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東
2020年12月15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數字市場法案》以及《數字服務法案》的草案,引起了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雙重關注。
近年來,隨著數字科技的飛速發展,現有的法律在數字時代對存在壟斷及反競爭行為的強勢科技企業已無法進行有效監管,并衍生出很多社會問題。這兩部新數字法案是歐盟20年來在數字領域的首次重大立法,它們將成為歐盟制定歐洲數字計劃的核心,旨在對歐盟境內運行的社交媒體、在線市場和其他在線平臺進行監管。
《數字服務法案》側重社會責任領域。該法案規定一系列新的數字服務義務,其中包括刪除有害和非法內容、對內容被平臺錯誤刪除的用戶的保障措施、大型平臺需防止其系統被濫用等。此外,該法案還規定,那些歐盟用戶超過4500萬(約為歐盟總人口的10%)的平臺、具有市場壟斷地位的大型科技公司,必須對用戶在其網絡平臺上發布的內容負責,這些平臺與公司不僅要承擔控制自身風險的具體義務,還要接受新的監管,數字服務協調委員會將對這些平臺予以監管。如有違法,公司的歐洲業務將面臨巨額罰款。
《數字市場法案》針對的目標是被歐盟監管機構定義為“守門人”的互聯網公司,它們通常在行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并經營著作為用戶重要網絡入口的核心網絡平臺。根據歐盟的評估標準,“守門人”公司在過去3年的全球營業額不低于65億歐元、在歐洲擁有超過4500萬/月的活躍終端用戶、過去一年的市值650億歐元,并且需在至少3個歐洲國家提供核心平臺服務。作為對歐盟內部市場有重大影響的平臺,“守門人”是企業接觸客戶的“重要門戶”。為了確保“公平和開放的數字市場”,該法案為“守門人”確立一系列義務,包括限制公司阻止用戶卸載預裝應用程序,禁止公司使用從企業用戶處獲得的數據,要求“守門人”主動采取某些措施,使第三方的軟件能正常運行等。
“這兩項法案的目的是確保我們能在網上廣泛選擇安全的產品和服務,在歐洲經營的企業應該在網上自由公平地競爭。”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競爭和反壟斷事務專員瑪格麗特·維斯特格表示,“如果科技巨頭不遵守《數字市場法案》,它們可能面臨高達全球年營業額10%的罰款,或被迫出售部分業務;如果社交媒體平臺無法按《數字服務法案》及時刪除涉恐宣傳內容及其他違法帖子,將會承受多達其利潤6%的罰金。”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競爭和反壟斷事務專員瑪格麗特·維斯特格
這是歐盟首次對數字經濟規則做出全面改革。歐洲輿論普遍認為,蘋果是最受歡迎的手機制造商,谷歌主宰著搜索引擎和在線廣告業務,Facebook把控著數個使用人數最多的社交軟件,亞馬遜控制著電子商務,另外一些歐洲公司的云服務基礎設施主要來自微軟和亞馬遜。《數字服務法案》和《數字市場法案》有著“數字憲法”之稱,足以“徹底改革”數字市場。
為保持數字市場的競爭性和公平性,歐盟近年來對谷歌、亞馬遜和蘋果等公司的不良行為進行調查。以谷歌為例,它的三種做法違反了歐盟反壟斷規則:一是以“非法捆綁”方式向設備制造商提供其應用程序和服務,如要求設備制造商預先安裝谷歌搜索和Chrome瀏覽器,作為使用智能手機應用商店Google Play Store的條件;二是使用“非法財務激勵”措施,使某些大型移動網絡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預裝谷歌搜索程序,而非其他競爭對手的程序;三是阻撓有意預裝谷歌應用程序的設備制造商使用任何未經谷歌批準的“安卓分支”系統。以上三種行為構成了谷歌整體戰略的一部分,以鞏固其在互聯網搜索中的主導地位,剝奪競爭對手在搜索引擎上與其展開競爭的可能性。
