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心 陳亞萍 劉 珊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貴州·黔南 558000)
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于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其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意識形態,是我們中國人民思想和精神的內核?!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指出: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祖國豐富性和卓越性的文化,激發幼兒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情感。為幼兒園提供具有開發和利用價值的元素,民間的傳統文化與幼兒所在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
貴州省是多民族、多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域,特別是水族的文化種類豐富、資源繁多,如水族的民俗節日、水書、水歌、剪紙、馬尾繡等。其中,水族剪紙是躍然于紙上的歷史悠久的水族文化。2018年5月21日,水族剪紙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次年的11月水族剪紙項目獲得保護單位資格。因此,本研究將以水族剪紙為例開發幼兒園藝術領域特色課程,培養幼兒對家鄉藝術文化的熱愛之情。
幼兒園藝術領域特色課程開發是指基于現有的地域特色藝術文化,將其納入到幼兒園課程中,能夠與幼兒園現有的教育教學活動相互銜接的課程,以便于充分挖掘地域藝術文化的潛在教育價值。例如,將水族藝術剪紙文化納入到幼兒園中,引導幼兒進行欣賞、設計圖案、動手剪貼,有利于幼兒了解水族剪紙藝術的美麗。
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水族人民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辛勞的雙手,不僅創造了自己生活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同時也創造了絢麗多彩的精神文化,譬如,水族的剪紙藝術。
水族剪紙主要服務于水族民間祭祀和水族服裝紋樣,可謂是歷史悠久。它是伴隨著服飾的需要而產生的,民間祭祀方面主要通過剪紙藝術傳達水族人民的美好向往;服裝紋樣方面主要用作于刺繡制作的各種圖案,如袖花、肩花、腰花、背帶花、鞋花等。無論是民間祭祀還是服裝,題材樣式都源于生活,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風格自然純樸。
水族剪紙的藝術特點是“以心塑型、以理塑型、以美塑型”將對大自然中各種事物的美感與體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與追求皆數灌注于剪紙作品中。雖然其結構簡單,模式單調,但因自身所蘊含的期盼,早已成為家喻戶曉觀念性地存在。通過集體的滲透性作用,深入每一個社會群體的內心深處,最終成為水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2.2.1 裁剪方式的多樣化
水族匠人的剪紙技藝精湛,隨心所欲,應變自如。精通折剪、掏剪、剪鉸、單剪、對稱剪、混合剪、刻畫等裁剪技法。正是如此,才使的水族剪紙藝術作品風格迥異,自制而成。譬如,剪紙匠人運用不同裁剪技法于一張紙上,剪紙內部花樣裝飾豐富而不繁瑣,吸收不同類型的剪紙工藝,于共性中追求個性。
2.2.2 構圖形態的獨特性
水族剪紙的創造者喜歡多層式構圖的方式,即將不同層面與空間中的各種事物表現在同一個平面中。采用交錯、透疊、相切等手法,將不同時空的情節隔開。比如,將不同平面刻畫的主人公和家禽設計在同一個的場景中,意寓著人與自然的和諧。表現出了,寄托民間美術辟邪取樣、帶來美好生活的期盼。
2.2.3 造型花樣的鮮明性
水族剪紙藝術充分體現了其含蓄寫意與自由奔放的特征,壯麗逼真的藝術技巧。所特有的夸張造型,讓人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畫面人物的喜悅心情。蘊含的民俗文化和水族符號的欣賞價值不言而喻,彰顯著水族民間藝術家最本原、最質樸、最具藝術性的文化象征。
藝術領域特色課程開發指針對幼兒園藝術領域進行的特色課程開發。在課程權力下放、課程資源開放的背景下,開發富有地域文化的藝術領域特色課程,實施幼兒園教育活動是課程改革的需要,也促進幼兒園教育向生活回歸,有利于提升辦園理念,提高教育水平,揭示了民族教育資源與幼兒園教育內容整合的必要性。
將獨具特色的民族藝術文化課程資源融入到幼兒園藝術領域教育活動中,讓幼兒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促進幼兒對家鄉的情感。通過對水族剪紙藝術文化的開發,引導幼兒自己關注、體驗、感受水族當地的特色文化。如,了解當地的特產、風景名勝、人物和風格迥異的建筑等,初步提升幼兒對特色民族文化的認知水平。
我國幼兒園越來越重視以幼兒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并且在幼兒園藝術領域活動中注重幼兒的感情、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旨在培養幼兒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樣,水族剪紙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中也要尊重幼兒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只有把握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和現實需要,才能有針對性地改善教育教學的內容和提升質量。
