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劉伯承辦軍校

2021-05-17 03:47:11瞿定國
百年潮 2021年3期

瞿定國

劉伯承在軍事學院辦公室工作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解放軍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即由單一的陸軍逐步向包括海軍、空軍和其他技術兵種在內的合成軍隊發展時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所培養、造就合成軍隊高級指揮員和高級參謀人員的最高軍事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誕生了。這是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重大轉變的標志之一。在軍事學院籌備、開學和全面建設的過程中,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舉世聞名的軍事家和教育家劉伯承宵衣旰食、嘔心瀝血,進行了大量工作,培養出一批又一批中高級軍事人才,為人民軍隊建設作出了極其特殊的貢獻。今年是軍事學院成立70周年,筆者曾在這所學院工作多年,特撰寫此文以資紀念。

主動請纓辦軍校

1950年7月20日,周恩來主持中央軍委會議,研究創辦軍隊院校問題。會議確定,在戰爭年代創辦的學校基礎上,改建和新建適應現代戰爭條件的各類正規院校,各軍兵種要組建各級專業學校,全軍要首先創辦一所綜合性陸軍大學。

得知要辦陸軍大學的消息后,劉伯承萌發了投身軍校教育的念頭。他給中共中央寫了一封信,請求辭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去參與籌建陸軍大學。他在信中寫道:“要建設一支現代化的軍隊,最難的是干部的培養,而培養干部最難的又是高級干部的培養。我愿意辭去在西南擔任的一切行政長官的職務,去辦一所軍事學校。戰爭已經結束了,我年齡這么大了,還是讓我去辦學校吧!”

9月13日,聶榮臻向毛澤東呈送關于陸軍大學籌備情況的報告。他表示:“關于陸大校址問題,曾擬以香山作為臨時校址,先行開學,擇地修建校舍,后擬將長辛店營房改作陸大臨時校舍。”但蘇聯顧問柯托夫、康略夫看后,提議在長春、天津、南京等地另找地址。“又據由華東方面來的同志談,南京原國民黨辦的陸大校址設備頗全,可容三千人,現華東軍政大學校部即駐此。同時南京附近尚有原偽各軍校址數處,似可調整。我認為,為節省開支與時間,同時北京又無適當校舍,暫設在南京為好(利用偽陸大設備)。如主席同意,當派人去南京看房子,商量調整房舍。”毛澤東當天批復:“同意陸大設在南京。”

10月23日,毛澤東批準了劉伯承的請求,并和朱德聯名給劉伯承寫信,要他把西南方面的工作交給鄧小平、賀龍,早日到北京負責籌建陸軍大學。隨后,毛澤東還發急電催促。10月27日,劉伯承從重慶飛抵北京,朱德總司令親自到機場迎候。

11月上旬,周恩來先后三次召集劉伯承、陳士榘(時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校長)等陸大籌委會成員開會。周恩來傳達了毛澤東對教學方針的指示,提出臨時黨委的組成及干部配備方案,并與劉伯承等共同研究了軍事、政治、文化教育的內容。周恩來特別強調,要搞好文化、科技教育,并對任用起義、解放的原國民黨軍官當教員問題作了指示。他要求劉伯承盡快寫出創辦軍事學院的意見。

11月13日,劉伯承、陳士榘聯名向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呈報《關于創辦軍事學院的意見書》。意見書擬制了軍事學院的訓練方針,建議將校名確定為“軍事學院”,以便將來開設海軍系和空軍系,校址暫設南京。當晚,周恩來約集朱德、劉伯承、聶榮臻(中央軍委代總參謀長)、蕭克(中央軍委軍訓部部長)、陳士榘、蕭華(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徐立清(中央軍委總干部部副部長)開會,討論這份意見書。11月16日,周恩來將討論修改后的意見書上報,毛澤東、朱德當天即予批準。

11月21日,劉伯承從北京轉赴南京,緊鑼密鼓地開始軍事學院的籌建工作。根據中共中央指定的名單,中國共產黨軍事學院臨時委員會成立,劉伯承任書記。11月30日,中央軍委任命劉伯承為軍事學院院長(1951年2月兼任政治委員),陳士榘為訓練部部長,陳伯鈞、陶漢章為訓練部副部長,鐘期光為政治部主任兼干部管理部部長,劉忠為院務部部長。12月8日,劉伯承向聶榮臻代總長報告了軍事學院的各級領導干部配備,以及調派俄文翻譯、建立演習營等問題。

