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祁
2021年2月5日,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仲裁法院對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利用監督局訴俄羅斯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下稱“諾鎳”)子公司諾里爾斯克-泰梅爾能源公司案作出判決,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利用監督局勝訴,諾鎳需支付高達1460億盧布(約合127億元人民幣)的賠償金。此次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利用監督局勝訴,被俄羅斯生態法學界視為生態立法、生態執法和生態司法三位一體生態保護法律機制下的產物。
2020年5月29日,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諾里爾斯克市3號熱電廠(該廠隸屬于諾鎳)的一個柴油儲存罐因地基支柱急劇下陷而受損,約2.1萬方柴油泄漏,給當地土壤和水體造成污染。對此,諾鎳解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永凍層解凍,導致支撐油罐的支架移動??死怪Z亞爾斯克邊疆區隨即啟動了聯邦級緊急狀態。2020年9月10日,俄羅斯自然資源利用監督局正式起訴諾鎳方。經該局評估,諾鎳柴油泄漏事件給環境造成的損失為1480億盧布,該局要求諾鎳做出相應數額的賠償。諾鎳不認可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利用監督局的評估數額,其自我評估的環境損失為214億盧布,僅為官方評估的七分之一。兩者評估數值產生重大差異的原因在于參數的選擇,即如不采取措施消除有害物質對水體產生負面影響的情況下持續時間系數以及落入水體的油品總量。前者采用了最大持續時間系數,而諾鎳對此并不認可。在2021年2月5日的庭審中,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仲裁法院最終判決的諾鎳方賠償額為1460億盧布,略低于原告的訴訟請求1480億盧布。諾鎳表示,己方會在收到法院的判決全文后詳細研讀。目前不排除諾鎳方繼續上訴的可能性。不過,諾鎳大股東波塔寧在接受“俄羅斯-1”電視臺的采訪時表示,2月5日的判決結果不僅對諾鎳本身是教訓,也對整個企業界釋放了“今后生態和工業環境問題將更受重視”的信號。
俄羅斯聯邦政府中負責環境問題的官員們表示贊成將諾鎳支付的賠償金投入環保項目。俄羅斯聯邦政府副總理阿布拉姆琴科表示,諾鎳做出賠償后,這部分資金將定向投向環保項目,主要目的地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以及諾里爾斯克市。2月5日的判決結果公布后,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行政長官烏斯宣布,將對諾鎳提出進一步的索賠要求。
俄羅斯作為產鎳大國,近年來該產業中各種環保生態問題越來越突出,除金屬行業外,俄羅斯整個傳統能源生產行業也面臨著法律審查的巨大壓力。當前,俄羅斯通過法律的手段應對生態問題,基本形成了生態立法、生態執法和生態司法“三位一體”的法律保護機制。

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諾里爾斯克市3號熱電廠柴油儲存罐破裂現場(圖/視覺中國)
生態立法:以《俄羅斯聯邦憲法》為原則,逐步構建起以環境保護法為基本內容的俄羅斯生態保護法律體系。根據《俄羅斯聯邦憲法》規定,每個人都有享受良好環境的權利,每個人都必須愛護自然環境、珍惜自然財富。從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在俄聯邦議會進行了積極的涉及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立法活動,以代替1991年曾頒布的相關法律規范。2002年1月10日,俄聯邦總統簽署了第7號令,頒布了《俄羅斯聯邦環境保護法》,該法所體現的立法理念與表達形式完全符合1993年《俄羅斯聯邦憲法》所確立的保護公民生態權的立法精神。除《俄羅斯聯邦環境保護法》外,俄羅斯頒布了數十部環境保護的個別法令和行政法規,譬如1995年3月3日制定的《地下資源法》、1995年3月14日制定的《特別自然保護區法》、1995年4月24日制定的《保護動物法》、1995年11月16日制定的《俄羅斯聯邦水法典》、1995年11月30日制定的《國家生態鑒定法》。