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雄,劉杜鵑,劉洋
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聯合削痂植皮術對深度燒傷患者創面愈合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
楊雄,劉杜鵑,劉洋
(吉林市化工醫院燒傷整形科,吉林 吉林 132001)
研究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聯合削痂植皮術對深度燒傷患者創面愈合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將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吉林市化工醫院收治的80例深度燒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行削痂植皮術聯合常規敷料加壓包扎封閉創面治療,試驗組患者行削痂植皮術聯合負壓創面治療技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7 d創面愈合、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7 d生活質量評分、疼痛評分及白細胞計數(WBC)、血清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治療后7 d試驗組患者肉芽生長時間、創面愈合時間、換藥頻次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后7 d生活質量評分相比治療前均顯著升高,且試驗組升高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而疼痛評分及血清CRP、WBC、TNF-α、IL-6水平相比治療前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均<0.05);試驗組患者治療后7 d并發癥總發生率較對照組降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聯合削痂植皮術治療深度燒傷患者,可改善創面愈合情況,緩解患者疼痛,抑制炎癥反應,且安全性良好。
深度燒傷;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行削痂植皮;愈合;炎性狀態;白細胞計數
臨床診斷中將燒傷分為Ⅰ度、淺Ⅱ度、深Ⅱ度、Ⅲ度及Ⅳ度,深度患者燒傷面積大,部分患者伴有感染、休克等癥狀,需要立即接受手術治療,通過植皮手術方式覆蓋燒傷創面,并將壞死組織及時切除。深度燒傷患者接受削痂植皮手術后,使用常規敷料加壓包扎封閉創面處理,效果不佳,皮膚愈合期比較長,術后容易出現感染現象。負壓創面治療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創面治療技術,其中的負壓敷料能以負壓吸引傷口,使壞死物質外流,從而促進傷口愈合[1]?,F以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聯合削痂植皮對深度燒傷患者創面愈合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為本研究的重點進行探討,并進行以下相關報道。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吉林市化工醫院收治的80例深度燒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致傷原因:電燒傷10例,蒸汽燒傷7例,火焰燒傷15例,熱液燒傷8例;年齡24~47歲,平均(35.25±1.05)歲;其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5例、15例。試驗組患者致傷原因:電燒傷10例,蒸汽燒傷8例,火焰燒傷14例,熱液燒傷8例;年齡25~47歲,平均(35.46±1.12)歲;其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6例、14例。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致傷原因、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組間存在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療指南. 燒傷外科學分冊》[2]中相關深度燒傷的診斷標準;燒傷創面完全皮化者;入院前未接受其他手術治療者等。排除標準:合并重癥慢性病者;腫瘤、精神、認知障礙患者;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等?;颊呋蚣覍俸炇饘Ρ狙芯康闹橥鈺?,且本研究獲得吉林市化工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并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削痂植皮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創面下點狀注射腫脹液,使其間隔2 cm,之后將擬定移植區域消毒。使用滾軸刀去除變性的真皮,漏出有生機的皮下組織,使用電凝刀止血,止血結束后,多次沖洗創面。皮膚移植后將涂有生長因子、抗生素軟膏的抗菌紗布覆蓋在創面上,同時檢查供皮區出血情況,及時覆蓋敷料,加壓包扎。對照組患者進行術后常規敷料加壓包扎封閉創面處理,將油紗敷在植皮處,使用醫用繃帶進行包扎、加壓,護理人員視患者創面恢復情況換藥并給予患者涂抹銀離子抗菌敷料。試驗組患者術后均采用負壓傷口治療技術治療,酒精清洗,使用負壓創面治療覆蓋膜覆蓋在手術處,確保無縫,連接負壓吸引機與引流管,調整設備負壓參數為(300±100)mm Hg(1 mm Hg= 0.133 kPa),負壓5 d后為患者更換敷料,術后采用與對照組相同的抗感染治療方案。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7 d愈合情況,包括肉芽生長時間、換藥頻次、創面愈合時間。②治療前、治療后7 d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評分量表(SF-36)[3]進行評估,滿分100分,分數與生活質呈正比;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4]評估疼痛情況,總分為10分,分數與疼痛感呈正相關。③分別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機設置為(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檢測治療前與治療后7 d血清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計數(WBC)、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④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7 d積血積液、皮片移位、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2.1 愈合情況 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7 d試驗組患者肉芽生長與創面愈合時間均顯著縮短,換藥頻次顯著減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愈合情況比較(±s)
