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英

摘要:目的:分析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的原因,提出檢驗質量控制措施。方法:選擇某地區2021年4月~2021年8月微生物檢驗標本,其中包括衛生餐具、空氣、水質等作為調查對象,對300份樣本中不合格的微生物檢驗標本提出,分析標本不合格的原因,提出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措施,在8~12月使用質量控制措施,再次抽取300份樣本,對比干預前后的檢驗不合格率。結果:在質量控制前,300份標本中,衛生餐具不合格標本12份、空氣不合格標本6份、水質不合格標本5份,共計23份。質量控制后,衛生餐具不合格標本3份、空氣不合格標本1份、水質不合格標本1份,共計5份,治療控制前后的不合格標本率對比,P<0.05。結論:在公共衛生事件管理中,應當嚴格落實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措施,減少微生物標本不合格的概率。
關鍵詞:公共衛生事件;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措施
微生物檢驗技術在公共微生物標本中應用,有利于檢驗微生物標本情況,對醫院及疾控中心等單位衛生情況進行監督、檢驗[1]。微生物檢驗技術在臨床應用也能檢查各類傳染病,觀察細菌變化,掌握公共衛生情況。目前,我國部分衛生防控單位并未認識到微生物檢驗的意義,在運輸及采集標本時,沒有嚴格管理標本,導致標本不合格,無法滿足衛生檢查要求[2]。在公共衛生微生物標本檢驗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有利于降低標本不合格率,為檢驗微生物實際情況提供幫助。本研究抽取某院的微生物樣本,分析質量控制前后的檢驗不合格率,輔助衛生監督管理機構了解公共衛生現狀。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某地區2021年4月~2021年8月微生物檢驗標本,其中包括衛生餐具、空氣、水質等作為調查對象,共計選擇300份樣本,其中衛生餐具108份、空氣45份、水質47份。在同年在8~12月使用質量控制措施,同樣檢驗衛生餐具108份、空氣45份、水質47份。衛生餐具在20家酒店獲得,水質在居民區獲得,空氣在城市及郊區等地獲得。質量控制前后的常規數據對比,P>0.05。
1.2 方法
質量控制前,公共微生物檢驗標本以常規流程獲取,標本采集后,結合標本選擇對應的檢測方法,獲得檢測結果。
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措施實施包括以下流程。①以標準的方式采集標本,及時及規范的將標本送檢。嚴格按照標本采集要求,工作人員在采集標本后放在真空袋,確保采集過程中無安全隱患對標本質量產生影響。相關人員采集標本后,在標本包裝上張貼采集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標本送檢,標本沒有及時送檢,重新采集一份樣本[3]。運輸人員將樣本運輸前,對標本進行檢查,觀察包裝是否完整,確定包裝無異常后運輸。檢驗人員對標本進行核對,檢查標本是否合格,標本進入檢驗科檢驗。②對工作人員進行教育培訓。臨床需認識到標本不合格的原因,根據本院檢驗流程,展開對應的培訓。選擇責任心強的標本采集人員及標本運輸人員,對檢驗人員采樣能力及分析能力進行培訓。若微生物標本不合格的原因是檢驗人員,應當對檢驗人員進行培訓[4]。讓檢驗人員認識到微生物檢驗標本合格的意義,在工作期間主動規避風險因素,提升微生物標本的檢驗質量。一旦標本出現質量問題,檢驗人員需及時上報,將質量問題處理,樣本無法使用則重新采集樣本,保證微生物檢驗工作的有效性。③加強各個單位之間的聯系。在公共衛生微生物標本檢驗中,不僅是檢驗科的工作,也涉及地區衛生部門,檢驗科應當配合其他部門工作,在合作中促進檢驗工作順利進展。各個衛生部門加強聯系,具有清晰的責任分工,提升公共微生物標本檢驗整體質量,為政府制定的政策提供準確的數據,促進公共衛生安全順利進展。
1.3 觀察指標
分析質量控制前后的300份標本檢驗不合格率,包括衛生餐具108份、空氣45份、水質47份。合格的衛生餐具標本應當滿足《公共衛生場所標本檢驗方法》中的內容,檢查其中的細菌及致病菌數量是否合格。水質則是滿足《生活用水衛生標準》,其中無大腸桿菌為合格??諝鈾z驗則是對空氣中的細菌傳播率及傳播量進行檢查,根據《空氣質量標準》判斷是否合格。
1.4 統計學處理
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22.0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標準差(±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概率%表示,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質量控制前,300份標本中,衛生餐具不合格標本12份、空氣不合格標本6份、水質不合格標本5份,共計23份。質量控制后,衛生餐具不合格標本3份、空氣不合格標本1份、水質不合格標本1份,共計5份,治療控制前后的不合格標本率對比,P<0.05,見表1。
3討論
公共微生物檢驗不合格的因素眾多,包括樣本因素及運輸因素、人員因素等。比如,在樣本因素上,采樣工作及樣本本身具有相關性。公共微生物檢驗前,需要先獲得樣本,若想保證樣本的應用質量,需根據相關流程進行取樣,把握取樣時間及數量、樣本溫度[5]。若樣本自身存在質量問題,則無法為檢驗微生物提供幫助,還需根據規定重新提取樣本。采樣人員對樣本重度度不高,往往是導致樣本質量不合格的重要因素。采樣后需要將樣本運輸,在運輸過程中也存在眾多的風險因素,運輸過程中振蕩幅度大,樣本存在混合的情況?;蛘邩颖静杉螅谏w不嚴,包裝損壞,均會對標本質量產生影響。檢驗科涉及的檢驗儀器眾多,其中具有精密及先進的儀器,檢驗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才能正確使用儀器,提升檢驗質量。但部分檢驗科工作人員素質不強,無法根據檢驗流程開展工作,導致檢驗的標本不合格。對此,影響公共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因素眾多,多數因素屬于可控因素,采取相關的措施可處理,通過本研究結果顯示,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對降低不合格標本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
