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663)
公共營養學是高職高專醫藥類院校食品專業的必修課之一,也是健康管理類專業最基本的專業課程之一。這門課程是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營養與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而逐漸興起的一門課程,它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與之相關聯的學科較多,如營養學基礎、食品安全與衛生、臨床營養學等,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很廣,所涉及的知識點包括常見的三大供能營養物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類,以及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分,共同構成人體必需的常見的六大傳統營養素。
21世紀的各大學科發展迅速,與此同時,和食品緊密關聯的公共營養學也在快速的發展當中,是其中最為突出的學科之一。公共營養學在食品科學中是一門前沿性的學科,又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的綜合學科。由于膳食營養不合理造成的現代文明病大有發展勢頭,對我國居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很大威脅。鑒于以上情況,本文針對在教學過程當中已經存在的一些突出的共性問題,并結合多年來的高校教學經驗,對高職高專醫藥類院校公共營養學課程教學的理論知識、實驗教學、考核體系、日常應用等方面提出以下設想和構思。
高職高專學生目前的學情是基礎知識薄弱、思維邏輯差,而且主動性及自信心不足,在這些情況下,要想使得教學內容新穎,能夠在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情況下,并且也體現高校學科之間的交叉問題,將復雜的東西簡單化,注重知識點的應用型特點,需對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分類歸納,采用表格或者圖像的形式,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
孔丘是我國提出啟發式教學思想的第一人,而在國外,則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在國內,“啟發”一詞,源于教育家孔丘所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憤者,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憤與悱是內在心理狀態在外部言辭上的變現形式,就是說在教學前最好讓學生能夠先動腦思考問題,如果思考很長時間,學生還是不能領會,這時候再去啟發他,教育他,或者點撥他;雖然思考而且已經心領神會,但是不能夠用合適的言辭來表達,在此時再去開導,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方式的單一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尤其是單一枯燥的講課式教學,最終只會使得學生埋頭睡覺而不知時日,課堂效果可想而知。現在的高校大學生絕大部分是思維活躍的00后,雖然高職學生基礎薄弱,但是求知欲還是強烈的,如果方式得當,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按照老師要求去學習完成相應的目標任務。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了興趣,即使再簡單,也會讓人痛苦。對理論知識進行重組,盡可能采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擁有了興趣,學習就變成了一件很開心和美好的事情,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滿滿的興趣會讓人快速著手于一件事情,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渾身輕松,甚至還有一種成就感。在學科的學習過程當中,更是如此,如果能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陌生和枯燥的知識框架下,能夠饒有趣味的去學習,去主動思考問題,那將會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拓展教學內容,結合人文、歷史、日常生活等,可將各種豐富生動的實例與課程教學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
公共營養學是一門集理論和實驗于一體的學科,對于健康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除了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學習多個課時的實操課的內容,在實驗教學方面,也可作如下三方面的改進和改革。
目前,實驗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小組討論、設計性實驗、案例教學、互動教學和現場和實習等。實驗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公共營養學是重要的醫藥基礎學科,高職院校的教育非常重視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旨在培養和建立學生的探索能力和水平,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水平,完成教學目標。
如公共營養學實驗當中,我們會要求學生設計一份18歲大學生的營養午餐,要求是營養滿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而且色香味俱全。實驗過程當中,都是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有的學生擅長計算,有的學生樂于切菜,有的學生善于做副手當助理,那么整體工作的順利有序就要求學生有團隊意識,學會分工合作,學會獨立思考和仔細觀察的科學態度,不斷地領會“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境界層次,深刻感知“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這樣的實驗設計,學生往往既能學到知識,也能收獲快樂。
在理論授課過程當中,我們會采用啟發式教學的方式,而在實驗課的操作過程當中,我們也會依據教學大綱要求,不斷改進教學內容,給學生極大地空間去發揮,只要能達到教學目標即可,用這樣的方式,對于培養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來說,非常有幫助,在現有的實驗室和教學環境中,也能適當的彌補當前有的學校實驗室資源緊張,實驗器材和藥材短缺的現狀,學生能夠分組完工、也能進行不斷地交流、提問答辯的環節也有助于學生在訓練過程當中收獲實驗技能。
社會變化日新月異,技能更迭也勢在必行,對于高校來說更是如此,雖然經典的知識理論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但是也有大量的知識點還在經受時間的考驗,如同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一樣,同樣的病毒之前根本沒有過,同樣程度的考驗,全球之前也沒有過,更沒有成功的案例可用參考,所以需要摸著石頭過河。那么對于教師來說,更加需要不斷地去學習和發展,只有自己的知識更新了,才有可能讓學生收獲當下最前沿的信息和知識,這一點也是彌足珍貴,所以站在教師角度,需要按社會需求來適時培養學生,以此滿足社會需求。

評核內容 評核標準 評核方法 權重(%)課堂出勤考核為不定時點名,遲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曠課一次扣2分,扣完為止。老師給分 30課前、課中互動表現課中能夠積極回答問題,答對或者基本答對的加1-3分不等老師打分 30期末考試按照要求達到要求,按照實際情況評分改卷打分 40合計 100%
如上為相應的課程考核改革制度,雖然很多高校都有對應的考核方式和考核重點,但是很多時候都沒有執行到位,導致學生即使表現有差異但是在分數上根本沒有體現出來,長此以往,學生的惰性就會展露無遺,為了避免此類問題,可采用教考分離制度,即漫長的教學過程是考核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才是短暫的考試結果,按照一定的比例最后才給出具體的分數,并對表現優劣的學生進行適當的獎勵和懲罰,這樣的話,對于學校良好的學風建設和學生良好的作風建設很有好處,也有利于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改進教學方法調高質量。
公共營養學實驗教學分兩個部分,一是熟練運用所學會的技能獨立進行專業技能操作和實驗操作,而且能夠分析實驗結果和操作要點,能按要求撰寫實驗報告;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表達出實驗過程當中的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能夠對實驗涉及到安全性的內容進行重視。
由于公共營養學所涉及到的內容,很大部分直接與我們的一日三餐有關聯,諸如: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等,均是我們課程的基本觀點,每日人體應該攝取多少營養素,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在攝食上區別是什么,特定的人群如嬰幼兒、孕婦或者老年人等,在飲食上應該注意什么問題等等,都是公共營養學重要的組成內容。隨著我國居民營養狀況的改變,國家通過營養調查分析后及時調整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如對于一般健康成人來說,2007年的中國居民營養膳食寶塔中每日食鹽的用量是6 g。
我們在飲食的時候,可以不斷地借鑒課程當中的觀點和建議,將無形的理論知識直接轉化為具體的日常行為,這樣可以極大程度促進我們的健康。
在上面幾點探究反思當中,我們還是得以公共營養學這門課程為基礎,在了解它的特點的情況下,以學生為本,以社會需要為方向,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之外,還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實驗操作技能,通過良好的合理的教學考核體系進行鞭策,并且鼓勵學生在日常的生活飲食當中去應用,進而使得教學處于良好的循環之中,學生也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公共營養學課程的改革是一項十分有挑戰性的工作,其目的是使學生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醫藥院校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