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冉冉 錢 淼 黃列玉
(貴州醫科大學醫學人文學院 貴州·貴陽 550025)
2020年5月教育部實施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并提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課程思政建設是指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各類課程之中,并以隱形教育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如何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將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有效結合的同時又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這些成為全國高校教師思索的主要問題,這也表明新時代的教育發展已為高校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不可否認課程思政教育作為新的教育方式,在全國高校中也才剛剛起步,因此不少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還處于探索階段。本文以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實驗心理學》課程為例,對其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進行初步的探索,為應用心理學專業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提供有價值的借鑒與參考。
《實驗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專業基礎課,是以科學的實驗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和行為規律的學科,是將實驗研究的方法應用于心理學各個領域的一個心理學分支,更是心理學教學和科研不可缺少的學科和各門心理學的基礎。《實驗心理學》有其獨特的學科屬性,這是因為它是自然學科與人文學科的交叉學科,其學科屬性的復雜性表明實驗心理學既要體現自然科學之要求又要體現人文學科之素養。然而作為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之一,《實驗心理學》的課程思政教學還存在不少的弊端,主要體現在:第一,缺少思政元素。課程思政通過價值引領培養學生的社會政治認同、文化認同與思想認同,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驗心理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它同時含有自然科學的知識與人文科學知識的體系,然多數教師以自然科學知識導向為主體忽略價值引領,缺乏德育內容以及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第二,教學方法不靈活。教學方法上以“滿堂灌”的授課方式為主,缺乏互動性與參與性。育人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課堂,用足課堂,以學生易接受的、新穎的教學方法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做到育人與育德的相結合。第三,思政與專業知識結合有縫隙。課程思政并非是脫離專業知識主講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依靠教育工作者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育德理念。但不少教育工作者為完成課程思政的教學要求,生搬硬套思想政治內容,導致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內容的脫節,使學生產生厭煩的學習情緒。
根據《實驗心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目前存在的弊端,及在遵循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下,本研究對高校教材《實驗心理學》每一章節的課程思政元素進行提煉與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具體見表1。

表1:《實驗心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表1的每章節的課程思政元素均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提煉出來,并確立相應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教學方法采用講授與教學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在講授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并通過教學活動如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練習題等方式進行鞏固與提升,以增加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與參與性。
堅持立德樹人是全國各大高校的立身之本,而課程思政則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課程思政建設是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疊加,是將思想政治教育揉進課程教學的每一個方面,并且在教師的引領之下使學生自覺加強思想政治修養并提高政治覺悟,它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引領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
《實驗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因其學科屬性的復雜性使不少教師偏重專業知識的講授而忽略思政元素的挖掘。本文遵循實驗心理學教材的章節順序,提煉每章節中的思政元素,樹立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互動性,在活潑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專業知識與價值導向的協同發展,為應用心理學專業的相關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