臨時黨委的成立和大部領導的配備為加快開辦軍事學院提供了堅強保證。在此基礎上,劉伯承迅速把注意力轉向如何盡快開學和施教。在黨委和劉伯承領導下,軍事學院于12月15日頒發訓練大綱,12月20日至30日召開第一次訓練準備會,12月31日召開教員、學員和工作人員大會。劉伯承在全體人員大會上深刻闡述了軍事學院創辦的意義、任務和掌握現代化軍事科學技術的重要性,號召大家行動起來,完成中央賦予的訓練任務。

1951 年1 月15 日,劉伯承在軍事學院成立典禮上接受中央軍委代表陳毅授予的軍旗后致答詞

高標準、嚴要求建設軍事學院

在劉伯承領導下,軍事學院的建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高級速成科、上級速成科、基本科和情報科(后均改稱“系”)第一期共758名學員,于1951年1月8日開始上課。1月11日,中央軍委為軍事學院開學給劉伯承院長并全院教員、學員和工作人員發來祝詞:“茲值軍事學院開學之際,特向你們致賀!望全院同志們努力學習,總結我軍作戰經驗,發揚我軍的優良傳統,學習蘇聯的建軍經驗,掌握正規化的軍事科學與指揮藝術,根據馬列主義的建軍原則與毛澤東同志的建軍思想,從我軍現有基礎上,為建設更強大的中國人民的國防軍而奮斗!”

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正式成立。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努力學習,保衛國防。”朱德總司令親筆題詞:“為建設近代化的強大的國防軍而奮斗!”中央軍委送來賀幛:“為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軍而奮斗!”在授旗閱兵式上,劉伯承接受中央軍委代表陳毅授予的軍旗并致答詞。在隨后舉行的成立慶祝大會上,劉伯承致開幕詞,要求全體學員拿出過去攻擊敵人的戰斗精神,攻讀所學的一切課業,獲得學習的勝利成功。

在蘇聯軍事學校留過學、擔任過紅軍大學副校長、具有豐富軍事教育經驗的劉伯承,一貫主張治軍先治校、育軍先育人。他對怎樣辦好軍事學院有許多深入思考和創新做法,這些理論和實踐開出了燦爛之花,結出了豐碩之果。

(一)以中央軍委批準的訓練方針指導教學

劉伯承等在1950年11月13日上報中共中央、毛澤東的《關于創辦軍事學院的意見書》中明確提出,軍事學院的訓練方針是:“在人民解放軍現有素質及軍事思想的基礎上,熟習與指揮現代各技術兵種,并且組織其協同動作。同時熟習參謀勤務與通信聯絡,以準備與美帝為首的侵略集團作戰。”12月15日頒布的訓練大綱也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的目的,在于訓練和培養高級和上級指揮員及參謀干部。在實施訓練之后,以能培養完全忠實于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央人民政府與中國人民事業,且善于組織與指揮現代化團、師及諸兵種合成部隊,在戰場上進行諸兵種協同動作的指揮員。”訓練大綱還規定,除學習戰役、戰術、司令部工作、軍兵種知識外,還要根據毛澤東主席的著作,研究人民解放軍戰史,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與解放戰爭時期的戰史;訓練時間分配方面,軍事訓練占70%,政治教育占12%,文化教育占18%。劉伯承強調,學院應培養出有德有才,有文化知識、政治修養、軍事學術,有思考能力、組織能力,適于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指揮軍官和政治軍官。這就是軍委、國防部給學院的任務。

