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洪崗
美國影片《妙筆生花》的故事主線是文學青年羅瑞偶然發現一部舊手稿,他為這部小說著迷,竟以自己的名字拿去出版了。想不到小說獲得文壇大獎,他一舉成名,以往屢遭退稿的作品也都得以面世。然而,當小說原作者找上門來,羅瑞才發現,除了羞愧與尷尬,竊取他人作品僥幸成名也給他帶來了更大的內心困擾。
原作者此時正孤獨老去,他并不打算揭發羅瑞,甚至不希望羅瑞公布真相,他只想讓羅瑞知道這部作品的由來,其中凝結了他的人生故事和情感。不久老人過世,再無別人知曉這個秘密。羅瑞向妻子和出版商承認了成名作不是自己所寫,但選擇了對公眾隱瞞下去。相信羅瑞心中會回響原作者所說的一句話:生活中你會作很多選擇,帶著這選擇活下去,才是最難的部分。
羅瑞的經歷象征著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處境:你發現從前作了錯誤的選擇,今日帶來了麻煩、造成了損失,現在怎么辦?當事已至此無法重來時,怨天尤人、自怨自艾都于事無補,也沒有意義。百般回避、辯解,都比不上直接面對和承擔來得有力量。
在我們的一生中,誰都可能犯錯誤,關鍵在于犯了錯誤后,你是選擇重新找回力量,還是就此自暴自棄。就像羅瑞的生活并不是被那本偶然發現的舊手稿所改變的,是他的選擇改變了他的生活。
其實不管是怎樣的錯誤,不管帶來了怎樣混亂的局面,都只是漫長人生的一小段。沒有哪個錯誤會決定一生。你若以為有些錯誤特別嚴重,后果不可收拾,從此就毀掉了自己或別人的生活,并認定自己從此與幸福絕緣……那就有些極端了。你可能錯誤地相信,你的人生全由某些機緣決定,自己沒能力改變什么。殊不知,無論遭遇什么,無論別人怎樣看待你,無論當時的你表現如何,現在要以怎樣的心態生活,仍取決于你的選擇。
以為帶著錯誤的選擇活下去會很難,無非是不懂得如何找回自身的力量。如果你總是把境遇看得比自己強大,不斷地放棄自身的力量,又怎能指望下一次選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