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敬畏生命

2021-05-17 17:32:25張紅霞李新德
美與時代·下 2021年2期

張紅霞 李新德

摘? 要:《驚奇之心》是美國自然文學作家蕾切爾·卡遜一篇自然散文,該書探討了如何激發和培養兒童對自然的驚奇之心和敬畏之感。在卡遜看來,眼睛本身并不擅長發現,而不斷的發現會使我們的眼睛逐漸敏銳,因此要用所有的感官,用心去感受自然、探索自然。與眾不同的是,卡遜幫助我們感受自然,而不僅僅是認識自然。這不僅超越了參與式審美體驗,更揭示了兒童這一群體在自然審美中的非凡而寶貴的感知能力。因此,從環境美學角度挖掘卡遜《驚奇之心》中獨特的自然審美觀,不僅有助于重新發現自然之美,喚起讀者對生命的敬畏之情,也能為當代環境美學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關鍵詞:蕾切爾·卡遜;驚奇之心;自然審美觀;敬畏生命;環境美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溫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蕾切爾·卡遜海洋三部曲中的生命審美觀”(3162019042)研究成果。

《驚奇之心》(The Sense of Wonder)是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 1907-1964)送給所有兒童和父母的一本小冊子。卡遜主要記錄了她與孫侄羅杰·克里斯汀(Roger Christie)①在緬因州的住所周圍共同探索自然的所見所思。卡遜以專業的科學視野和父母的視角教導父母們如何保護和加強孩子們對自然的好奇、同情、熱愛及敬畏之心,同時鼓勵我們打開所有感官與情感去體驗自然,探索生命的奧秘,發現大千世界的神奇和美好。這種恰當獨到的自然審美觀與當代環境美學家的許多觀點不謀而合,亦可互為補充。因此,本文將運用環境美學相關理論解讀卡遜《驚奇之心》中獨到的自然審美觀,著重比較其參與審美過程中的兩種因素——“科學”與“情感”,并結合參與美學觀念解讀卡遜的參與審美思想,以喚起讀者對自然的愛與美學共鳴。

一、“情感”重于“科學”

環境美學家霍爾姆斯·羅爾斯頓III(Holmes Rolston III)提出:“有兩種審美品質:審美能力(aesthetic capacities)和審美屬性(aesthetic properties),前者在于鑒賞者,而后者客觀存在于自然對象本身。”[1]330這里的審美能力是指在審美鑒賞中感知或判斷審美品質或價值的能力,也正是當下審美教育的根本目的。那么,優秀的鑒賞者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如何獲得這樣的能力?環境美學家艾倫·卡爾松(Allen Carlson)整理了當代自然鑒賞的九種方式。大致可以分為認知模式(cognitive model)、非認知模式(noncognitive model)和介于二者之間的自由模式(freedom model)三大陣營②。認知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艾倫·卡爾松倡導“科學認知主義”(scientific cognitivism),認為恰當的自然審美必須借助于正確的科學范疇。環境美學家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的大地美學(land aesthetic)也是基于自然歷史,尤其是進化和生態的生物學。他的大地美學十分強調戶外游(outdoor recreation)和自然歷史對于自然鑒賞的重要性。例如在對鶴的鑒賞中,他指出:“鶴本身屬于一種有名且不可直接感知的動植物種類史高齡古物,因此它就不僅僅是一種鳥;所以,鶴的歷史只能給予那些懂得古生物學的人以美感。沼澤或濕地的歷史,相比了解它的生態學,在直接感覺上所獲得美感更少。”[2]無論是感官層面的聽覺審美,還是對平常對象的美學鑒賞,自然歷史和生物學知識幾乎滲透在利奧波德的自然審美的方方面面。因此,他能透過普通的外表了解各個對象的生態功能,從而發現平凡事物中蘊含的不凡的美學價值。