劉伯承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堅決抓好訓練方針的落實。在教學和科研中,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處理學習蘇軍先進經驗和堅持我軍優良傳統的關系。1950年12月下旬,劉伯承在軍事學院第一次訓練準備會上指出:“我們向蘇聯軍事科學學習,是從現有基礎上出發,從現有基礎上提高。”12月31日,他在全體人員動員大會上強調,完成訓練任務時,應糾正兩種偏向。“第一種是拋棄我們舊有的基礎,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和毛主席的軍事思想,另一種是頑固保守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不愿接受現代化軍事科學。”1951年1月6日頒發的軍事學院第一期政治工作計劃大綱指出:“學院政治工作要掌握在我軍現有基礎上去建設現代國防的指導思想。掌握聯合兵種的作戰本領,必須是和總結我們過去的作戰經驗相結合。應當強調學習新東西,但不能脫離我們中國革命戰爭的實際情況。”

劉伯承特別強調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方針。他認為,理論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軍事科學,就是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它們是先進的、新興的、發展的;而實際是廣泛的,有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理論和實際如何結合呢?劉伯承在一次學術研究工作會上作了操作性很強的回答:其一,以毛澤東的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思想方法去學習斯大林的軍事科學,并先從條令著手,有步驟地使學員學會現代諸兵種協同作戰;其二,以毛澤東幾個時期的著作去幫助學員搜集自己的經驗,加以研究整理,進而作出總結;其三,研究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作戰的經驗和美軍的作戰方法,用以教育學員。

劉伯承密切注視抗美援朝戰爭的發展,認真研究戰場上的新情況。1951年上半年,根據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要求,軍事學院調出未畢業的學員和一些院、系領導干部共94名,充實志愿軍各級指揮機構。這促進了軍事學院與志愿軍的聯系和溝通。志愿軍的一些高級指揮員,如秦基偉、楊得志等主動給劉伯承寫信,介紹戰場上的新經驗。這對搞好軍事學院教學,有著很好的啟迪作用。劉伯承還兩次派出赴朝見學團,到朝鮮前線實地考察,吸取豐富養料,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效果。劉伯承指出,軍事科學的理論必須是與實戰相結合的理論,它直接地、明顯地受著戰爭勝負、流血多少的檢驗。

(二)建立涵蓋各軍兵種中高級干部的培訓體系

軍事學院是一所綜合性高等軍事學府,從白手起家到建立眾多系、隊,只能逐步走,但劉伯承抓得很緊,步伐是急促的。1951年1月8日,四個學員科開始上課。隨后,各學員系陸續成立——1951年10月,政治速成系成立;1952年,海軍系、空軍系、炮兵系、裝甲兵系和高級函授系成立;1954年,戰役系成立;1956年,化學兵系和戰史系成立。至此,軍事學院已經成為一所既有陸軍又有海軍、空軍,既有軍事又有政治,既有速成又有完成,既有面授又有函授的綜合性軍事學府。據1956年建院五周年時統計,五年來軍事學院共接收學員4733名,培養了一大批能指揮諸軍兵種合成作戰、德才兼備的中高級干部,有力地促進了部隊建設。

1953 年6 月11 日,劉伯承與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一起,組織指導一次聯合示范演習

教學方面,到1956年,軍事學院組建的教學組織——“教授會”已達50個,其中學院直屬的23個,海軍系、空軍系、炮兵系和裝甲兵系領導的27個。五年來,學院組建了一支具有現代軍事知識的教員隊伍,編寫了一套體現現代戰爭特點的軍事教材,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教學制度。

1954 年4 月25 日,劉伯承陪同朱德接見軍事學院各教授會主任

在各個學員系中,戰役系是非常特殊的一個。軍事學院設立培養高級干部的戰役系,是劉伯承最早提出的。他認為,我軍的高級干部是棟梁之材,關乎國家安危。在我國遭受帝國主義侵略時,要靠他們來指揮部隊、控制戰局。1954年8月4日,中央軍委批準設立戰役系。8月26日,公布戰役系第一期學員名單,共52名,均為軍職以上干部。在1955年9月實行軍銜制時,他們全部被授予將軍軍銜,其中上將5名,即劉震、李天佑、楊得志、陳錫聯、韓先楚,中將22名,少將25名。

1954 年5 月1 日,劉伯承向軍事學院基本系、情報系第一期畢業學員頒發畢業證書

戰役系學制三年。1954年9月20日,預科開課,主要是補習文化,學習識圖與調制要圖。1955年9月1日,轉入正科學習,軍事課主要學習軍兵種知識和集團軍、方面軍戰役理論等;政治課則有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共黨史等。1957年7月5日,戰役系首期學員舉行畢業典禮。7月28日,總干部部發出分配工作的通知。