1996年制定的《俄羅斯聯邦刑法典》,增設了環境犯罪,擴大了刑法在環保中的作用。1997年制定的《俄羅斯聯邦森林法典》,制定了《俄羅斯聯邦關于安全使用殺蟲劑和農用化學制品法》。1998年制定的《俄羅斯聯邦生產廢棄物和消費廢棄物法》、1999年頒布的《大氣保護法》,確立了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國家規制的法律基礎。2004年修改的《地下資源法》,將地下資源所有權歸屬聯邦,地下資源的利用方式采用許可證方式和契約方式。2005年俄羅斯制定了首部《反污染法》,強制污染企業采用無污染的新技術。2005年出臺了新《礦產資源法》。2006年4月,俄羅斯通過了新《俄羅斯聯邦水法》。
當前,俄羅斯通過法律的手段應對生態問題,基本形成了生態立法、生態執法和生態司法“三位一體”的法律保護機制。
生態執法:以諾鎳案為例,俄羅斯生態執法逐步從分散趨向統一,從寬松趨向嚴格。1996年俄羅斯設立了生態警察。生態警察主要負責監管俄羅斯全境環境保護問題,如清理大型垃圾堆積場、關閉非法垃圾傾倒點,查處破壞生態案件等。進入21世紀以來,俄羅斯生態警察繼續發揮積極作用,被俄羅斯環保界人士譽為俄羅斯流動的環保衛士。生態警察對環境污染的監管可以印證俄羅斯對生態保護重視程度越來越高。2000年6月,俄羅斯政府決定將聯邦國家環保局和國家林業局并入自然資源部,強化國家對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更好地適應經濟可持續發展對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以及生態安全的要求。自此,俄羅斯的環境資源管理從分散趨向統一。
生態司法:環境訴訟印證俄羅斯生態司法秉持公平與正義的憲法原則。根據2002年的《環境保護法》規定,俄聯邦國家權力機關、聯邦各主體國家權力機關、公民有權對因違反環境保護立法造成的環境損害,提起賠償訴訟。從事環?;顒拥纳鐣F體和其他非商業性團體有權向俄羅斯聯邦國家權力機關、聯邦各主體國家權力機關、地方自治機關和法院提出請求,取消關于其經濟活動和其他活動可能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的項目設計、布局、建設、改建和運營的決定,限制、停止和禁止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的經濟和其他活動,還可向法院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此次諾鎳巨額罰單正體現了俄羅斯生態司法所秉持的公平正義。
俄羅斯作為“國際生態立法趨同化”的全球化過程參與者,為各國在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方面提供了法律救濟的范式。有關生態法典的結構形式的問題,俄羅斯學界進行了深入討論并提出兩種可行性模式:一種是將所有涉及生態保護的法律(其中也包括自然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和其他涉及環境保護的法律制度、法律規范合為一體;另一種模式是將那些具有直接生態特性的,涉及自然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制度和規范性文件從生態法典中剝離出來,賦予其某種特定的稱謂。在俄羅斯不僅理論界對生態法典制定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作為法律踐行者的律師也提出了制定生態法典的基本觀點和結構布局。該設計由下列部分構成:特別自然保護法律規范、自然資源保護法律規范、其他法律部門中的生態規范。也有學者提出,新的生態法典的制定必須以傳統的六個自然資源法典和法律作為基礎。如果新法典中囊括了所有的涉及生態保護的法律規范,那么生態法典恐將變成各種涉及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法律大雜燴。這些包含幾千條法律規范的法條容量將比俄聯邦民法典條文數量還要多出近四分之一。因此,在法律適用方面將會變得困難和不切實際。此外,另一種建議認為,應該將自然資源利用的法律規范同環境保護的法律規范相區分,將兩者劃分到不同的聯邦國家機關進行管理;對上述兩者的生態鑒定,應分別由俄羅斯技術監督部和自然監督部門管理。如此,可防止權力的過分集中,預防腐敗,并能有效地防止壟斷的產生。
俄羅斯生態法典的制定,是在社會和自然關系的轉型時期,為了克服該國存在的生態危機和經濟發展面臨的諸多矛盾所做出的里程碑式決議,它要求動員社會的、科學的、職業的力量參與,利在當下、功在千秋。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