然而,卡遜在《驚奇之心》中的審美思想與這種觀點顯然并不一致,甚至恰好相反。卡遜竭力主張,在探索自然時,我們要動用自身所有的情感和感受,開啟全部感官,同時摒棄教授或解釋的沖動[3]9。她借助兒童視角,展現了兒童對自然非凡的感知力與優越性。全書以“驚奇之心(the sense of wonder)”為主題,旨在與父母分享如何激發和培養孩子們“持續一生的驚奇之心(the lifelong durability of a sense of wonder)”③。顯微鏡下的一粒雪花,銀河般流動的夜空,春蟲演奏的現場音樂會,鳥兒動人的交響樂……卡遜筆下自然的點點滴滴皆是不期而至的感動。卡遜后來也回憶,她那雙敏銳的眼睛正是得益于童年時期她母親的陪伴[3]9。當然,這在根源上得益于當時的社會背景。

19世紀二三十年代,女性自然研究活動開始在美國流行,而后在19世紀80年代興起的自然研究運動(the nature-study movement)中達到興盛。她們通過攝影、繪畫、教育、園藝活動、郊外探索、自然文學創作等途徑,研究自然以突破男權束縛,極大地推動了自然知識和自然保護理念的社會化、大眾化。自然研究運動的代表人物安娜·博茨福德·科姆斯托克(Anna Botsford Comstock)的《自然研究手冊》(Handbook of Nature Study,1911)旨在教導兒童從小熱愛自然。科姆斯托克認為,自然研究有助于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對真理的感知,以及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這種研究可以在孩子心中埋下“愛”的種子,諸如“對美的熱愛”“與野生動物為友感覺”以及“對自然的執著的愛”[3]14。19世紀中期至末期,女性自然文學越漸興盛繁榮。這些創作增進了公眾對生物,尤其是對鳥類、昆蟲及植物等的興趣。卡遜正是出生于20世紀初,這一時期美國女性自然研究活動、自然研究運動(the nature-study movement)及女性自然文學交融繁盛,涌現出大量研究自然的婦女書籍、文學雜志、兒童讀物以及科學工作者。她的母親瑪麗亞正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自然研究教師,她喜歡采集植物標本、觀察鳥類、研究自然。瑪麗亞對野生動物的愛護和尊重令卡遜深受感染。卡遜從一歲起,母親瑪麗亞就經常帶女兒到郊外,在樹林里散步、尋找花鳥蟲魚,給它們起名,與它們交朋友,與女兒分享她對博物學、植物學和鳥類的知識。這激發了卡遜對大自然的“熱愛”,這種情感伴隨了她的整個人生。在書中,她站在孩子的視角,證明了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在自然審美中的極大優越性。她告訴讀者:

孩子的世界,新鮮而美麗,充滿驚奇與興奮。然而不幸的是,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那種明察秋毫的眼力,感知美好而令人敬畏的事物的真正本能,在我們尚未成年時就已經變得遲鈍甚至完全喪失了……我真的相信對孩童和教導他們的父母來說,不論是對小孩,還是對想要引導小孩的父母而言,“知道”的重要性還不及“感覺”的一半。[3]54

侄孫羅杰所表現出的想象、熱切、敏感、創造等使卡遜意識到,對事物的洞察力和對美的感知能力在我們成年之際已消殆鈍化了。顯然,卡遜認為,對于孩子及引導孩子的父母,“感覺”遠比“知道”重要。這里的“知道”類似于環境美學家們所指的“認知”范疇,指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包括生物學、生態學、植物學、動物學、地質學等學科。而“感覺”主要是指孩子們對自然與生俱來的好奇、同情、純粹及熱愛等感覺與情感(feelings and emotions)。環境美學家諾埃爾·卡羅爾(No?l Carroll)的喚醒模式(arousal model)認為,在自然鑒賞中,在情感上,我們有時可能會不自覺地會地受自然觸動(being emotionally moved by nature)[4]179,沉迷自然,比如龐大的藍鯨,壯觀的瀑布或雄偉的大蒂頓山(Grand Teton)。然而,卡遜所指的那種“感覺或情感”顯然比這種觸動更為多維。無論是藍鯨的龐大,還是瀑布的壯觀亦或是大蒂頓山的雄偉都是視覺上明顯的沖擊;而卡遜所指的孩子們的那種“情感”主要是指孩子們敏銳的觀察力、強烈的好奇心及對小動物們純粹的同情心理。