在微生物檢驗期間,應當遵循國家標準、地區標準及行業標準進行檢驗,若沒有任何標準,則要查閱文獻資料。檢驗菌株需要通過專業的儀器進行鑒定,在檢驗后標注檢驗時間及樣本情況[6]。檢驗期間,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詳細記錄檢驗結果,檢驗完成后,預防醫學專業人員溝通,若檢驗結果偏差大,需完成二次檢驗,保證檢驗結果的有效性。實驗室檢驗設備對檢驗質量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對此檢驗科工作人員應當對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及管理,使儀器處于良性的運行狀態下。檢驗科人員也要對物品及地面等進行定期消毒,這也有利于提升微生物檢驗的準確率。面對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遵循微生物檢驗制度,及時采集及運輸樣本,為檢驗工作順利進展提供幫助[7]。微生物檢驗會使用吸管及試管等工具,若使用前沒有消毒滅菌,會污染到其他微生物,檢驗質量受到影響。每次使用工具后,都要進行清洗及滅菌,在無菌環境中預防污染。微生物檢驗常用的培養基及試劑,應當保證所用的物品處于有效期,根據說明書完成各項操作。微生物培養基pH值也要適當調整,以免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8]。pH值過大及過小,均會對微生物檢驗結果產生影響。樣本采集及運輸、保存對檢驗結果準確性產生直接影響,采樣人員對微生物標本采集及保存注意事項了解不足,在采集過程中破壞標本,無法準確檢驗樣本中的微生物菌群。檢驗科還需組織專業人員學習,掌握微生物檢驗知識,促進職業進展。專業人員的教育工作對檢驗工作順利進展具有重要意義,檢驗科應當對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使樣本采集及運輸、檢驗人員均掌握質量控制方法,針對工作態度不認真,采集樣本質量差的人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針對工作認真的人員應當予以鼓勵。針對檢驗科的先進儀器設備,應當組織檢驗人員學習,使其掌握自動化及智能化設備的使用方法,為高質量檢驗微生物奠定堅實的基礎。明確微生物的標本的采集方法,保證樣本的合格率。在采集過程中,采集人員拿到標本后,應當佩戴無菌手套,將其放在真空包裝袋中進行密封保管,保持穩定的溫度,避免溫度高導致樣本發生變異,以此提升樣本采集質量。公共衛生事件往往具有突發性或者不確定性,采集樣本過程中,應當反映事件的特點,避免盲目采集樣本,避免出現無意義的微生物檢驗事件。比如,發生突發的學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及時對嘔吐物及剩菜、水進行檢驗,有利于找到所需的樣本,明確中毒原因,及時對中毒者進行救治。
綜上所述,在公共衛生事件中,微生物檢驗工作的意義重大,不僅對質量控制系統產生影響,也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及有效性。微生物需完善檢驗質量控制標準,制定微生物應急檢驗技術方案,保證突發性公共事件及時處理,為避免地區傳播傳染性疾病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張能華,陳興英,沈惠,袁春妹,金燁,畢微. 檢驗科持續質量改進活動在降低微生物實驗室彈性成本中的應用[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07):141-143.
[2]楊潤英.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微生物檢驗質量與控制管理[J]. 名醫,2021,(03):191-192.
[3]孫海麗. 臨床科室送檢微生物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探討[J].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1,38(01):114.
[4]李澤峰. 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病原菌耐藥性分析[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30(24):80-81.
[5]郝樂友. 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20,18(36):45-46.
[6]馬曉東. 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情況研究[J]. 名醫,2020,(20):71-72.
[7]馬瑞紅. 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J]. 醫藥論壇雜志,2020,41(12):151-153.
[8]李會娜. 探討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因素與質量控制措施[J]. 臨床研究,2020,28(1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