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麗
“臥室、教室、會議室、辦公室……”,“室”顯然也有房間、房子之類的意思。那么,它跟我們之前講過的具有類似含義的漢字,如“宮”“堂”等又有什么區別呢?
“室”的甲骨文字形外面像房屋的輪廓,表示字的意義跟房屋有關;里面是“至”,既起到表示讀音的作用,同時也表示室內是人停歇的地方。
《說文解字》:“室,實也。”實即滿,室內住人就會被充滿,說明了室的功用。徐鍇《說文解字系傳》解釋得更為具體:“室,堂之內人所安止也。”古代的房屋,前面一間大廳叫“堂”,堂后面中間的一間叫“室”,室的東西兩間叫“房”。“室”最初指堂后面中間的那一間,是主人歇息的地方,也就是居室、臥房。《禮記·問喪》:“入門而弗見也,上堂又弗見也,入室又弗見也。”把門、堂、室之間層層遞進的關系講得十分清晰。成語“升堂入室”,或曰“登堂入室”,意思是登上廳堂,又進入內室,常用來比喻學問、技能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
后來,“室”又泛指一般的房間、房屋。《詩經·小雅·斯干》:“筑室百堵,西南其戶。”大意是,建造的房屋規模宏大,在西面和南面開門。今天,機關、學校、工廠等內部的工作單位也叫“室”,比如檔案室、教研室等,這是在“室”的“房間”意義上進一步發展出來的。
“室”指家庭成員聚居在同一所房屋內,因此,它又可以指家、家庭。杜甫《石壕吏》:“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室中”就是家中。

“室”字的字形演變
在“家”這個意義的基礎上,“室”進一步又指妻子或家屬。《禮記·曲禮上》:“三十曰壯,有室。”其中的“室”指妻子,“有室”顯然就是已經成家了。此外,“妻室、家室、繼室”等詞語中的“室”也都表示此類含義。沿著這個意義的脈絡繼續發展,“室”有時也當動詞用,表示“娶妻、成家”,比如《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丈夫二十而室,婦人十五而嫁。”
“室”所指的房間是人居住的地方,而墓穴則是人的長眠之所,二者在內涵上的內在聯系使“室”發展出“墓穴”的意思。《詩經·唐風·葛生》:“百歲之后,歸于其室。”大意是說,待百年之后,我會來到你的墓穴,與你同眠。這大概是古人對逝去的愛人最刻骨銘心的情感表達方式吧。
再往后,“室”的意義范圍不斷擴大,還延伸到一些跟房屋相似、具有空間性質的事物上,比如刀劍的鞘等。《史記》中就有這樣的例子,《刺客列傳·荊軻》:“(秦王)拔劍,劍長,操其室。”與此類似的情況,還包括現在將人或動物的器官內部像房屋內室一樣的空腔稱作“室”,比如“腦室、心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