誠然,一定的科學或歷史背景知識有助于更深層次的鑒賞。但從本質上講,對美的感知不完全是一個認知主導的理性過程,而是更偏向于一個復雜的感知過程。美學創始人鮑姆嘉騰(Alexander Cottlieb Baumgarten)認為,“美學(美的藝術理論,低級知識的理論,用美的方式去思維的藝術,類比推理的藝術)是研究感性知識的科學。”[5]142“美學”起源于希臘文“aisthesis”,意為感官的察覺。在原初的語境中,其主要涵義指可以通過感官感知的實在,而非習得而獲得的抽象事物[6]。如今《牛津英語詞典》定義為“微妙的種種印象或區別的感悟”[7]。自然充滿著多維的美學價值,那么自然審美的方式也應該是多維的。而不只是由單維的認知所決定的,本能的感知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孩子的感知力可能要比成年人更為豐富。正如卡遜所說:

我們大多成年人看不到大自然中的微小世界。而孩子們卻能發現并欣喜于渺小而平淡的生物。這或許是因為個頭矮,離地面更近的緣故。要知道,造化最精微的手藝往往體現在微觀的尺度上,放大鏡下的一粒雪花何其美麗……花朵、嫩芽、花蕾或任何渺小的生靈,在鏡頭的放大之下都會讓你發現出乎預料的美麗和復雜,使我們擺脫人類尺度的局限。[3]76-77

相較于成人,孩子們的觀察更為細致,更專注事物的局部。而我們往往匆匆錯過,習慣從整體觀察自然,從而錯過了大自然的精細之美。身為博物學家兼水生物專家的卡遜并非不知科學知識在自然審美中的重要性。因此,卡爾松和利奧波德的那種認知模式似乎忽略了鑒賞者的群體劃分。鑒賞者作為鑒賞過程的主體,在探索恰當的自然鑒賞方式中,理應作為重要考慮對象。正如讀者反映批評所追尋的理論方法,文本的解讀產生于“讀者”與“文本”的交互過程中。文學“文本”正如客觀存在的“自然對象”本身,而“讀者”正如自然審美中的“鑒賞者”。二者都是闡釋的兩個極端,而實際的闡釋結果介于兩個極端之間。試想,不同領域的鑒賞者,如生物學家、藝術家、作家、兒童或長期遠離自然的普通大眾對巖石、貝殼、海鳥和珊瑚等的美學屬性的解讀是完全不同的。

正如卡羅爾所說:“卡爾松當然也同意簡單地欣賞自然……但在他看來,這只是一種淺層欣賞,深層欣賞則需要客觀性。”[4]180當然,綜上所述,一定的科學或歷史專業知識有助于我們更深層次的鑒賞,但這種深層鑒賞并不是唯一合理的鑒賞方式。自然的美學價值層次豐富,不具定性,而審美活動是一個抽象復雜的感性認知過程。因此,并非只有認知的眼睛才能發現美學價值;一個人也并非只有掌握了足夠的科學背景知識,才可以進行審美鑒賞。正如卡羅爾所反駁的:“博物學視角下審美鑒賞難道就一定比受自然觸動的反應更為深刻嗎?”[5]181在《驚奇之心》中,卡遜明確告訴我們:

如果這將是知識和智慧的種子,那么情感和感官的印象則是種子賴以生存的沃土,而幼兒時正是是孕育土壤的黃金時期。一旦這種情感被激發——一種對美的感受,對新興未知事物的激動、一種移情、感化、敬慕、愛戀的感覺——那么,我們便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情感反應。這種感覺一經發現,其意義將永遠持續……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比灌輸那些他們尚未準備吸收的信息更為重要。[3]56