2.2 SF-36評分、VAS評分 兩組患者治療后7 d,SF-36生活質量評分相比治療前顯著升高,且試驗組升高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而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且試驗組降低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F-36、VAS評分比較(±s, 分)
注:相比治療前,*<0.05。SF-36:生活質量評分量表;VAS:視覺模擬疼痛量表。
2.3 血清CRP、WBC、TNF-α、IL-6水平 兩組患者治療后7 d血清CRP、WBC、TNF-α、IL-6水平相比治療前均降低,且試驗組下降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CRP、WBC、TNF-α、IL-6水平比較(±s)
注:相比治療前,*<0.05。CRP:C-反應蛋白;WBC:白細胞計數;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介素-6。
2.4 并發癥 對比分析治療后7 d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例(%)]
組別例數積血積液皮片移位術后感染總發生 對照組403(7.50)2(5.00)2(5.00)7(17.50) 試驗組400(0.00)1(2.50)0(0.00) 1(2.50) χ2值 3.472 P值 >0.05
深度燒傷會導致皮膚大面積受損,人體失去微生物抵御屏障,易受致病原侵襲,且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感染現象[5]。削痂植皮術在深度燒傷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十分明顯,能夠為患者迅速建立皮膚保護屏障,并將壞死組織去除,但術后由于植皮與創口不貼合,從而導致患者愈合期較長。常規敷料加壓包扎封閉創面,需頻繁換藥,使患者疼痛加重,且創面易產生細菌,增加了創面感染的發生風險[6]。
負壓創面治療技術可以強化削痂植皮手術治療效果,通過負壓引流的方式及時清除患者皮下組織中所產生的積血、積液,使植皮與創面更加貼合,降低患者治療過程中感染的發生風險[7]。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能夠改善患者血液循環,將積血、積液引流出,緩解植皮組織下的間質張力,讓皮下組織能夠獲得足夠的營養,有助于創面恢復;在削痂植皮手術中應用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能夠讓肉芽快速生長,及時吸出積血、積液,因此患者換藥頻率更低、愈合時間更短,疼痛感減輕,更容易得到患者的認同,提升深度燒傷患者治療的配合度[8]。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7 d試驗組患者肉芽生長與創面愈合時間均顯著縮短,換藥頻次顯著減少,SF-36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升高,而VAS評分較對照組顯著降低,但將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進行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揭示給予深度燒傷患者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聯合削痂植皮治療,可改善創面愈合情況,緩解疼痛,且安全性良好。
WBC為機體白細胞,其水平升高與患者免疫功能呈負相關,當深度燒傷患者機體炎癥反應過強時,白細胞數量會急劇升高,加快病情惡化;當患者機體內皮膚軟組織遭到創傷后,TNF-α、IL-6、CRP等炎性因子被激活,釋放大量細菌,使機體感染[9]。負壓創面治療技術是通過覆蓋負壓引流敷料并通過負壓從傷口引流滲出液和壞死組織來促進傷口愈合;封閉性保護創面組織,從而抑制細菌增殖,抑制炎癥反應[10]。據上述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后7 d血清各項炎性因子水平較對照組顯著降低,提示深度燒傷患者應用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聯合削痂植皮治療,可提高其免疫功能,抑制炎癥反應,促進創面恢復。
綜上,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聯合削痂植皮治療深度燒傷患者,可改善創面愈合情況,緩解患者疼痛,抑制炎癥反應,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1] 高瑞, 李躍軍. 負壓創面治療技術在大外科領域的臨床應用進展[J]. 中華整形外科雜志, 2019, 35(10): 1041-1044.
[2] 中華醫學會. 臨床診療指南. 燒傷外科學分冊[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 72.
[3] 李俊, 李秉瑜, 劉朝杰, 等. 生命質量評價量表SF-36中國量化標準研究[J]. 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1, 32(1): 36-38, 47.
[4] 孫兵, 車曉明.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J].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2, 28(6): 645.
[5] 孫岳.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聯合削痂植皮治療深度燒傷的療效分析[D]. 濟南: 山東大學, 2017.
[6] 夏衛東, 葉媛媛, 楊銳金, 等. 早期磨削痂后負壓封閉引流治療糖尿病合并燒傷患者深Ⅱ度創面的療效[J]. 中華燒傷雜志, 2017, 33(7): 442-444.
[7] 汪輝, 彭靜, 牟世偉. 深Ⅱ~Ⅲ度燒傷創面病人削痂植皮聯合負壓創面治療技術的回顧性分析及臨床可行性研究[J]. 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 2018, 40(4): 397-400.
[8] 董兆君. vs D技術聯合削痂植皮術對深度燒傷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及創面愈合的影響[J]. 黑龍江中醫藥, 2019, 48(6): 71-72.
[9] 陳友銀, 王振華, 吳明瓏. 負壓封閉引流術聯合復方四黃湯對骨科創傷患者TNF-α、IL-6、CRP水平的影響[J]. 中醫學報, 2019, 34(4): 830-834.
[10] 袁東亮, 趙耀華, 鄧海濤, 等. 自制負壓封閉引流裝置在八例上肢深度燒傷患者腹部帶蒂皮瓣術后固定及引流中的應用[J]. 中華燒傷雜志, 2019, 35(8): 611-613.
楊雄,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燒傷整形。
劉洋,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燒傷整形。
R644
A
2096-3718.2021.07.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