畢業典禮后,學員們留下來繼續學習了一段時間。先是7月上旬到上海、舟山等地參觀學習,進行防空、海岸防御、海島防御等方面的實地考察;隨后用三個月時間學習哲學,主要是讀原著,如《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等;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又到上海參加總參謀部組織的抗登陸戰役集訓,集訓結束后才算是真正畢業了。

經過學習,學員們普遍感到收獲不小,不僅重溫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歷史經驗,更重要的是學到了現代軍事科學基本知識,掌握了觀察、把握現代戰爭的思維方法,提高了從事軍事工作特別是駕馭現代戰爭的戰役指揮能力。他們反映,戰役系的學習既是加油站,又是新起點,為后來的工作打下了良好而扎實的基礎。

(三)以“五統”“四性”規范教學、生活秩序

對于成立之初的軍事學院來說,建立良好的教學和生活秩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當時,全院人員來自四面八方,特別是由戰爭環境轉入和平時期,游擊習氣還比較嚴重,無組織、無紀律、自由散漫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學員無故不出操、不上課,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上下課時,百十人的隊伍橫不成行、豎不成列,說說笑笑,雜亂地走著,見到劉伯承院長,也無人整隊報告。有的機關人浮于事,辦事效率低,作風拖沓。整頓作風紀律勢在必行。

劉伯承堅持研讀中外軍事著作,親自備課講授

1951年1月下旬,受政務院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委托,劉伯承主持審查由總參謀部擬制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內務條令》《隊列條令》(均為草案,簡稱“三大條令”)。劉伯承認為,這些條令是根據我軍舊有傳統法規并吸取蘇聯紅軍先進經驗而制定的,內容基本正確,完全可行。于是,他組織全院人員學習討論三大條令,借著這股“東風”統一思想和行為規范,建立正規制度,保障學院向著建設正規化、現代化國防軍的目標邁進。

1952年7月10日上午,毛澤東為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和上級速成系第一期畢業學員簽發訓詞,對學院在正規化、現代化國防部隊建設中的作用給予充分肯定,并首次對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必然性作出精辟闡述。毛澤東指出,“我們現在已經進到了建軍的高級階段,也就是進到掌握現代技術的階段”,“與現代化裝備相適應的,就是要求部隊建設的正規化,就是要求實行統一的指揮、統一的制度、統一的編制、統一的紀律、統一的訓練,就是要求實現諸兵種密切的協同動作”。同時,“必須加強整個工作上、指揮上,而首先又應該是從教育訓練上來培養的那種組織性、計劃性、準確性和紀律性。這是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條件之一”。他強調:“希望通過你們的努力,把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的精神,貫徹到所有部隊中去。”毛澤東的這一指示簡稱“五統”“四性”,為建立一支正規化、現代化軍隊提供了明確標準,具有特殊意義。

軍事學院初創時期,劉伯承主持院黨委擴大會議

劉伯承和院黨委組織全院人員深入學習毛澤東訓詞,嚴格貫徹三大條令,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作風紀律整頓。此次學習和整頓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認識,統一了教學規范,為高標準、嚴要求建設高等軍事學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紀律保證。

(四)積極起用國民黨舊軍官當軍事教員

軍事學院成立初期,教員極其缺乏,為解決邊組建、邊開課的燃眉之急,經中央軍委批準,劉伯承以特有的膽略和氣魄,積極起用國民黨舊軍官當軍事教員。在最初任教的231名軍事教員中,228名為國民黨舊軍官。最多時,軍事學院里共有589名國民黨舊軍官(一些文章和書籍中概略地說成600人)。他們大多是解放戰爭時期起義、投誠或被俘的,其中434人擔任軍事教員,其余任文化教員或在機關工作。到1955年12月,舊軍官教員共計391人,其中原國民黨少將以上107名,占27%;校官203名,占52%。1958年,中央軍委已經決定以軍事學院為基礎,分建高等軍事學院、海軍學院、空軍學院、炮兵學院和裝甲兵學院,同時繼續在南京開辦軍事學院。即便分走了一些人,此時軍事學院留用的舊軍官仍有166名,其中146人還被授予上尉至大校軍銜。

