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虹聿

東京政府推出的防自殺宣傳海報被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2月12日,日本首相菅義偉任命坂本哲志擔當“孤獨與孤立問題大臣”,專門負責應對日本國民孤獨感增加以及自殺率上升等問題。日本媒體稱之為“防自殺大臣”。2018年,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任命了全球第一位“防自殺大臣”,以期解決英國人日益嚴重的孤獨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自殺率上升問題。如今,日本成為第一個設立該職位的亞洲國家。
2月16日,坂本哲志宣布,日本政府從厚生勞動省、文部科學省等部門抽調10名職員,組建“孤獨與孤立對策應對辦公室”(“防自殺辦公室”)。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數據,2019年日本的自殺人數是20169人,比2018年減少671人。2020年,日本的自殺人數有所增加,并創下11年來的新高,達到20900人。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日本的年度自殺人數再度增加,與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關系,“日本社會的孤獨感不斷增加”。“防自殺辦公室”當務之急是掌握遭受孤獨感困擾的日本國民的情況,并在今年6月制訂出一攬子解決方案。
雖然2020年日本的自殺人數相較于2019年增加得并不算多,但有一個趨勢引起人們的關注:在15歲—39歲的群體中,自殺成為死亡的首因,超過了癌癥等疾病和意外事故。這要求“防自殺辦公室”重點關護年輕人。
《產經新聞》指出,日本將第二次修訂《自殺對策基本法》。該法2006年頒布實施,在2016年修訂過一次。2021年再次修訂的內容,包括要求各地方政府細化關護孤獨人群、預防自殺的政策,尤其要關護年輕人。各個地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細致的應對措施,政府要與專業機構和民間團體加強合作。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日本東京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防自殺宣傳海報,引起很多日本人的不滿。這充分說明政府與專業機構加強合作的必要性。
這些張貼在地鐵站和廣場周邊的海報,其設計者沒有認真研究孤獨人士和有自殺傾向者的心理,僅僅從正向引導的角度去考慮“異常人士”的心理,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還讓人很不舒服。
海報上展示的人物都是青春靚麗的女生,她們朝氣蓬勃,笑容滿面。海報上寫著:“人的心其實就像氣球一樣,感覺快要破裂的時候,請把這些想法告訴我們。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請把不能向周圍人傾訴的煩惱告訴我們。”
東京大學心理學教授三浦今江指出,有自殺傾向的人多半是抑郁癥患者,有社交障礙,融入群體很困難。他們看待世界的視角與正常人不同。上述海報會引發他們的焦慮和不安,讓有自殺傾向的人放大自己的不幸,壓縮其自我存在感。同時,很多年輕人可能聯想到自己在學校受到的心理創傷,喚醒痛苦的回憶。
《讀賣新聞》指出,“防自殺辦公室”首先要做的,就是將社會學、心理學方面的專業人士引入相關計劃。
日本媒體NHK發布的《孤獨死現狀報告》,揭示了日本社會嚴重的孤獨問題。報告顯示,很多蟄居家中的孤獨者悄無聲息地自殺,還有一些人患病、受傷又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照護,最終死亡。發現尸體的通常是物業管理人員或者房東,原因大多是獨居者拖欠物業費、房租等。還有一些死者是因其親友在偶爾的電話聯系中找不到人,上門探訪才被發現。
本應該最早發現獨居者尸體的鄰居,為了避免麻煩,即便聞到異樣的氣味也很少去確認。報告寫道:“他的狗在叫,屋里發出異味,但鄰居都裝作沒注意到……在日漸冷漠的日本社會,鄰里之間很少有交情,大多是自掃門前雪。”
如何處理孤獨死者的尸體是大麻煩。有些尸體在幾天甚至幾周后才被發現,大多已腐爛。尤其是夏天,天氣炎熱,門窗關閉,會出現腐蛆滿地爬的現象。還有獨居者裸身死在浴缸里,死狀駭人。
為了處理這類尸體以及清潔房間,一個名為“特殊清掃”的行業近年來在日本蓬勃發展:在2010年只有500家企業,到2019年底已經增加到5500家,而且業務量都不小。這些企業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清理尸體、處理遺物和打掃房間。
