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千克重的紅心雨花石、造型逼真的人形雨花石、江南院落、棲霞山……在前不久舉辦的南京雨花石展上,集中展示了多位本土雨花石名家傾心收藏的雨花石精品,一系列融入金陵元素的雨花石讓觀眾倍感親切。
作為南京城市魅力名片的雨花石,因玉質天章、色彩絢麗、小巧玲瓏、紋理奇妙、圖案豐富等元素而廣受人們喜愛。雨花石除了外形美麗,其本身也是地球環境變遷的“記錄者”。
現代科學揭示雨花石的奧秘
在南京,一直流傳著一個關于雨花石的神話故事:南朝時期佛教盛行,雨花臺一帶寺廟林立,香煙繚繞,一位叫云光法師的高僧在這里設壇講經說法。高僧佛學深厚,聞道者如癡如醉。一天,講經壇上飄過幾朵彩云,突然天光一閃,頃刻間七彩花兒如雨墜下,落地成石,遍布山崗。從此,高僧講經之處便留下了雨花臺之名。而落下的七彩花石,就是人們熟知的雨花石。時至今日,現代科學早已揭示了雨花石的奧秘。
經地礦學家考證,雨花石的生成時期是距今1200萬年到距今300萬年的地質年代。那時地球巖漿活動頻繁,巖漿從地殼噴出,四處流淌,凝固后流下孔洞,涓涓細流沿孔洞滲進巖石內部,將其中的二氧化硅慢慢分離出來,逐漸沉積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
雨花石具有漂亮的顏色和花紋,南京知名雨花石收藏家、雨花石網創始人李昱寧介紹,這實際是二氧化硅膠液在火山巖孔隙內逐漸分離、不斷沉積過程中,與少量帶色的氧化鐵、錳、銅、鋁、鎂等微量元素及化合物混合而成的結果,并因為融入有色元素的種類和含量不同,呈現變化萬千的色彩、線條和斑塊。這些顏色和花紋不僅使雨花石質、形、紋、色、呈象、意境六美兼備,而且因觀賞者的眼光、志趣、品位不同而呈現山水、人物、烏獸、樹木等各種奇異景象,令人遐想聯翩。許多到過和沒到過南京的人都以為,那凝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孕萬物之風采的雨花石,產自歷史悠久、地名獨特的雨花臺。其實,被干百年來無數文人雅士賞玩和收藏的雨花石,主要產自長江之北的南京六合,那里才是雨花石的故鄉。
雨花石里還藏著2000萬年前的古生物
雨花石歷史悠久,南京人都對它很熟悉,但對于雨花石中的化石,很少有人知曉。其實,雨花石不光美麗,有的里面還藏著2000萬年前的珊瑚、鸚鵡螺等化石,具有重要的科普價值。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馮偉民介紹,雨花石不僅好看,也是地球環境變遷的“記錄者”。“雨花石的形成需要漫長的時間,要經過火山運動、構造運動、地球巖漿、沉積作用等過程。”他介紹,南京雨花石中的化石成形于2000萬年前,大多數化石的生物結構保存完好,包括珊瑚、鸚鵡螺、苔蘚蟲等,是古生物研究的極好材料。
比如,某些雨花石上的白色點狀物質就是珊瑚的尸體。這種珊瑚一般固著在海底生活,頂端有口,圍以一圈或多圈觸手,以便捕獲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眾多的珊瑚可以形成珊瑚礁。目前雨花石化石中可見的是僅存的珊瑚骨骼。
此外,還有一些中心略具八卦形圖案的雨花石化石。古植物學家表示,這些雨花石化石是距今2億多年前的輝木樹莖的橫斷面,其上還有明顯的植物輸送水分和養分的維管組織以及細胞結構,其余是輝木樹莖的木質部,莖的四周還常有氣根的橫斷面圓形構造。
專家認為,南京地區雨花石中的化石種類眾多,光植物化石就有由非常細小的鈣藻和藍藻組成的疊層石及大的植物化石,如輝木等。動物化石就更多了,有螺螄、鸚鵡螺、珊瑚、海綿、苔蘚蟲、蚌殼、有孔蟲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因無法切片而不能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的,至今尚未搞清其是不是化石。
國內獨此一塊的“雨花之心”
雨花石是南京地區特有的觀賞石,也是南京的標志性物產之一,每顆石頭都能演繹出一個故事。
“歷史記載,南唐后主續聘小周后為妻,‘納采九禮中便有兩塊雨花石,取雙石‘意在兩固之意,可見在當時雨花石已融入人們的婚戀習俗中。”李昱寧介紹,南京賞石文化源遠流長,自新石器時代起就有雨花石的考古發現,而南京的石文化史形成于唐宋。
目前,雨花石鑒賞習俗已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在李昱寧的藏品中,一塊紅色雨花石格外奪人眼球。它近似心的形狀,上面的花紋十分精美。李昱寧介紹,心形的雨花石非常少見,大多是小顆粒狀且形狀扁扁的,這樣立體飽滿的心形雨花石很罕見。“它是純天然的,質地堅韌,足足有2千克重,國內獨此一塊。”李昱寧說,“紅色不單指它的顏色,心形也不僅是石頭的形狀,更象征著雨花英烈高尚的革命獻身精神。”
那么,如何科學鑒別雨花石的真偽?李昱寧介紹,雨花石大部分由次生瑪瑙和原生瑪瑙所構成,普通鑒定機構的儀器檢測只能統一鑒定為瑪瑙或玉髓。但民間有干種瑪瑙萬種玉的說法,雨花石與其他產地的瑪瑙區別在哪里?
李昱寧說,因為雨花石是由古長江流域母巖剝落、匯聚、硅化、礦物浸染后富積于南京,故而雨花石包括多種硅化了的卯形礦物巖石、古生物化石等,其特點是大多為卵石形狀,色彩豐富,質地堅硬、溫潤,硬度普遍在7級以上。最重要的是,由于其經歷了干百萬年大自然的洗禮和打磨,雨花石自帶天然包漿和風化紋理。這些因素綜合考量,方能將雨花石區別于其他石種。
(責任編輯:嵇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