谷歌在2006年至2016年對第三方網站實施了反競爭限制,剝奪了其他公司公平競爭及創新的可能性,也剝奪了消費者可能從競爭中獲得的好處。2006年,谷歌告訴一些網站,如果它們想在自己的網站上獲得更高份額的搜索收入,就不得不使用AdSense的獨家服務。2009年,谷歌放寬了限制,允許這些網站投放競爭對手的廣告,但要求他們在最佳位置投放最低數量的谷歌廣告,并賦予谷歌授權修改競爭對手廣告的權利。“得益于”這種不當行為,谷歌在整個歐洲經濟區的搜索廣告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平均市場份額高達85%。歐洲經濟區包括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及28個歐盟國家。
2017年6月27日,歐盟宣布,由于谷歌進入購物比價市場后,利用自己在網上搜索領域的主導地位,操縱搜索結果,對這家科技巨頭開出24.2億歐元的罰款,并要求其在三個月內停止這一行為。這一數字也打破了歐盟于2009年向英特爾公司開出的10.6億歐元的罰款紀錄。2018年7月18日,歐盟依據反托拉斯法(即反壟斷法)對谷歌開出43.4億歐元罰款。原因是該科技巨頭要求制造商預先安裝谷歌搜索和瀏覽器應用,否則就不允許使用Google Play、付費給制造商和網絡運營商,以確保只安裝谷歌搜索應用、限制可為競爭搜索引擎提供平臺的手機運營系統的開發。2019年3月20日,歐盟宣布對谷歌開出14.9億歐元的罰款,理由是谷歌違反在線搜索廣告規定,搞不公平競爭,濫用主導地位,通過屏蔽互聯網廣告服務領域競爭對手的廣告,以排擠競爭對手。這三張罰單總額超過82億歐元。
執法面臨的最大挑戰也許是確保擁有正確的法律框架和權力,以保持數字市場的競爭性和公平性。目前歐盟監管這些數字巨頭的是已經過時的法規,如2000年的電子商務法令。盡管最后可以征收巨額罰金,但這需要走長達數年的調查和司法流程,無益于修正已經出現的各種濫權行為。
在歐洲的數字產業方面,歐盟以及歐洲各國很難與美國的科技巨頭們抗衡。歐盟不愿再接受這一點,將利用法律來改變這一切。
2020年2月,歐盟啟動《數字服務法案》和《數字市場法案》立法工作,領導人就此進行了數輪磋商。自6月起,向全球公開征詢意見。幾經推遲后,這兩部備受關注的數字法案“千呼萬喚始出來”。但這只是第一步,可以預料真正落地還將面臨巨大的壓力。一方面,目前法案還只是歐盟27個成員國和歐洲議會的談判主題,歐盟必須與它們一起敲定最終的法案,批準才能生效。這一過程可能需耗費數月、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維斯特格對調查數字領域問題的行動進展緩慢感到沮喪。
另一方面,法案涉及的互聯網巨頭也沒有閑著。Facebook警告稱,歐盟更多的監管或迫使其搬離歐洲,使歐盟民眾失去大量就業崗位,甚至使他們失去訪問網站的權限。谷歌公司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部副總裁卡蘭·巴迪亞稱對美國科技公司不公。蘋果公司拒絕對這批法案予以置評。亞馬遜公司則再度表示,這些法案的規定應當被用于所有的公司。美國商會對法規草案持批評態度,稱苛刻的監管新規基本上專門針對美國公司。
法案涉及的互聯網巨頭們通過大量的游說,可能會對最終的法律條文產生影響。與此同時,這些互聯網巨頭使用立法程序(其中一些已經開始),以強調這兩部法規對創新和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試圖使最終規則不如最初的提議那么嚴格,削弱法規草案的威力。業界人士指出,雖然歐盟的立法和懲罰措施在持續推進,但美國科技巨頭們是否真正能夠被“關進籠子”,一切還是未知。
盡管外界對法案眾說紛紜,但歐盟并不打算妥協。除了加強對美國科技巨頭們的監管和違法懲罰,歐盟新法規中對于“稅收”的規定也引起市場重點關注。歐盟表示,數字稅部分將會獨立于《數字服務法案》,作為另外一部草案出現。其實,以法國為首的多國政府已紛紛準備對美國科技巨頭們開征數字稅。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