孩子們有著自然審美所需的更純粹、更敏銳的感官和對美的感知,如果忽視這種本能感知的自然審美模式,難免落入狹隘。美學價值宗旨是環境保護主義,而環境保護需要的是大眾群體力量,而不是擁有科學背景知識的部分群體。“粗糙的經驗”和“確定的、和諧的、有意義的經驗”[8]都有助于審美鑒賞走向環境保護主義。更重要的是,兒童在孩提時期對自然的情感一旦被激發,將永遠伴隨他們,這對審美教育要培養的“審美能力”意義重大,也是環境保護主義的長效之計。如今,司空見慣的物種滅絕阻斷的不是生命個體,而是一種載著遺傳信息的生命形式。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并不缺少危機意識、環保政策,甚至是倫理道德,但我們卻沒有一顆“熱愛”生命的心。《驚奇之心》不僅為我們揭示了自然的美,更折射出卡遜對海洋精靈無限的愛與敬意。羅爾斯頓說:“邏輯上來講,人們不會去破壞美;心理上來講,更不愿意去破壞美。”[1]337尤金·哈格羅夫(Eugene G. Hargrove)指出,在北美那些最壯麗的環境的保護中,美學價值在許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9]209。美學動機所激發的環境保護論是一種愉悅、自愿的行動,我們往往會樂在其中。正所謂“因美而愛,因愛而行”,此乃長足之計。

因此,審美是一種科學與情感相結合的活動,自然審美也是如此。那么,“科學”在自然審美中也并非是實現恰當的自然審美的唯一途徑,這取決于不同的鑒賞對象和情境。相同的自然景觀投射到不同鑒賞群體時,美學價值會大不相同。不同的感官參與的自然審美體驗,所升華的美學價值亦是不同的。因此,恰當的自然審美方式既要考慮“鑒賞對象”的類型、本質等特有屬性范疇,也不能忽視“鑒賞主體”的群體劃分。兒童和成年人的認知背景、藝術家和生物學家的思維模式、普通大眾和科學家的認知視野等不同都是影響審美判斷的變量因素。兒童雖然沒有豐富的科學知識,但卻有著更純粹的情感,反而可以注意到成年人無法發現的美學價值。重要的是,兒童時期所激發的對自然的熱愛是審美活動最重要的情感。以科學為依托的審美價值固然深刻,但熱愛所驅動的審美體驗也是恰當的自然審美的重要補充。

二、以參與式體驗審美自然

當代環境美學家們,諸如阿諾德·柏林特(Arnold Berleant)、卡爾松、羅爾斯頓III認為鑒賞者應以“參與者”的身份走進自然、融入自然,提出參與美學(The Aesthetics of Engagement)的概念。卡爾松強調“自然語境的多元維度以及我們對它的多元感性體驗”,鑒賞者與鑒賞對象及周圍的一切是一個“融合”的整體。因此,鑒賞者應盡可能地縮短自身與自然間的距離,全身心地沉浸到自然中[9]19。而柏林特突破傳統的二元對立的“無利害”、靜觀美的束縛,以建筑藝術為例提出“參與美學”,試圖構建一種可以在鑒賞藝術、建筑、自然景觀中通用的普適方法[10]。之后,羅爾斯頓將其延伸到了對野生動物的美學鑒賞中,進一步豐富了參與美學,如今,參與美學已逐漸發展為環境美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參與(engagement)”一詞的主要意思是:使自己參與或專注于某項事物,或使自己對此肩負某種承諾或責任。對于柏林特和卡爾松提出的參與美學而言,其中的“參與”就是要使自身融入作為審美對象的自然、環境或生態整體之中[11]。這種鑒賞模式呼吁一種全身心、多感官的融入體驗,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表層的視覺欣賞,更不是在圖片、視頻里的間接參與或者森林之外的遠距離欣賞。簡言之,參與美學試圖突破傳統美學的審美視野,要求各種感覺經驗聯合投入包括自身在內的環境整體中,形成一種審美參與者、審美對象和審美體驗相融合的審美情境,建立一種參與的多元體驗審美觀。然而,卡遜的自然觀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超越了這種參與審美觀。《驚奇之心》不只是分享了作家和羅杰在自然探索活動中多元感官投入的收獲,更蘊含著她對各種感官特性的獨到思考。