學齡前兒童認識世界的方式主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是直接接觸客觀事物,由客觀事物對其產生感知覺的刺激。具有體驗性、開放性的特點。幼兒園藝術領域開展水族剪紙特色課程應該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使幼兒獲得學習體驗。有利于幼兒將自己的直觀感受與學習內容有機結合,與之產生共鳴。培養幼兒對新事物的興趣,使其能夠更清晰地感知客觀事物、加深記憶、活躍思維。
幼兒園藝術領域水族剪紙特色課程的開發應考慮到水族剪紙在幼兒學習成長階段中的適宜性,以及水族剪紙藝術元素進入幼兒園藝術領域活動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滿足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剪紙藝術文化是一種兼具生活性、復合性、簡約性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并不是所有呈現的形式和表現手法都能滿足幼兒的實際需要。因此,在開展幼兒園水族剪紙特色課程之前,應對水族剪紙藝術進行詳細的篩選和再加工。使其既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道路的指標體系,又是基于幼兒發展需求下而設立的具有適宜性的優質課程。
與此同時,幼兒園藝術領域水族剪紙的特色課程開發也應考慮其安全性的原則。所謂的安全性既包括水族剪紙藝術本體所具備的安全閾限值,也涵蓋了水族剪紙特色課程開發的內容是否安全。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這意味著教育離不開生活,也不能脫離生活。生活化的原則就是要求幼兒園藝術領域水族剪紙的特色課程開發的資源從生活中選取,或者把生活中富于教育價值的剪紙資源納入藝術課程領域中,增加教學活動中的“生活性”和“體驗性”喚起幼兒已有的經驗與藝術教學活動之間的共鳴。譬如,水族剪紙中的特色建筑、蟲魚鳥獸、人物都是幼兒在生活中所經常見得到的,幼兒現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內容相協調,能夠方便教學內容的順利開展。并且,由于幼兒處于不同的生活環境導致其所具備的生活經驗有所不同,其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也略有差異。因此,應充分考慮幼兒認知水平的差異性和學習內容的層次性,構建富有層次性的生活導向活動,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發展需要。
尊重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是幼兒園藝術領域水族剪紙的特色課程開發的基本前提。追求幼兒園課程地域性的過程就是活動民族化和地方化的過程。《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在保證國家課程實施的基礎上,鼓勵地方課程建設應當適應本地區的發展,學校可根據自身的特點開發或探索適合本校的可持續發展的特色課程”。尊重地域性原則要求挖掘蘊含地方特色,和代顯性的教育資源。從本地域自然、文化和社會的角度出發,開發適合幼兒學習的活動;加深幼兒對自己生活環境的認識和了解;滲透本地區的民俗文化;培養幼兒對家鄉的感情。
幼兒園藝術領域特色課程開發時,應當以幼兒為本,即以幼兒當下的發展需要作為本體教育價值。只有這樣才符合“高度尊重幼兒,一切為幼兒著想,創造適合幼兒的教育”的新理念。因此,在水族剪紙活動時,應該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尊重其的身心發展規律。如,幼兒是否能根據自己的需要畫出圖形;能否沿著自己畫的輪廓線剪出簡單的圖形等。不僅要為幼兒準備足夠的剪紙工具和材料(根據幼兒自身的發展狀況、年齡特點、生活知識以及經驗水平)選擇準備半成品或低結構的材料。而且,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使用簡單,不要把簡單的尖銳部分對著別的小朋友,培養其良好的操作習慣。
在組織課程活動是要落實《指南》中的目標要求,遵守幼兒的年齡特征。譬如,3-4歲的幼兒可以使用剪刀沿直線進行剪裁,邊沿線與剪痕基本吻合;4-5歲的幼兒可以沿輪廓線剪出由直線構成的簡單圖形,邊沿線與剪痕基本吻合;5-6歲能沿輪廓線剪出由曲線構成的簡單圖形,邊沿線平滑且與剪痕基本吻合。
5.2.1 以主題為核心進行整合性開發
主題活動,就是圍繞組織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一個中心內容(即主題)。它的特點在于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將圍繞一個“中心”的各種分散的學習內容有機聯系起來,在異質同構中產生“共振”,例如,本研究結合園所實際情況,將搜集到的水族藝術剪紙資源,以主題活動的形式整合各種資源。首先以主題活動為核心,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的集體教學開展水族剪紙藝術欣賞和手工活動;其次,在區域活動中,投放材料相關剪紙材料或藝術剪紙作品,讓幼兒自主探索具體的操作方法。最后,將剪紙元素延伸到其他領域活動中進行綜合性開發。
5.2.2 以經驗為基點進行活動性開發
杜威認為,經驗代表著人與環境交互作用中所發生的一切,教育就是對幼兒的經驗進行改造或重組的過程。以幼兒個體體驗和其自我探究的過程為積淀,將其與幼兒的生活經驗融合起來,以幼兒的自主性學習和實踐性活動為主要內容,循序漸進地開展水族剪紙課程。教師在設計水族剪紙活動方案時應以幼兒的經驗為基點,設計小中大班活動目標的側重點各不相同。過剪紙的大班幼兒來說,如,對于已經在早期接觸過簡單的對稱剪紙的制作方法的大班幼兒而言,可以以此為經驗進行拓寬和延伸,開展“四角水族剪紙”的藝術活動,主要活動的目標應當偏向為,了解四角水族剪紙的制作方法和步驟;能夠使用剪刀沿輪廓線剪出的簡單圖形,并且邊沿線平滑且與剪痕基本吻合。
部分教學方案展示:
基本部分:
(1)回憶之前學習對稱剪紙的經驗,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之前我們學習過對稱剪紙“水族服飾”的剪法,小朋友還記得怎么剪得嗎?有哪些步驟呢?