起用國民黨舊軍官當教員,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要做好舊軍官的工作。他們對調到軍事學院、在赫赫有名的劉伯承領導下當教員感到十分高興,但思想上也存在不少顧慮,特別是有一種“階下囚”的自卑心理。他們普遍怕提起過去,怕不被信任,怕做不好工作。為此,劉伯承以極大的熱情關心和支持他們。劉伯承風趣而又誠懇地說:“你們來,我們非常歡迎。不管是請上梁山的,逼上梁山的,還是捆上梁山的,過去走錯了路不要緊,改過來就行了嘛!”他還叮囑這些舊軍官教員不要背著歷史包袱,勉勵他們遵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認真轉變立場,好好為人民服務,共同把學院辦好。劉伯承的思想工作產生了積極效應,舊軍官們聽了以后非常感動,紛紛表示要努力工作,完成組織上交辦的教學任務。

二是要做好學員的工作。軍事學院的學員都是解放軍勝利之師的各級指揮員,對這些國民黨舊軍官,他們普遍有一種情緒:“哪有反革命教革命,打敗仗的教打勝仗的?”有的甚至傲慢地說:“老子不聽他那一套!”在工作人員中,也有人對舊軍官缺乏尊重,不時說三道四、指桑罵槐。這個矛盾不解決,必將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劉伯承積極耐心地進行說服教育,要求大家尊重、支持這些舊軍官教員。在一次全體教員、學員大會上,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學院,有不少人看不起出身舊軍官的教員同志。今天,我坦率地告訴大家,我也是舊軍官出身,也當過四川軍閥嘛!我和朱老總都是半生軍閥半生革命。毛主席說過,革命不分早晚,不計先后,站到革命隊伍中的就是志同道合的同志。這些‘舊軍官教員是經毛主席、周總理批準,由我把他們請來的。他們當中,有的已經轉變了原來的立場,有的正在轉變。他們積極為我們傳授軍事科學和文化知識,就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就要尊重他們,協助他們搞好教學。大家都是中國人,要團結起來,共同為新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奮斗。”劉伯承的講話入情入理,學員受到觸動,教員感慨萬千,大家紛紛表示,還有什么理由不改變錯誤觀點和行為,做到好好教、好好學,共同努力完成軍委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呢!

在教育大家尊重舊軍官教員、支持其工作的同時,劉伯承不斷加強對他們的教育改造,幫助他們克服舊思想、舊觀念,把立足點轉到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一邊,融入軍事學院的大集體之中。此外,劉伯承堅持量才適用,不論舊軍官教員過去軍階高低,均按現有軍事學術能力與政治思想可靠程度分配工作任務。經過思想教育,這些舊軍官教員進步很快,有的還立功受獎,加入了共產黨。他們與所有教員一樣,發揚劉伯承倡導的“三更燈火五更雞”精神,在教學科研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他們編寫或翻譯了大量軍事教材,例如在炮兵教授會五年間編成的357種教材中,除20多種集團軍教材外,都是由他們編寫的。合同戰術教授會1954年的授課時數,90%是由他們擔任的。營、團、師的戰術和技術課目,他們承擔了一半以上。他們還參與組織實施了多次規模較大的實兵演習和現地作業。

1955年9月,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時,這些舊軍官教員是否授予軍銜,成了一個頗費周折的問題。由于正值全軍肅反運動,政審和審批都比較復雜,中央軍委決定,“原為國民黨軍隊校級以上的解放和留用軍官,現在各教學機關及學校中工作者原則上不評銜”。1956年5月,經過反復權衡并考慮黨外民主人士意見,國防部指示:“解放戰爭以來參加我軍工作的原國民黨軍隊校以上軍官,經審查歷史上無嚴重問題,目前思想進步,工作積極,年齡在評銜后不超過服預備役的最高年齡,適合長期留隊工作的,可評定授予其軍銜。”按照上級部署,1957年上半年,軍事學院為在職舊軍官教員初步評定了擬授軍銜。1958年2月8日,軍事學院等學校聯合舉行授銜典禮,由國防部副部長、軍事學院院長廖漢生中將,軍事學院政委鐘期光上將代表國防部部長彭德懷,授予朱大純等159人軍官軍銜。通過授銜,這些舊軍官教員深切感受到黨的政策的溫暖,大大激發起繼續追求政治進步和獻身軍事教育事業的積極性。事實表明,這是軍事學院統戰工作的一大創舉。

