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 江蘇·徐州 221000)
近年來,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具體實施,我國社會經濟呈現前所未有的發展局面。酒店業服務創新在后疫情時代成為在激烈的競爭中制勝的法寶。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創新型課程開發是適應酒店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在探索創新型課程開發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本文將從實踐角度總結課程開發的經驗,以期對今后的課程開發工作提供較為規范的路徑指引。
課程開發是指根據需求分析,制定課程標準、學習內容、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方式、教學評價等的工作過程。從職業院校課程開發、設計和實施角度來分析,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課程開發成果,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學材資料等;二是課程設計與實施,包括課程設計、課程內容的選擇、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程評價等。
徐州技師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緊緊把握區域酒店業發展趨勢,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課程改革為內驅力,邀請合作酒店、技術專家預測酒店業發展對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及期望,對酒店管理專業所需知識能力素質分解,設定指標內涵,與酒店管理專業服務的領域及就業崗位的知識能力素質相匹配,以此確定創新型課程開發的具體實施方向。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得出目前畢業生薄弱而企業希望加強的某種能力或素養,通過創新型課程開發,使其真正能夠為企業為學生服務。
校企合作創新型課程開發是一個動態過程。首先,應建立起課程開發的管理機構,負責課程開發的監督和協調。其次,對于課程開發的主體即教師要充分地賦權,通過激勵評價機制促進他們積極參與創新型課程開發。同時,課程開發要在充分滿足企業利益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完善企業參與機制,使創新型課程真正為企業服務。最后,校企雙方在良性互動的基礎上,進行課程開發的深度合作,達成校企雙方的合作共贏。
此外嘗試建立“雙導師”制,創新型課程開發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品質、服務意識、綜合技能、創新能力為出發點與落腳點,由學校導師與酒店專家協同培養學生,能夠更好地為企業發展儲蓄專業人才和后備干部。通過引入高素質、高技能酒店行業導師,有組織、有計劃地實行“導師制”教學,全程介入學生培養過程,通過創建校企合作校內外生產性實習實訓示范基地,以“學生主體,任務趨動”工學項目派遣實訓為模式加強職業專門技術能力和職業關鍵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質與酒店企業需求的契合度,最終在校本課程開發方面,形成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完整系列的課程資源,建成共享型校本課程教學資源庫。
具體流程、路徑如下:

圖1:創新型課程開發的流程、路徑
目前校內酒店管理課程體系可以分為三大塊:基礎理論型、技能型、素養型。目前課程體系下大多為技能主體課程,如餐廳服務、客房服務、前廳服務等,其中涉及服務意識、綜合素養的內容偏少;純素養類課程只有酒店服務心理,而酒店服務心理的課程內容單一、脫離實際,已經難以適應酒店業的實際需要。服務意識與綜合素養課程的開發,本身就是課程體系內容的創新。
有特色的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庫應形成來自酒店一線的大量實際案例,而我們現有的前廳管理、餐飲管理、客房管理的案例大多來自書本而且更新速度較慢,有的案例早已被淘汰。課程教學的主旨是教學做合一,針對學生的案例也應該來源于實際,為此我們在創新型課程開發專業委員會的指導下,借助合作酒店的力量,搜集與其相關的典型案例,形成專門的“服務意識與綜合素養”教學案例資源庫。
課程體系應遵循著循序漸進原則,前后課程有所銜接,將關聯性知識融會貫通,最終達到課程教學的根本目的。而目前的課程體系割裂現象較為明顯,缺乏相關的訓練來達到核心課程的提煉、核心課程與基本課程的融會?!胺找庾R與綜合素養”的創新型開發,正是基于此彌補短板。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創新型課程開發應該定位于雙創新,不僅僅是在開發流程、開發路徑上的創新,更重要的是開發理念和內容上的創新。為彌補以往課程教學體系所存在的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開發特色:
第一,進一步完善創新型課程開發流程和路徑。引入“雙導師”制,成熟的校企合作平臺孕育出優秀的“雙導師”教學團隊,企業專家根據自身職業特長,與學校導師“一對一”或“多對一”進行組隊,協同課程開發和教學實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接受信息反饋,調整方案,革新技巧,逐步完善課程資源,特別體現在雙導師“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樣”以及為此而孕育的具體工作方法。
第二,以“服務意識和綜合素養”為創新型課程開發的目標課程,編制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由校企雙方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
第三,提取、提煉來自實際工作情境的典型案例。以任務驅動法為教學模式,在模擬工作場景中通過解決實際工作問題、完成工作任務,來全面提高學生的服務意識和綜合素養。
第四,“服務意識和綜合素養”教學案例采用中英文形式。課業評價中將英文會話水平作為本課程的評價指標之一,以外部驅動迫使學生迫切提高自身酒店口語會話能力。
第五,突出過程考核,構建校企多元評價體系。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下,校內分階段分模塊考核應當作為主體考核形式,同時企業現場實戰考核作為課程答辯性考核,主要考驗學生對本課程的總體把握和靈活運用能力。服務意識和綜合素養因創新型課程的特殊性,考試結果不以分數計算,而是將分數轉化為“星級評定”,為學生頒發相應的等級證書,此證書可作為今后校內實習招聘的重要認定依據,以此來鼓勵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在為企業開展“服務意識”培訓中也可以采用這種認定方式,在校企合作酒店進行推廣,作為企業評選“星級員工”的依據,使創新型素養類課程培訓盡快得到行業內的認可。
第六,校企雙方共同開發教材,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庫。根據筆者調查,素養類課程在教材資源方面一直是空白,開發“服務意識與綜合素養”教材是此次課程改革的重點。目前我們與合作酒店共整理了50個案例,涉及禮賓服務、前廳接待、客房預訂、客房服務、客史檔案、公關營銷、前廳銷售、客人投訴、客房服務、餐飲服務共10個模塊、25項任務。通過對這些模塊、任務、案例進行再加工,能夠反映酒店一線的實際工作場景,形成服務意識與綜合素養的核心教材。
創新型課程開發的企業需求調研、課程標準編制、課程結構分析、典型工作任務提煉、學習項目設計、教材開發等都是專門化的技術性工作。由于水平所限,離開發技術的專門化還有一定距離,還需專家的指導才能更好地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調研問卷、課程計劃、課程標準、任務方案、教材資源等是課程開發應有的產品。這些產品已有相對穩定的格式和內容,目前創新型課程開發所出產品在科學性、邏輯性、廣度、深度上還有待提高。這些產品還需再今后的實踐中不斷去優化、不斷去創新,形成精品、創出品牌。
在校企合作創新型課程開發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諸如經費不足、參與意愿不強、工作時間沖突等問題,這些暴露的依然是校企合作中的頑固問題。
筆者認為要更好地進行課程開發,使校企合作落到實處、產生實效,需要建設一個校企合作的數據化平臺,由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進行經費和人員管理,有專門的項目業績考核的校企合作平臺。同時,數據化平臺還能更好地分享校企雙方的教學資源?!盎ヂ摼W+”時代,構建在線課程,可以有效解決校企雙方時間沖突的問題,增加學生課程學習的新鮮感與參與意識。條件成熟時也可同時開放為校企合作單位的員工在線培訓,一定程度上節約了酒店的人力資源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