(2)觀察剪紙作品,探討如何進行裁剪。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剪紙由哪些圖案組成?圖案在剪紙的哪些位置?
請小朋友們根據之前制作過對稱剪紙的經驗,首先想一想如何折疊四角剪紙?請幼兒說一說,動手做一做。
在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一番后,教師結合PPT邊操作邊解析折四角剪紙的步驟和方法。
請幼兒自己在剪紙上設計繪畫圖案。
(3)教師說明剪紙要求,請幼兒自己動手進行裁剪。
5.2.3 以環境為依托進行隱性開發
幼兒在環境中可以學習到非預期或非計劃的知識。如風土人情、節日習俗、各民族的價值觀等。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認知主要是通過周圍環境的熏陶與浸染而形成的。因此,幼兒園對藝術領域水族剪紙特色課程的開發中,要更多地關注幼兒周圍的環境(主要為園所內的環境創設)對幼兒潛移默化的作用,構建以環境為依托的隱性課程,讓幼兒全方位地感受水族剪紙藝術的魅力。
比如,在幼兒園各班的室內環境創設中,設置水族特色文化景觀區,張貼富有貴州水族特色元素的景觀環境。創建以水族服飾為主題的民俗科學文化區,擺放水族服飾、背帶、馬尾繡、鞋子等特色藝術作品:在美工展示區內張貼幼兒剪紙的藝術作品。

圖1:幼兒園水族剪紙主題網絡圖

圖2:幼兒園大班水族剪紙展示區
教師應轉變角色,把活動的權利交到幼兒的手中,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感知。首先,教師為幼兒提供符合幼兒這一年齡階段豐富的學習資源,以資源共享的形式,讓幼兒自由探索,發現問題。其次,教師根據幼兒探索出的問題,進行整合為幼兒搭建框架,為后期開展集體活動做準備。幼兒的好奇心非常強,喜歡拿著剪刀到處裁剪,這需要教師為其提供合適的場所,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欲望,并對幼兒的作品進行及時性反饋。營造輕松愉快氛圍的同時,可以將水族剪紙藝術技法、風土民俗與趣味創作相結合。
逐步增強幼兒對水族剪紙的興趣。最后,教師根據活動的采取參與性觀察或非參與性觀察的方式記錄幼兒活動的過程,分析幼兒的行為,以便于在后期的階段給予幼兒正確的評價和指導。
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到教師課程開發的水平相關聯;教師課程開發的水平,又與幼兒的發展緊密結合。因此,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就必須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升教師的認知水平及改善教師的課程開發理念是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要基點。幼兒園管理者和教師要有清晣的民族文化價值觀,對于水族的剪紙藝術有很清晰的認識,并且注意主流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家庭與社區合作開展的教育活動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密不可分的,并對幼兒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重要作用。如,幼兒園可以通過與家庭、社區的溝通來豐富幼兒園藝術領域水族剪紙特色課程開發的方式。在幼兒園的親子活動中,讓父母與幼兒一同進行剪紙創作,孩子在親子活動中自信滿滿,積極參與其中,創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與社區合作,以水族剪紙為基點,開展水族民俗文化交流活動,以耳目一新的方式激發幼兒對水族民俗文化的探究興趣。
水族剪紙作為水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以何種載體存在,它都無一不試論幼兒園藝術領域水族剪紙特色課程開發的本體價值。當代的教育無論是學前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折射出深邃的民族文化內涵,凝聚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地域文化的發展,需要我們在傳承文化的同時,深挖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價值,結合時代特點和需求,做到繼承和創新。針對水族剪紙文化的傳承,最好的方式是讓幼兒從小接觸和了解,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中成長,從小培養幼兒的文化自信,增強幼兒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達到傳承和弘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