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摘要:目的:探究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開展社區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及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遴選2019年1月~2021年1月1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參考“數字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均n=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開展社區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血壓控制效果、生活質量、生活方式改善情況、護理滿意度。結果:兩組干預后血壓水平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戒煙戒酒、合理飲食、適量運動、遵醫囑用藥占比更高,且生活質量(SF-36)評分更高,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92.00%明顯高于對照組78.00%(P<0.05)。結論:社區護理干預實施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有利于患者血壓水平的穩定控制,同時提高健康知識認知度,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促進其生活質量大幅度改善,實現滿意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原發性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滿意度
高血壓作為臨床典型慢性疾病之一,患病群體多集中于老年人,發病率、致殘率均較高,且一旦血壓控制不良,易引發諸多并發癥,治療臨床以降壓藥物為主。對于社區高血壓患者而言,病程周期長,缺乏疾病認知,普遍用藥依從性較差,且疾病發生與不良飲食習慣、遺傳、精神壓力等存在直接聯系,故需加強患者護理干預。通過開展社區護理干預,解決患者認知需求,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增強自我管理水平,對患者血壓水平良好控制具有重要作用[1]。為評估社區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本文取100例原發性高血壓(2019年1月~2021年1月)患者展開對比研究,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遴選收治的1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相符;②無認知缺陷,可正常溝通無障礙;③病歷資料真實可靠、完整。排除標準:①伴有心肌梗死、卒中等嚴重并發癥;②心肝腎功能障礙;③機體嚴重感染;④合并其他慢性軀體疾病。參考“數字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均n=50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5歲~72歲,平均年齡(56.56±5.33)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39±2.25)年。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6歲~5歲,平均年齡(57.69±5.52)歲;病程1.5~12年,平均病程(6.98±2.6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叮囑患者定期檢測血壓,日常清淡飲食,控制糖分、油脂、鹽分攝入量,多飲水。如存在不適情況,及時聯系醫務人員,定期隨訪。
觀察組開展社區護理干預,實施措施如下:(1)建立社區一體化檔案。詳細掌握患者信息,了解其健康狀況,以患者實際情況為準制定護理計劃,其中涉及患者用藥、運動、飲食、自我管理等。(2)健康講座。組織患者定期開展健康專題講座,邀請患者及家屬參與,案例分析+視頻的形式,為其介紹高血壓治療及自我管理知識,并通過面對面交流的方式解答患者疑難問題,詳細掌握患者血壓及病情控制情況,記錄在患者檔案上。(3)全面健康教育。掌握患者詳細病史及疾病認知情況,以其為依據并結合患者文化程度、年齡等,實施多樣化健康宣教,開展“高血壓疾病講堂”,詳細講解高血壓發病機制、發展、治療、預后并發癥等,重點強調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樹立患者主觀意識。組織問答活動,表現突出者給予獎勵,增強其配合度。(4)針對性指導。對于行動不便者給予家訪,編制健康手冊并發放;引導家屬參與護理工作中,作為家庭協管員,對患者日常行為給予監督與指導;在隨訪中協助患者測量血壓,指導家屬建立健康檔案,對患者血壓變化詳細記錄。(5)心理指導。實施心理疏導,鼓勵患者發泄情緒,正確認識疾病,通過聽音樂舒緩情緒,使患者充分認識到負性情緒對血壓控制的危害性,在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時能夠自覺調節。鼓勵患者培養興趣愛好,并引導家屬多關心陪伴患者,參與戶外活動,鼓勵病友間交流。(6)用藥指導。告知患者不可擅自停服或調整劑量,發放藥盒與藥品記錄卡,各種藥物種類、頻次、劑量等詳細記錄。(7)生活管理。以患者實際情況為準制定個體化飲食,告知飲食禁忌,以高蛋白、低鈉、清淡飲食為原則,嚴格控制每日食鹽攝入量6g以下。以患者運動習慣、生活方式為準,制定運動計劃,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及控制運動量,如太極、慢跑等。
1.3 觀察指標
①于干預前、干預2個月后測定患者舒張壓、收縮壓水平。
②比較兩組生活方式改變情況:涉及戒煙戒酒、合理飲食、適量運動、遵醫囑用藥等。
③生活質量:采納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測定,涉及多個功能模塊,總評分100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比關系[2]。
④患者滿意度:以問卷調查形式開展,自制問卷100%回收,總分100分,測評目標:≥90分、介于75~89分、<75分表示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滿意度差[3]。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s)表示,分別采用χ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血壓水平比較
兩組干預后血壓水平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生活方式改變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戒煙戒酒、合理飲食、適量運動、遵醫囑用藥占比較對照組明顯高(P<0.05)。詳見表2。
2.3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較對照組生活質量(SF-36)評分更高(P<0.05)。詳見表3。
2.4 兩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較對照組明顯高(P<0.05)。詳見表4。
3討論
高血壓治療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針對社區高血壓患者,往往缺乏專業性指導及有效監督,存在用藥依從性差、自護理能力不足等問題,致使血壓水平不穩,影響預后[4]。因此,針對高血壓患者需加強社區護理干預,實施有效措施增強其用藥依從性,改善不良生活行為,提高自我管理,實現提高預后、促進生活質量改善目的[5]。
本次研究結果:經護理干預后,患者血壓水平均顯著下降,且社區護理血壓控制效果更優,同時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善占比社區護理患者更高,且生活質量(SF-36)評分更高,社區護理患者滿意度較常規護理患者明顯高(P<0.05)。開展社區護理可使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得到穩定控制,同時改善其不良生活習慣,提高用藥依從性,促使生活質量提高,得到滿意的護理效果[6]。分析如下,開展社區護理干預,加強高血壓患者社區管理及行為管控,強化患者健康宣教,優化血壓控制效果,進一步增強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同時強化患者用藥依從性,并制定科學的飲食及運動計劃,積極糾正不良生活行為習慣,合理控制血壓,改善生活質量[7]。在家庭隨訪下,實現患者嚴格的生活管理,改善不良生活行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促進預后提升[8]。
綜上,實施社區護理可有效改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不良生活行為,提高治療依從率,最終實現血壓水平的穩定控制,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霍曉麗.個性化延續護理干預措施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疾病認知程度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醫學,2021,45(20):2165-2166+2169.
[2]張莊.整體護理干預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35):231-232.
[3]丁兆敏,劉婉露,朱正日,等.中醫護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的臨床應用療效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20,12(30):43-44.
[4]劉曉菲.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行社區護理及健康教育干預的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8):164+197.
[5]司曉芳.全方位優質護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18,25(12):1432-1434.
[6]何蕾.社區護理綜合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23):132-134.
[7]張鈺,楊軍晶,洪汝清.社區護理干預應用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20):164-166.
[8]曹艷,宗書峰.護理干預和定期隨訪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和健康生活行為的影響[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8,16(4):42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