(五)向蘇聯軍事顧問學習

新中國成立前后,特別是1950年2月《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后,中共中央提出“一邊倒”、以蘇為師的方針,強調斯大林實施的是“正確的國際政策”,我們“目前的重要任務,是鞏固以蘇聯為首的世界和平陣線”,全黨全軍掀起學習蘇聯“老大哥”的熱潮。在軍事工作方面,蘇聯應邀派遣大批軍事專家來華,并有償轉讓了大量軍事裝備技術。僅1951年,蘇聯就同意向我軍提供60個師的裝備。中國則向蘇聯派出大批軍事留學生。這些舉措有力促進了人民解放軍的建設。

毛澤東十分重視中蘇兩軍交往和向蘇軍學習問題。1951年1月4日,他在批轉一封電報時指出,應與蘇聯軍事人員建立良好關系。1953年1月1日,他在《關于各軍事部門與顧問的關系的總結報告》上批示:“永遠不要驕傲自滿,一定要將蘇聯的一切先進經驗都學到手,改變我軍的落后狀態,建設我軍為世界上第二支最優良的現代化的軍隊,以利于在將來有把握地戰勝帝國主義軍隊的侵略。”

經中央軍委批準,軍事學院聘請了一批蘇聯軍事顧問。1950年11月25日,梁布欽科等首批蘇聯顧問抵達軍事學院。截至1952年3月11日,按總參謀部配備方案,軍事學院應有29名蘇聯顧問,而實際上到位17名,首席顧問是羅哈里斯基中將,代理首席顧問是蘇普諾洛夫少將。蘇聯顧問具有較高的現代軍事科學水平,對蘇軍歷史經驗比較熟悉,有教學實踐才華,正規化作風在當時也具有較高水平。他們到任后嚴格執行兩黨兩國協議,認真協助學院開展教學工作。1951年9月11日,劉伯承在給毛澤東的工作報告中說:“蘇聯軍事專家顧問,他們的現代化、正規化軍事科學的素養的確是專家。自首席顧問羅哈里斯基來后,我們介紹了毛澤東軍事著作、中共黨史與朝鮮戰場經驗,他們很注意研究,并逐漸使之滲透于我們課業之中,幫助更大。”

軍事學院嚴格執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指示,注意處理好與蘇聯顧問的關系,做到既虛心向他們學習,又不卑不亢。經過一段時間磨合,與顧問合作的協調性不斷加強。在蘇聯顧問指導下,截止到1954年10月,軍事學院已經編寫出合同戰斗原則及營、團、師、軍、集團軍等全套戰役戰術教材,以及戰史、地形、兵種技術、政治等11種教材,發行量達到127萬余冊。學院還編了一套文化教材,出版《軍隊標號》,翻譯并出版蘇軍有關條令、教令,制作了《步兵師江河進攻戰斗》等三部軍事教育電影。

(六)分建六所軍兵種高級指揮院校

當軍事學院已經涵蓋各軍兵種并取得一定成績后,劉伯承認為,為了更好地培養各軍兵種中高級干部,適應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和軍事科學發展需要,相關軍兵種學員系應當從學院分離出去單獨建院,進一步完善我們的軍事教育體系。1954年12月28日,劉伯承在參加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時,代表軍事學院黨委匯報建院以來的情況,并提出以軍事學院為基礎分建為六所學院的建議,得到中央軍委批準。

