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羽
此前,江蘇等地有嬰兒使用“消”字號抑菌膏之后,變成“大頭娃娃”,出現面部腫大、毛發增多等癥狀,部分相關產品經檢測確認違規添加激素,警方已經立案調查。近期又有山東青島的家長反映,孩子在使用江西產的抑菌膏之后也出現類似癥狀,當地衛生執法部門已經介入調查。嬰幼兒護膚品安全問題接二連三出現,屢屢刺痛家長神經,也讓社會不禁思考:嬰幼兒產品究竟應該如何突破安全困境?中國嬰幼兒護膚品市場該何去何從?
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嬰幼兒數量將明顯增加,這無疑是嬰幼兒產業發展的一大利好。近年來,許多企業紛紛進軍嬰幼兒產品市場,嬰幼兒護膚品的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但當一些企業屢屢突破安全底線時,機遇背后隱藏的危機也漸漸浮現出來。
“大頭娃娃”事件只是嬰幼兒護膚品市場亂象的一個縮影。記者瀏覽一些網店時發現,商家常常會將“零激素”“純天然”“快速強效”作為噱頭,吸引寶爸寶媽選購。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果商家宣稱對皮炎、濕疹、皮膚瘙癢等的治療有立竿見影的奇效,有可能過量添加了激素,消費者應該謹慎對待。由于嬰幼兒皮膚嬌嫩,如果過量使用激素,輕則會誘發激素依懶性皮炎,最明顯的特征是滿月臉、面部毛發增多,重則將會導致嬰幼兒發育早熟,甚至引起肝臟和腎臟的損傷。業內人士還表示,還有一些嬰幼兒護膚品是代工的,成本較為低廉,但售價卻翻了幾倍。
在嬰幼兒護膚品市場中,“消”字號、“妝”字號、“械”字號三類產品有所區別。此前,記者采訪了一些家長,有30%的家長沒有留意過這樣的信息,有70%的家長不會去仔細辨清這三類產品的區別。根據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病與性病科醫師薛珂的介紹,“械”字號產品經過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備案,一般不添加激素、抗生素、重金屬等容易引起不良反應的物質,成分比較安全、簡單,一般在醫院、藥店銷售;“妝”字號產品是在藥品監管部門備案后獲得的許可證號,一些成分在一定百分比要求下是允許添加的;“消”字號一般是經過衛生部門審核批準的用于衛生消毒的物品,可能會含有激素或者藥物成分。此前出問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正是“消”字號產品。
就在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警示稱,目前市場上“消”字號產品主要存在的亂象有生產過程違法添加和廣告宣傳存在誤導等。一些經營者為了推廣和銷售其產品而使用“治療”“藥膏”“醫院同款”等字樣,且這些“消”字號產品的名稱大都為“某某霜”“某某膏”,很容易讓消費者誤認為是“藥品”來選購和使用。同時,中消協呼吁電商平臺對平臺上銷售的“消”字號產品廣告宣傳進行徹底清理。

嬰幼兒護膚品風波,暴露出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危機,也暴露出了市場的不規范。一些企業運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以獲取超額利益。消費者不具有自主識別嬰幼兒產品質量的專業知識,無法在購買之前迅速了解產品的質量,一般在使用后才能了解質量特征。對于嬰幼兒護膚品而言,違規添加激素的產品,在短期內或有“奇效”,但長期使用后,副作用才顯現出來。副作用的遲發性還會成為一些商家“甩鍋”的借口,宣稱是個人體質問題,與產品無關。長此以往,消費者只能任由商家的虛假宣傳擺布。更需要警惕的是,當違規添加激素成為“潛規則”后,將會導致同行的“模仿同形”,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
此外,當前對“消”字號和“妝”字號的審批和監管也存在一定漏洞,由于審批相對較容易、審批權限的下放、監管頻率低等因素,部分企業會鉆政策的空子。
“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預測分析,中國護膚品市場規模將在未來五年繼續保持10%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近4000億元。消費升級、嬰幼兒數量的增加以及護膚品消費理念的增強決定了未來嬰幼兒護膚品市場的容量和增長空間。在嬰幼兒護膚品風波中,存在著危與機的辯證法,眼下亟須解決的,就是突破產品的安全困境。
為何要突破安全困境?
