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虎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會責任感培育得到了愈來愈廣泛的關注與重視。初中政治是一門人文社會類學科,對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道德意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初中政治課程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培養學生道德修養、提升學生人文情懷、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為最終教學目標的。因此,在初中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充分發揮自身引領作用,以形式多樣的活動潤澤課堂,提高初中政治課程教學質量。
一? 思想引領學生,培育道德素養
1.加強教材解讀,樹立道德認知
初中政治課程的首要目標就是發揮正確思想的引領作用,使學生在成長的關鍵時期能夠接受正確的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道德認知。很多政治教師認為,思想決定行動,認知水平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決定了一個人最直接的思考方式。由此可見,學生有了正確的思維后,就能樹立正確的道德認知,面臨選擇時就會做出正確的決定,進而產生積極有效的行動結果。
在初中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學科滲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認知與價值觀。教材的每一章節都包含著一個突出而鮮明的核心思想,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整合提煉每一單元的核心思想與突出觀點,從教材已有資源入手,不僅要探究知識本身的意義,還要積極探究其背后蘊含的德育價值與思想價值。例如,初中政治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一課,主要講的是青少年應如何處理友誼,尤其是男女同學之間的友誼。這時,教師就要為學生傳達正確思想——青春是用來奮斗的,而不是用來談情說愛或者拉幫結派的,任何不符合初中生道德標準的友誼都是不可取的。此外,教師還要為學生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友愛”的真正含義,以此發揮正確交友思想對學生的引領作用。又如,第四單元對于生命的教育,教師應該通過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正確地引導,讓學生明白生命是非常寶貴的,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不能被浪費的,引導學生在花樣年華一定要積極奮斗,不辜負每一寸光陰。政治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其對于學生的思想有著積極的引領作用,教師應利用優質政治課程資源加強學科滲透,可以借助互聯網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傳遞正確的思想,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認知及道德觀念。
2.發揮價值引領,形成正確三觀
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材也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著。也就是說,政治教材中所傳遞的思想不只是一種德育思想,更是一種立足于時代前沿的創新性思想。初中政治教師應不斷完善優化教學內容,為學生傳遞正能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外,教師還應充分發揮政治課程的引領作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首先,教師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結合,引導學生不忘歷史,面向未來,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初中教師可以利用九年級政治下冊走向世界的少年這一單元,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通過正確的思想教育,幫助學生理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其次,教師應引領學生正確地看待問題,并在正確思想的指導下解決問題,避免學生受錯誤思想的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青少年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思想引領作用。例如,九年級政治上冊教材就是立足于國家層面,向學生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師應幫助學生充分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價值體系的重要含義。最后,教師要引領學生關注熱點話題,緊隨時代發展。一方面,政治課程的引領作用與時代背景密不可分,熱點話題也是發揮政治引領作用的重要依據。例如,九年級政治下冊第二單元世界舞臺上的中國,主要介紹了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發生的各種重要事件,教師應以此培養學生關注天下大事的意識。另一方面,法律法規意識也是一種重要思想。例如,八年級政治下冊主要是關于憲法以及權利與義務的內容,教師可以借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制思想。
二? 活動潤澤課堂,創新教學形式
1.創新教學方式,豐富課堂內容
教學有法無定法,教學有模無定模,創新教學模式對于構建高效課堂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主宰著課堂、掌控著課堂的話語權,新課改提倡教育要回歸本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為此,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活動,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升政治課程教學效率。
初中政治課程教學活動形式多樣,教材中有很多生動有趣的例子,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根據教材內容編排情景劇,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八年級上冊社會生活講道德中提到的以禮待人,教師可以邀請一名學生在一輛公交車上模仿一些文明或不文明行為,以此反映教材的內容與思想。學生通過實際表演不僅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獲得生動的體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可以利用互動視頻打造獨特的教學形式,制作互動視頻時應根據學生的喜好設置情節,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鏈接,讓學生足不出戶就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組織辯論賽,辯論也是加深學生印象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講解完網絡安全這一單元后,教師可以組織一場辯論活動,讓學生針對“互聯網的出現,我們獲取信息更加方便了還是困難了”進行辯論,這樣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生的積極性,對政治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2.落實生活實踐,實現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知是指內心的覺知,對事物的認識,行是指人的實際行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徳智體美全面發展。”當下,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政治課程教學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實踐,不僅能夠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講授延續文化血脈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相關的文化活動,鞏固課堂認知,使學生從中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獨特魅力。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清明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烈士陵園祭掃,還可以帶領學生外出踏青等,讓學生從中感受我國傳統節日的魅力,以及傳統習俗的特色。講授中華一家親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一些民族活動。例如,很多學校都會舉辦民族交流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各民族的差異。在講解感受生命的意義、積極奉獻社會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福利院或敬老院送溫暖,讓學生服務老人,幫助兒童,從而對“服務社會、奉獻愛心是人生價值的具體體現”及“生命可以永恒”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政治課程是培養學生正確思想、正確三觀,以及道德素質的重要陣地,是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的重要載體,是區分社會主義教育和資本主義教育的主要標志。因此,初中政治教師要通過學科滲透、思想引領、實踐落實等形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中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中學生熱情奔放、精力充沛、善于思考、求知欲強,只要進行正確的引導一定會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作者單位?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董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