其中,劉伯承十分關注高等軍事學院的組建工作。1955年2月9日,他派唐延杰等赴京,向中央軍委、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呈送《高等軍事學院編制表》和《高等軍事學院房舍建筑計劃》,請示相關籌建事宜,并了解各軍兵種司令部籌建相應軍兵種學院的情況。3月2日,劉伯承向中央軍委、國防部、總參謀部報告《關于籌建高等軍事學院之意見》,提出將建院地址設在北京市海淀區黑山扈,同時“請軍委召開一次會議,作出建設各兵種學院的具體規定,以便在兩年內逐步將現在軍事學院的政、海、空、炮、裝各系分別建成學院”。劉伯承指出:“現代國防準備以培養將領為最費時,請注意。”中央軍委批準了這份報告。

1958年3月1日,以軍事學院戰役系、戰史系為基礎,高等軍事學院在北京正式開學。學院的任務是訓練全軍陸、海、空軍正師職以上的軍事、政治、后勤干部,高級參謀以及軍事理論人員,提高其政治、軍事理論水平和組織指揮現代化諸軍兵種合成軍隊作戰的能力。在此之前,1957年7月底,中央軍委曾任命劉伯承為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但是,他于8月6日致函毛澤東、彭德懷,因健康狀況呈請免任這一職務。1958年11月17日,中央軍委任命葉劍英為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同時免除劉伯承院長兼政委職務。

1956 年1 月11 日,毛澤東視察軍事學院,劉伯承陪同接見各部、系、教授會負責同志

與此同時,在中央軍委統一規劃部署和各軍兵種參與下,經過一系列全面、深入、周密、細致的思想、組織和物質準備,以軍事學院海軍系、空軍系、炮兵系、裝甲兵系為基礎,分別創辦了海軍學院、空軍學院、炮兵學院、裝甲兵學院,主要培訓本軍兵種的團、營職指揮干部;以基本系、情報系、化學兵系等單位為基礎,繼續在南京開辦軍事學院,培養合成軍隊中級和上級指揮人員、參謀人員,從而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中高級指揮院校培訓體系。

為劉伯承所謂“教條主義”錯誤平反

1956年初春,軍事學院迎來建院五周年紀念日,并為此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五年來,無論教學還是其他工作,學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1月11日,毛澤東視察軍事學院,表揚學院繼承了抗大的傳統。他高興地說,黨中央派劉伯承當軍事學院院長是知人善任,希望大家在劉院長領導下,把軍事學院辦得更好,把培養訓練全軍中高級干部的工作做得更出色。歷史表明,劉伯承做到了,全院人員做到了。

然而從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開始,軍內錯誤地開展了反教條主義斗爭,劉伯承、葉劍英、蕭克等一批軍隊領導干部受到很大傷害。軍委擴大會議后期,一度把當時與總參謀部平行的訓練總監部說成是“教條主義的司令部”,把軍事學院說成是“教條主義的大本營”。

撥亂反正以后,對于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反對教條主義的問題,中央軍委幾位領導同志都作出了重要指示,指出“那次反教條主義是錯誤的”,推翻了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強加在劉伯承身上的一切不實之詞。1986年10月16日,胡耀邦在劉伯承追悼會上致悼詞,簡要概括了他的光輝業績,并指出,劉伯承既為推翻蔣介石集團反動統治、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立下了不朽功勛,也為推進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建設作出了新的重大貢獻。悼詞用“功勛卓著”和“功高德重”等詞語,高度評價了劉伯承光輝的一生。鄧小平在《悼伯承》一文中說:“他在軍事學院的許多建樹,對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至今仍有重大作用。一九五八年批判他搞教條主義,那是不公正的。”徐向前在哀悼劉伯承的詩詞中,也用“淵淵韜略成國粹,昭昭青史記殊榮”的詩句為這顆“帥星”作了正確的歷史定位。(責任編輯 趙鵬)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成人亚洲天堂|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成年人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无码37.|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思思热精品在线8|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青青久视频| 国产97视频在线| 91九色视频网|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色本在线www|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欧洲av毛片|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成人在线亚洲| 亚洲区第一页| 国产特一级毛片|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拍在线|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97se综合| 久草中文网|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性视频一区|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91激情视频| 欧美一级夜夜爽| 成人免费一级片| 亚洲黄网视频|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日本午夜三级|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AV老司机AV天堂|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国产黑人在线| 欧美综合成人| 青青草原国产|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久久www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