其工作流程是:接到委托后,派團隊趕往“工地”(死者住處)。到達現場后,工作人員穿上全套防護裝備,戴上防毒面具,然后雙手合十,說一聲:“我們準備進去了。”(在日本,這是去別人家拜訪的必備禮儀)隨后,他們將釋放臭氧的儀器打開,利用具有強氧化性的臭氧對房間進行殺菌,再整理房間內的遺物,一般會將大多數家什和衣物都扔掉。
貴重物品被工作人員放在紙箱內予以保存。除去存折、手表等,死者珍藏的照片、信件和日記,也會被當作貴重物品保存。在這些物品的背后,往往可以分析出死者的生活狀態以及人生經歷。
報告提到的一名獨居者,因病突然暈倒撞到頭部去世。在這個人的桌子上,放滿了家人寄來的照片和明信片,幾乎每一張上面都寫著“請聯系我”。但此人顯然不愿意聯系他的家人。他是日本社會中典型的孤獨者,他并非不重視家人,否則也不會把家人的照片擺在桌上。但是他選擇獨居,而且蟄居不出,不僅不接觸陌生人,甚至與家人也極少聯系。
很多時候還會發生一種情況:死者親屬拒絕認領遺體。特殊清掃公司整理好的遺物,有時會落得無人認領的下場。被拒領的死者遺體,只能在燒成骨灰后送到寺廟中。有特殊清掃公司的工作人員感慨:“骨肉情好像越來越淡了。”
“防自殺辦公室”重點關護日本的年輕人,主要是因為年輕人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有的人剛大學畢業就要開始償還幾百萬日元的助學貸款;20多歲的人中,存款為零的人比例超過60%;近三成20多歲的勞動者置身于非正規雇傭關系。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年輕人的死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自殺。
種種令人窒息的現實,使得日本年輕人的精神健康堪憂,而日本社會對于年輕人精神健康的重視程度還不夠。一些日本網友在談到“年輕人最大的死因是自殺”時,都不約而同地提到“自我責任論”,這種思想在日本年輕人中盛行。他們陷入種種困境——單親家庭培養不力、貧困、生意失敗……這被他們認為是自身的責任。久而久之,他們羞于與外界溝通,成了一座座彼此難以聯系的孤島。
“防自殺辦公室”的一個重要計劃是推廣年輕蟄居者陪伴關護服務。
NHK的紀錄片《租賃姐姐》,介紹了一個名為“租賃姐姐”的新興行業,日本政府將大力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其工作目標是前往蟄居年輕人的家中,用語言和陪伴讓他們走出房間,回歸正常的社會秩序。較具代表性的是一家名叫New Star的機構,它關護了近2000名蟄居年輕人,使他們中的80%回歸社會。
在日本,大多數人對年輕的蟄居者持鄙夷態度,認為他們“放棄了自己的人生,是潛在的犯罪分子”。這往往會導致蟄居者做出極端行為——自殺。
日本政府新設立的“防自殺辦公室”,重點關護年輕人,這主要是因為年輕人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
另外,蟄居者的家人往往不能理解他們,將他們看作“丟人的不肖子”。比如之前引起極大關注的日本大臣殺子案:76歲的前農林水產省副大臣熊澤秀明,懷疑自己的兒子會像持刀行兇事件的兇手巖崎隆一一樣,對小學生犯案,于是用刀刺死了44歲的獨居兒子穎一郎。
《租賃姐姐》的女主角彩子是New Star的員工。雖然她沒有心理醫療方面的專業資質,但通過不斷的努力先后幫助了40多人。彩子表示,一開始她也覺得這些躲在家里的人懶惰、自私,但真正接觸下來,她才發現不是這樣。她說:“其實我沒有什么技巧。最重要的是不要偽裝,真誠地陪伴在那些孤獨的人身邊。”
彩子曾經關護過一個名叫健太的年輕人。他讀高中時在學校遭受欺凌,這讓他產生了嚴重的情緒問題,失去了自信,一步步割裂了自己與社會的聯系,躲在狹小的房間里。為了引導健太走出心理困境,彩子花了半年的時間陪伴他,一起吃飯,一起出門,給他支持。
通過這部紀錄片,人們可以發現,年輕的日本蟄居族都處在壓抑的環境里,充斥著絕望、暴力、憤怒、孤獨等負面情緒。“租賃姐姐”用溫柔、耐心、包容來對抗這些惡劣情緒,用感情和語言的力量為蟄居族療傷,引導他們重返社會。
New Star還建立了一個集體宿舍,通過將蟄居族請入宿舍集體生活的方式,讓他們回歸人群。在宿舍里,年輕人可以獨立地生活,為了支付生活費用,他們必須從事一些工作。他們不能使用數字設備,吃飯、看電視等活動都要在公共空間里進行。這讓這些年輕人開始學會交流,克服心理問題。
坂本哲志領導的“防自殺辦公室”,計劃先在東京地區推廣New Star式的關護服務,幫助更多的年輕蟄居者走出心理困境。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