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桂香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進行ICU中重度昏迷便秘患者的臨床治療時,將觀察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揉應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主癥積分變化和治療前后殘留物指標變化,分析其臨床可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作為研究時段,在該時段將我院數據庫內資料登記有效的86名患者進行研究,對所有患者臨床資料進行記錄研究,確認患者的個體狀況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組內樣本量設置為43,分別記名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時選擇常規治療,應用西醫藥物對其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時選擇自己觀察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揉進行治療,在治療完成后由醫務人員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判斷,同時記錄患者的治療前后主癥積分變化和前后殘留標志物數變化,分析組間差異。結果:在本次研究結果中,兩組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而相較于對照組來說,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41(95.35%),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32(74.42%),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對ICU中重度昏迷便秘患者進行治療時,將觀察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揉應用于患者的治療中,能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能夠保障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升,值得進行進一步的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觀察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揉;ICU中重度昏迷便秘;治療方式;臨床研究;中醫治療
ICU中重度昏迷在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這種疾病的病情較為嚴重并且進展迅速,具有并發癥較多的特點[1]。如果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治療不及時或者處理不當,都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造成影響,甚至還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這種治療方式對醫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隨著近年來我國現代醫療環境的不斷轉變,針對外傷,院前急救的治療研究也在不斷增加,并且為臨床救治工作提出了更多的選擇。急性ICU中重度昏迷在目前臨床上,被認為是一種急性外傷性疾病[3]。這種疾病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并且臨床致死率和致殘率極高,一般以中老年人為發病人群,若急性ICU中重度昏迷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還有可能對患者的神經造成極大的損傷。ICU中重度昏迷便秘在臨床上屬于一種較為特殊的便秘類型,這種變異類型主要是由于結腸動力障礙,而引發的傳輸速率減慢和排便困難的消化道疾病,這是ICU中重度昏迷便秘的一種,由于原因不明并且缺少有效的治療方案,在臨床上被認為是一種難治性的疾病[4]。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便秘出現的主要原因,首先來說,食物的機械性或者化學刺激性不足或者食物攝入量過少、生活習慣的轉變是導致便秘出現的一個主要原因。本次研究探究分析在進行ICU中重度昏迷便秘患者的臨床治療時,將觀察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揉應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主癥積分變化和治療前后殘留物指標變化,分析其臨床可應用價值。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作為研究時段,在該時段將我院數據庫內資料登記有效的86名患者進行研究,對所有患者臨床資料進行記錄研究,確認患者的個體狀況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組內樣本量設置為43,分別記名為對照組與實驗組。
對照組中患者性別比為(男:女=26:17),年齡介于33~75(56.5±5.1)歲;實驗組中患者的性別比為(男:女=24:19),年齡介于34~77(54.6±4.1)歲。
本次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后批準通過,醫務人員對患者基本資料進行統計確認后,患者資料可進行對比,基本資料錄入Excel表格,確認患者基本資料,可進行后續的對比工作(P>0.05)。
1.2 方法
在對患者進行實際治療時,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治療時,選擇莫沙必利作為治療藥物用藥方式為鼻飼用藥,患者每餐飯前進行鼻飼每日用藥三次,每次用藥劑量為10mg。