首先,卡遜認為視覺以外的感官,尤其是嗅覺,不僅印象更為深刻,而且具有極強的記憶力。清晨燃燒柴火的那縷青煙,岸邊翻涌的潮水,黎明時分鳥兒的交響樂,柔軟而舒適青苔地毯……都足以喚起熟悉的回憶,或深深的懷舊感。然而,當代環境美學家們指出,要體會大自然豐富的語言模式,需要我們以參與者的狀態,完全置身于整個自然景觀,敞開所有感官,連接自然。然而如何連接自然,銳化我們已鈍的感官通道,或者探討這些感官有何獨特之處,各感官之間又有什么區別和聯系等問題,依舊不得而知。與眾不同的是,卡遜并非是一位拘泥于書本的理論家,她的傳記作者琳達李爾·卡遜(Linda Lear)稱卡遜為“自然的見證者(witness for nature)”④。卡遜告訴我們:“和你的孩子一同探索大自然主要是一個欣然接受周圍一切的事情。這是重新學會用你的眼睛、耳朵、鼻子和指尖,打開你廢棄不用的感官通道。”[3]67她不僅告訴我們要打開所有感官,而且以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如何打開我們鈍化已久的感官,更表達了自己對每種感官的深刻思考。

其次,卡遜為我們揭露了大自然夜晚鮮為人知的美麗與神奇。夜晚是小動物們歡樂的天堂,也是陪小孩聆聽它們夜間大合唱的好時機。卡遜分享了她與羅杰帶著手電筒尋找那些小音樂家的游戲,何時何地以及如何聆聽鳥兒春去秋來的遷徙大會,如何透過放大鏡或雙筒望遠鏡觀察鳥兒飛越月亮鏡面的遷徙運動等具體的方法和建議。此外,卡遜筆下的自然的夜間之聲不是單純的“現場音樂會”,更有她透過這些聲音所領悟到的生命的堅韌與神秘。夜間是許多動物活動的時機,潛藏著豐富的自然美學價值。因此,要理解它們的活動,欣賞自然全面的美,就不能只依賴白天時間,而這正是需要引起當代參與美學發展的一大方面,也是許多美學家們所忽視的。

最后,卡遜的參與審美觀深刻之處在于除了有感官的參與外,還有想象的參與。卡遜之所以如此迷戀自然,除了自然給人單純的愉悅外,令她孜孜不倦探索自然的正是自然現象背后的生命意義與奧秘。書中所記載的大部分自然經歷,都折射著她對“生”無限的愛與敬意以及宇宙生命更宏大的聯想。例如,在黎明鳥兒的“大合唱”里感受到生命本身的悸動;感受雨水掉落臉上的同時,想象它漫長的循環“旅程”;再如,從鳥兒的遷徙精神中感受遷徙的奧秘;從雷聲、風聲、海浪、流水等聲音感受它們存在的意義。卡遜甚至認為,這種意義一經發現,便將持續終生。

因此,參與審美體驗不應只是強調視覺以外的其它感官投入,還需探索并銳化人類天生對自然的敏銳感。此外,思想情感的參與往往更能豐富審美價值,而這就依賴于人們對自然純粹的熱愛與客觀的了解。