風波或許是暫時的,但消費者是有記憶的。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的十年間,學者陳憶嫻對事件的長期影響進行了研究。她認為,該事件對消費者購買決策和對國產奶粉品牌塑造的影響是深遠的。消費者的風險感知對進口嬰幼兒奶粉購買量的影響受到長期記憶的作用,消費者長期記憶越強,越能促進其增加進口奶粉的購買。過去的生產安全事件仍然會影響消費者現階段的購買決策,此類重大事故一旦發生,國產品牌的恢復購買階段會持續數年。
一方面,每一次的生產安全事件,都是國產品牌和市場需要慢慢縫合的傷口。嬰幼兒產品生產企業只有將安全意識擺在第一位,突破安全困境,才能在危中尋機,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進而改變國產品牌在中低端市場謀求生存的現狀,具備與國際品牌進一步競爭的實力。另一方面,根據破窗效應,不加管制的無序混亂現象會聚集放大,只有不讓影響蔓延,從源頭上杜絕,對生產安全事件絕不姑息,越早突破安全困境,整個社會為生產安全事件承受的代價才能越小。
如何去突破安全困境?
生產企業是第一責任人。在生產安全事件面前,社會效益是第一位的,這就要求企業承擔起應有的責任。不斷提升自檢能力、完善自檢手段,確保嬰幼兒護膚品出廠前的質量。
對于行業而言,行業組織應該盡快出臺相關規范,讓生產企業更加自覺。行業也應該用更科學的評價方法,為嬰幼兒的安全保駕護航。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加快了政府的監管步伐,十余年先后發布實施了多部法律法規,頒布了一系列檢測標準、監管制度,確保嬰幼兒奶粉的安全性。對于嬰幼兒護膚品而言,政府的審批、監管及法律法規的完善不能缺位,要通過無死角監督,與市場的變化緊密連接。
一是要加強“妝”字號產品的監管。縱觀世界,歐盟對嬰幼兒化妝品有著額外、特定的安全標準,日本則在《混裝化妝品自主性標準》和《化妝品標示的公平競爭章程》中對兒童化妝品有相關規定。在我國,雖然修改后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已于今年正式施行,為化妝品監管工作翻開了嶄新一頁,但尚未出臺專門的兒童護膚品標準。
二是要加強對“消”字號產品的監管。應考慮將幼兒抑菌霜等產品納入市場監管部門統一審批和監管,提高準入門檻,定期進行抽檢并加大抽查力度。相關部門應對企業違法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加大違法成本。
此外,監管部門還應該加速信息的公開化和透明化,以彌補消費者的信息劣勢。通過新技術、新手段,建立多渠道的信息查詢方式和追溯體系,對于不合格的產品定期公布,并明確添加物超標的具體指標和嚴重程度。
今年2月,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檢察院“未小賢”未檢工作室聯合東方美谷集團公司,向轄區內相關企業發出《倡議書》,重點關注嬰幼兒相關用品的安全質量,為孩子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倡議書》呼吁,要增強責任意識、加強行業自律,要嚴守產品質量、創優美谷品牌,要接受社會監督、暢通信息渠道。
一份《倡議書》,體現出的是檢察擔當與企業責任。奉賢區人民檢察院表示,這份《倡議書》一發出,就得到了轄區內相關企業的廣泛支持和積極響應,大家一致認為保護嬰幼兒就是保護未來,表示要“守住質量紅線、守好企業的靈魂,用美麗賦能美好生活、用安全守護兒童成長,將品牌做強、為美谷添彩”。據悉,隨著美麗健康產業消費升級,坐落于上海奉賢的東方美谷基于美麗健康產業鏈的完整布局及品牌優勢,打造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目前,東方美谷已成為 “中國化妝品產業之都”、上海美麗大健康產業核心承載區。
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奉賢區人民檢察院還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積極作為,打造區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高地,探索出了“主動服務、精準服務、全程服務”的“三步服務法”。通過專業案件專業化辦理,首創權利人合理賠償制度,建立首辦監督員制度,自主開發“東方美谷+未來空間”法網平臺,完善制度配套與綜合治理,全鏈條式打擊制假售假團伙犯罪等,為嬰幼兒產品的安全性加碼,也為相關企業在我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做強自主品牌保駕護航,讓法治成為最好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