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揉方式進行治療。首先取藥物:首烏藤30g、艾葉20g、桂枝10g、紅花20g、當歸20g、花椒目5g、赤芍30g、丹參30g、干姜5g、透骨草30g、川芎30g、地龍10g,中藥代煎,七劑,每日一劑,每天兩次中藥足浴,連續7d為1療程。取水約200ml+開水1500ml倒入盆中。患者躺在病床上,調整舒適床頭高度,注意保暖。在患者進行足浴時需要,將雙下肢放入足浴盆中進行泡腳,待溫度降至38℃~40℃時進行淋洗,時間為10~15min。每日兩次。7d為一個療程。調節病室溫度,裸露的四肢應蓋好,注意保暖。足浴結束后,用清潔紗布或棉墊擦干患處藥液。足浴時,患者不宜過饑或過飽。如果出現局部皮膚反應,例如面色蒼白、紅斑、水泡、發癢、疼痛,應立即停止操作,并應告知醫生及時處理。
在對患者進行穴位按摩時,選擇患者神闕穴、天樞、下墜七節骨,在進行按摩時,需要采用點按的形式對其進行按摩。推拿手法應當輕快柔和并且平穩,著實患者每日按摩一次,每次按摩時間控制在30min左右,患者每周接受5次按摩為一個療程。
1.3 評價標準
治療效果評價,痊愈:治療后患者的排便恢復正常,患者的排便次數以及排便性狀與常人無異,患者個體狀況恢復良好;有效:在治療后患者的排便次數有所增加,患者能夠順利排便,排便性狀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的排便次數以及性狀未見明顯變化,甚至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軟件選擇SPSS 21.00 for windows,確認兩組患者T、χ2檢驗值,判斷檢驗值與P之間的關聯性,借此對本次研究結果中指標進行評估,確認兩組是否存在統計學差異。
2結果
在本次研究結果中,兩組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而相較于對照組來說,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1。
3討論
在近年來的臨床研究中發現,這種疾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臨床研究表明,ICU中重度昏迷便秘的發生與多系統、多器官有較為密切的關聯,并且這種疾病以女性為主要的癥狀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主訴,腸蠕動較為緩慢[5],便意較少,無法正常排除大便,或者有明顯的排便不盡感。昏迷屬于一種意識完全喪失的狀態,這也是急診科中較為常見的危重急癥類型。導致患者出現昏迷的因素較多,例如患者在瞬間遭到重創或者在其他急癥的影響下,有可能出現昏迷的情況,大多數昏迷患者存在意識障礙,進行患者的有效便秘控制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昏迷在臨床上較為常見,這種病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均有較為密切的關聯,昏迷會導致患者腦干網狀結構上激活系統透射功能受到影響,患者的大腦皮質無法保持興奮狀態,或者患者在大腦皮質發生損傷時而發生的一種臨床病癥[6]。在進行患者的實際治療時,醫務人員發現采用西醫方案進行治療時,治療效果整體來說并不理想,不能有效改善患者存在的便秘狀況,而患者在接受治療時由于長時間臥床,其胃腸道功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中藥足浴主要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理對患者進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直接采用中醫足浴的方式[7],對患者的皮膚產生溫熱的刺激,而中藥因子能夠通過溫熱進入患者的體內,使血管擴張,改善患者頭部、頸部、腰部、腿部的血液循環,并且能夠使中藥蒸氣中的有效成分滲透進入患者的皮膚。藥物因此進入患者的皮膚后,則能夠有效滲透并擴散患者的全身肌膚,經過穴位進入患者的臟腑,疏導患者全身存在的淤滯狀況,通過這種用藥方式則能夠達到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8]。本次研究在進行藥方設置時,取藥物其清熱解毒之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消腫止痛之功。患者進行治療時,通過穴位按揉的方式對穴位進行刺激,則能夠調節患者的交感神經功能,使其胃腸道功能得到改善,有助于解除便秘癥狀,使患者的病情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再對患者進行實際治療,是為了確認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醫務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病癥對實際用藥方進行調整,盡可能消除患者存在的便秘組織狀況,改善患者的機體功能,進而恢復患者的排便功能。
綜上所述,在對ICU中重度昏迷便秘患者進行治療時,將觀察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揉應用于患者的治療中,能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能夠保障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升,值得進行進一步的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田秀平,王巧蓮,董佳麗. 改良式清潔灌腸輔助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昏迷便秘的臨床觀察[J]. 中國民間療法,2019,27(21):81-82.
[2]申卿. 對高血壓腦出血淺昏迷女性患者進行低滲鹽水口腔滴注護理的應用效果研究[D].河北醫科大學,2019.
[3]潘海龍,許靜鳴,房會娥,王友偉. 振動排痰機在神經外科意識障礙患者中應用效果研究[J]. 健康之路,2017,16(12):26-27.
[4]單瀅. 神經外科顱腦手術后昏迷患者腸內營養治療效果觀察[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14):2035-2037+2048.
[5]李俊俠. 中醫食療聯合穴位及腹部按摩預防腦卒中后便秘的臨床療效研究[J]. 中醫臨床研究,2017,9(18):26-28.
[6]陳光付. 精細護理干預預防腦卒中昏迷患者便秘的整體效果[J]. 現代醫藥衛生,2017,33(09):1404-1406.
[7]何秋月,譚秋森,何秋蘭,吳素文. 集束化護理預防腦卒中昏迷患者便秘的臨床研究[J]. 臨床醫學工程,2017,24(04):541-542.
[8]陳慕. 顱腦損傷昏迷病人鼻飼并發癥的有效預防及護理措施[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