三、結語

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環境美學發展至今,已經取得了較為成熟的理論視野。然而,恰當的自然審美方式仍是當代自然美學家探尋的核心問題之一。但對這些問題的完善不僅需要環境美學自身理論的發展完善,也需要運用跨學科的方法和視野在文學作品、電影藝術、生活景觀等人類環境美學中汲取養分。卡遜的自然散文《驚奇之心》為環境美學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反觀兒童的自然審美力。卡遜獨特的自然審美觀使我們意識到:人類對自然天生的驚奇之心對發現自然之美何其重要;視覺以外的其它感官優越性;情感想象參與的審美價值體驗的意義。這不僅啟示成年人如何銳化感官,重新發現自然之美,也為當代環境美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更啟示我們從源頭上更好地發展美育。

注釋:

①羅杰·克里斯汀(Roger Christie)是她的侄女留給她撫養的孩子,卡遜創作這本書也是出于對羅杰深深的愛。

②其中,認知模式的主要代表有艾倫·卡爾松(Allen Carlson)、奧爾多·利奧波德 (Aldo Leopold)、瑪西亞·伊頓(Marcia Eaton)等;非認知模式的主要代表有阿諾德·柏林特(Arnold Berleant)及霍爾姆斯·羅爾斯頓III(Holmes Rolston III)的參與模式(engagement model)、埃米莉·布雷迪(Emily Brady)的想象模式(imagination model)、諾埃爾·卡羅爾(No?l Carroll)的喚醒模式(arousal model);自由模式的主要代表有馬爾科姆·巴德(Malcolm Budd)和約翰·安德烈·費爾希(John Andrew Fisher),參見Allen Carlson and Sheila Lintott. “Introduction:Nature Aesthetic Value and Environmentalism.” in Nature, Aesthetics, and Environmentalism: From Beauty to Duty(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8)15。

③卡遜在文末重申童年時期所激發的對自然的驚奇之心將會伴隨終生時如此說道。參見Linda Lear. Rachel Carson: Witness for Nature. 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97:106.

④琳達·李爾不惜花費十年時間,為卡遜作傳。傳記書名稱贊卡遜為“自然的見證者”。參見:Lear Linda. Rachel Carson: Witness for Nature. 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1997.

參考文獻:

[1]Rolston Ⅲ Holmes.From Beauty to Duty: Aesthetics of Nature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M]. Allen Carlson and Sheila Lintott,eds.Nature, Aesthetics,and Environmentalism: From Beauty to Du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8.

[2]Callicott J.Baird. Leopolds Land Aesthetic[M]//Allen Carlson and Sheila Lintott.Nature,Aesthetics,and Environmentalism: From Beauty to Duty[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8:116.

[3]Lear Linda. Rachel Carson:Witness for Nature[M].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1997.

[4]Carroll No?l .“On Being Moved by Nature:Between Religion and Natural History”[M]//Allen Carlson and Sheila Lintott. Nature, Aesthetics,and Environmentalism:From Beauty to Dut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8.

[5]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編.西方美學論美和美感[M].北京:商務印刷館,1980.

[6]楊平.環境美學的譜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163.

[7]奧斯本.鑒賞的藝術[M].王柯平,等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32-33.

[8]卡爾松.環境美學——自然、藝術與建筑的鑒賞[M].楊平,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79.

[9]Hargrove.C Eugene.The Historical Foundations of American Environmental Attitudes[J].Environmental Ethics,no.1,1979.

[10]Berleant Arnold.The Aesthetics of Environment[M].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2:4.

[11]李曉明.參與美學:當代生態美學的重要審美觀[J].山東社會科學,2013(5):45.

作者簡介:張紅霞,溫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國自然文學、環境美學。

李新德,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亚洲视频二|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亚洲乱强伦| 999福利激情视频|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夜夜拍夜夜爽|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久久黄色视频影|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91九色国产在线|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玖玖精品在线| 精品视频91| 天天综合色网|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超碰色了色|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看美女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91欧美在线|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亚洲性视频网站| 亚洲一级毛片|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色婷婷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91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亚洲无卡视频| 国产18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免费|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免费三区| 色成人亚洲|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