什么難度,殊不知ETF基金也分很多種類,如果無腦買入也很可能遭受巨大損失。
我們在股市中經常會聽到一個詞叫ETF,那么什么是ETF呢?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的簡稱,也被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開放式基金。目前,國內可交易的ETF基金已超過300只。由于ETF基金的投資邏輯相對較為簡單,一般指數漲了基金就能賺錢,因此不少投資者都覺得ETF沒什么難度,殊不知ETF基金也分很多種類,如果無腦買入也很可能遭受巨大損失。
特性優勢較為明顯
有一定投資經驗的基民可能都知道,ETF基金被視為一種特殊的指數基金,比如說某只ETF,跟蹤某一指數或某一行業,那么買入一份該ETF基金,就相當于是同時買入了該指數中的所有成分股。
得益于這樣的特性,ETF基金對于投資者來說,運用ETF進行資產配置的優勢可概括為以下“三省”:
第一是省力,借助ETF可以精準地投資某一板塊。比如你看好白酒,就可以投資白酒ETF;看好新能源,就可以購買新能源ETF;看好軍工,可以購買軍工ETF;就算是大盤跌了,只要看好的行業或概念上漲,就可以通過ETF基金獲利。
第二是省心,ETF作為一攬子證券組合,不用投資者再費心去研究單一的個股,同時也可以有效降低單一持股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比如,有時候你明明看好某一板塊,但是買入該板塊中的某只股票后可能發現其同類股都漲了,唯獨自己買的股票滯漲;再比如,某一板塊雖然整體上漲,但自己正好買到的某只股票突然爆出財務造假等負面消息,這些問題和風險都可以通過投資ETF基金進行有效分散。
第三是省錢,由于ETF基金大多為被動型基金,因此ETF基金的管理費率以及交易費率比一般的股票基金都要低不少。
此外,對普通投資者來說,ETF基金相比其他基金的公開透明度更高,受管理人主觀因素影響也較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省去了投資者對基金經理能力和道德風險的擔心,可進一步避免老鼠倉、黑幕交易等風險。
投資也需兼顧策略
雖然ETF基金具有“省力省心省錢”的優勢特點,但這也并不代表普通基民就可以“無腦”投資了。
具體而言,ETF基金也有多個種類,有寬基指數ETF,也有行業ETF。其中,行業ETF中龍頭股占比較高,買行業ETF與買行業龍頭股的相差不多,由于投資過于集中在某一行業,總體風險相對較高。在行業和主題的選擇上,一般建議偏向自己較為熟悉、長期景氣度好、可以持續發展的領域為宜。
如果投資者對市場、行業沒有太多研究,但對整體股市的前景比較看好,則可以選擇代表性強、行業覆蓋面廣的寬基指數,如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等。但需要指出的是,寬基指數基金雖然持股較分散,也可能出現估值過高的情況。比如,前一段時間創業板ETF的市盈率超過了50倍,泡沫不小,無腦買入就可能遭受巨大損失。在寬基指數ETF的選擇上,投資者需要根據個人的資金狀況、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基金發行公司等情況作出理性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