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實行垃圾分類
我國是一個垃圾生產大國,全國生活垃圾年產量為4億噸左右,并以大約每年8%的速度遞增。目前解決大量垃圾的方式之一,就是用焚燒代替填埋。但垃圾焚燒會產生致命的有毒物質一一二噁英,如不進行垃圾分類,有毒物質至少翻一倍。進行垃圾分類,就是希望能將水源污染、空氣污染等降到最低。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把有用物資,如紙張、塑料、橡膠、玻璃、瓶罐、金屬以及廢舊家用電器等,從垃圾中分離出來,重新回收、利用,變廢為寶。這樣既可提高垃圾資源利用水平,又可減少垃圾處置量,是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通過分類收集,便于對不同垃圾進行分類處置,如把有機垃圾制成農田用肥和綠化用肥,對沒有回收利用價值的無機垃圾進行填埋處置,對熱值較高的可燃垃圾進行焚燒處置。
為什么馬蜂蜇人后不會死
蜜蜂尾巴上的毒針連著它的毒腺和內臟,如果蜜蜂蜇了人,它的倒鉤會鉤住人的皮膚,稍稍一使勁,就會把它的內臟拉出來,這樣,它就無法存活了。但蜜蜂的剌也并非只能用一次,如果刺在甲殼類動物身上,其刺還可以原位拔出,但是刺在有彈性的人類皮膚上就不行了。
而馬蜂的刺可以重復利用,因為它的刺上沒有倒鉤,這也可能是馬蜂攻擊性比較強的原因之一。馬蜂會對靠近蜂巢的動物主動發動攻擊,這個距離一般是20米,但是安全起見,建議你遠離馬蜂窩200米以上。而蜜蜂的攻擊是以自身的生命為代價的,所以沒有受到確切的威脅時,它們不會主動攻擊。
馬蜂之所以危險,不僅因為其針刺可重復利用、攻擊性強,還因為其蜂毒的毒性強,它的蜂毒毒性是蜜蜂毒性的5倍以上。為什么雷雨后空氣格外清新
雨后,當你漫步在街頭或田野,會感到空氣格外清新。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傾盆大雨給空氣洗了個“澡”,把空氣中大部分的灰塵都沖洗掉了;二是在閃電時發生了一場化學變化,空氣中的一部分氧氣變成了臭氧。
臭氧是氧氣的一種同素異形體,1個氧氣分子含有2個氧原子,而臭氧分子含有3個氧原子。臭氧從哪里來的呢?雷的產生,實際上就是一塊帶正電的云與一塊帶負電的云遇到一起,發生放電。云所帶的電荷很多,電位差高達幾億到幾十億伏特,所以會產生巨大的電火花,把氧氣轉化成臭氧。濃的臭氧是淡藍色的,很臭,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有漂白與殺菌作甩稀薄的臭氧一點也不臭,反而會給人清新的感覺。雷雨后,空氣中就彌漫著少量的臭氧,因此它能凈化空氣,使空氣變得清新。
為什么眼淚是成的
在人的淚水中,有99%是水分,只有1%是固體成分。而這固體成分中,有一半以上是鹽。我們的眼淚都是由一個叫淚腺的腺體產生的,淚腺用血液做原料,經過加工后就制造出了眼淚。我們知道,在人體的血液、體液和組織液里都含有鹽分,用血液做的眼淚里有鹽分就不奇怪了。鹽在血液中占O.9%,在淚水中占0.6%。
眼淚的味道也是不一樣的。除了淚腺,還有幾十種其他腺體參與眼淚的形成過程,這樣,眼淚的成分就相當復雜。我們因喜悅和悲傷而哭泣時,觸動的是讓身心放松的副交感神經,其淚水的味道較淡;因悔恨及生氣而哭泣時,刺激的是讓身心緊張的交感神經,所以淚水較咸。為什么大雁飛行時要排隊
大雁是候鳥,每年都要遷飛。北方的冬天非常寒冷,萬物凋零,這給大雁尋找食物增加了許多困難。為了生存,它們只有結伴長征,飛到氣候溫暖、食物豐富的南方過冬,到了第二年春天,它們又成群結隊地飛回北方安家。
在遷徙時,大雁總是幾十只、數百只,甚至上千只匯集在一起,列隊而飛,古人稱之為“雁陣”。“雁陣”由有經驗的“頭雁”帶領,加速飛行時,隊伍排成“人”字形,一旦減速,隊伍又由“人”字形換成“一”字形,這是為了進行長途遷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當飛在前面的“頭雁”翅膀在空中劃過時,翅膀尖上就會產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氣流,排在它后面的大雁就可以依次借助這股氣流,從而節省體力。但“頭雁”因為沒有這股微弱的上升氣流可利用,很容易疲勞,所以在長途遷徙的過程中,雁群需要經常地變換隊形,更換“頭雁”。
為什么星星會一閃一閃的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星星本身是不閃爍的,我們看到星星一閃一閃的,其實與大氣的遮擋有關。
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空氣中有水蒸氣、灰塵等雜質,不同區域含量不同,又由于溫度不均勻,所以光線在穿過大氣層時會發生折射。而且,大氣層是時刻變化的,所以折射光線也會時刻變化。這樣,當星星的光射到地球上時,光線通過了大氣層,各種不同的空氣層以不同的形式折射著星光。經過折射后,星光一會兒能進入人眼,一會兒不能,所以人們一會兒能看見星星,一會兒又不能看見,就覺得星星在閃爍了。為什么蛇沒有腳卻能走路
蛇是爬行動物,爬行速度還相當快。蛇的身上有很多鱗片,這是它們身體最外面的一層盔甲。鱗片不但用來保護身體,還是它們的“腳”。
蛇向前爬行時,身體會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邊的鱗片,都會翹起來,幫助蛇前進時“抓住”不平的路面。這些鱗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施力于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動身體向前爬行,所以蛇沒有腳也可以爬行。大多數種類的蛇,每小時只能爬行4千米左右,和人步行的速度差不多。但也有爬行較快的蛇,在短時間內能達到16-20千米的時速。
為什么人累了會打哈欠
打哈欠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不僅人會打哈欠,許多動物也會打哈欠。打哈欠這一行為大多不受主觀意志的控制,打完哈欠會有種輕松的感覺。當我們感到疲勞時,體內已產生了許多的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過多時,必須增加氧氣來平衡體內所需,因為這些殘留的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身體的機能活動。這時身體便會做出保護性的反應,于是就打起哈欠來。
由此看來,打哈欠是一種深呼吸動作,它會讓我們比平常更多地吸進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以達到消除疲勞的目的。
本欄目供圖/銳景創意(特約編輯:李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