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藥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工商聯動的藥品經營性公司。公司經營總部在商業銷售方面設有市內制劑銷售部、市內制劑推廣部、市外制劑銷售部、醫藥原料銷售部、化工原料銷售部等5個經營業務部門。全部130名員工中,有近100人活躍在醫藥購銷業務一線。
公司身處醫藥行業,醫藥領域存在某些“灰色經濟鏈”是行業內較為普遍的“潛規則”。2016年,公司市外制劑銷售部經理何品磊因職務侵占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面對醫藥購銷領域的問題,面對發生案件的慘痛教訓,如何以問題為導向,做到查處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方?這成為醫藥工業公司黨風廉政建設的主課題。
在實踐中,公司黨委聚焦“四責協同”,不就案辦案,更不空對空搞制度建設和警示教育,而是圍繞“治土改水”、正本清源,著力打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實施統籌謀劃、協調推進。
公司黨委將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責任進行分解,以簽訂責任書和廉政承諾的形式將其固化。同時,將“以身邊案例警示教育 助力醫藥購銷領域‘三不機制一體推進”作為“一崗雙責”項目進行重點落實,由總經理張弘影牽頭。項目推進三年來,公司黨風廉政建設在深化標本兼治、推動企業健康發展方面邁出堅實步伐。黨風廉政建設機制逐步完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員工隊伍素質得到提高。2019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44億元,生產經營利潤3817萬元。企業發展氛圍風清氣正,黨風廉政建設和業務、經濟發展兩促進、雙提高的目標得到有效落實。
何品磊案的發生,教訓是沉重的。這固然是案犯本人思想上沒有是非界限,心理上沒有敬畏戒懼,行動上脫軌越界造成的,但也凸顯出醫藥工業公司在內控管理中存在薄弱環節。看清問題本質,目的在于找準身邊案件發生的原因及職務犯罪的特點、危害和防范措施,進一步增強警示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項目實施初期,公司通過一案雙查,利用反面典型,多次召開黨員干部大會、各層次業務經理會議,深刻剖析何品磊從一個學生黨員、銷售部門的經理蛻變為階下囚的歧路人生。他“一步踏錯、貽害一家”的犯罪過程,讓老同事們扼腕嘆息;他“方向錯了,人生道路就走向反面”的懺悔,字字句句都如同重錘,撞擊著人們的心靈。
將“案中人”的違法違紀行為“晾曬”在黨員領導干部、業務人員面前,使大家充分認識到,管理流程中的薄弱環節必然導致案件發生,唯有“以案促改”,從發生在身邊的違法典型案件中汲取教訓,引以為鑒,對照反思,堵塞漏洞,才能規范管理,使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從而擦亮“上海醫工”這塊金字招牌。
針對個案特征的剖析,觸及黨員干部、業務員的思想實際。大家在談及學習體會時都表示:這個案例真真切切地發生在自己身邊,是受教育的“活”教材,具有強大的震撼力和警示性。公司在開展好一案一警示的同時,還加強對醫藥購銷領域同類型案件的分析,警示教育的真實感、代入感,幫助大家筑牢紀律和法律防線。公司一線業務員底線、紅線意識得到切實增強。

層層簽約壓實責任

有效落實整改工作

領導班子及成員民主測評會
通過案件剖析,在推進項目實施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要以解決問題為抓手,將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自覺融合到分管的業務工作之中,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防控機制的思路。
在具體舉措上,一是通過細化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明確具體人、具體事,層層傳導壓力,確保責任落實部門對業務工作進行梳理。把容易產生問題的行為列為重點工作,排查、列舉可能出現的違規違法行為,使業務員、部門經理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建立起第一層對應關系。二是對重點工作進行細化分解,例如對銷售費用制定嚴格的、程式化的辦理步驟,排查、列舉違規違法行為的具體表現,使業務部門、業務員知道在每個步驟中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建立起第二層對應關系。三是對可能出現的違紀違規行為制定監管、預防措施,例如新建銷售折扣、返利管理制度,藥品購銷管理辦法等,使業務部門經理知道該做的如何做好、不該做的如何杜絕和預防,建立第三層對應關系。四是對每項重點工作確定責任人,使部門領導知道應承擔的責任,建立起第四層對應關系。五是將人防與技防相結合,實行線上、線下雙重審核,對不按工作流程辦事的約談教育,使大家明確不正確履行“一崗雙責”必將受到責任追究,建立起第五層對應關系。
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公司逐步建立健全了五項機制,構筑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防火墻。
一是“責任機制”。由“一崗雙責”這個總抓手,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總體格局。每年逐級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實現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和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把“兩個責任”貫穿到底、壓緊壓實。二是“溝通機制”。一方面總經理加強與業務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定期反饋機制,了解內控執行情況,及時掌握業務員訴求;另一方面加強企業內審,對藥品購銷業務合規、合同管理等進行專項審計,不斷跟蹤制度執行情況。建立定期會議機制,對各類檢查、排查發現的問題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提高發現問題的靈敏度。三是建立健全“考核機制”。業務指標考核與黨風廉政考核聯動,獎優罰劣,促進“一崗雙責”落實。業務部門的考核清單中明確把黨風廉政建設納入其中,落實情況作為評優創先的重要依據,切實做到“以考核促落實,以考核促建設,以考核促提升”。四是“預警機制”。各黨支部設紀檢員,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能早發現、早提醒、早處理。把談話提醒作為業務部門日常監管的重要手段。五是“教育機制”。在項目推進的全過程,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廉政法規學習,節假日前的集體提醒常態化進行。對藥品購銷領域的政策加大解讀力度,開展崗位廉潔風險教育,通過“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業務研討會等形式,提高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修養,以思想之“堤”阻擋濁流侵襲。
通過開展“以身邊案例警示教育 助力醫藥購銷領域‘三不機制一體推進”項目,我們的體會是:發生案件,必須切實從根子上汲取教訓,善于“打掃戰場”,更要搞好“戰后重建”。做好“后半篇”文章,既是深化正風肅紀反腐的重要抓手,也是貫徹落實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戰略的具體舉措,更是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現實要求。四責協同,黨委牽頭,紀委協助,為班子成員量身打造“一崗雙責”項目,各自緊盯分管領域責任田,共同查找廉政風險點并制定具體防控措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