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 廣東·廣州 510006)
金子美鈴,原名金子照。明治36年(1903年)4月11日出生于日本山口縣大津郡仙崎村(現長門市)。從1923年開始,金子美鈴一邊在書店工作,一邊給雜志投稿。彼時日本“童謠運動”蓬勃發展,她將作品投稿給當時的四份雜志《金星》、《童話》、《婦人俱樂部》和《婦人畫報》,均被采用刊登。《童話》的選者西條八十寫選后感而道:
“在大人作品里,金子小姐的《魚兒》和《打出小槌》吸引我。雖然在選字和調子方面還有不少地方我并不滿意,但是一種暖暖的人情味包容著全體作品似的。這感覺跟英國女詩人Christina Rossetti的作品一樣。閨秀詩人全無的今天,希望金子小姐會努力下去。”西條八十的賞識打開了金子美鈴在日本童謠領域的活躍局面。然而,這位“童謠詩的彗星”在文壇活躍了五年之后,因復雜的家庭狀況、不幸的婚姻、無辜染上的疾病,于昭和5年(1930年)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生命,年僅27歲。其逝世不久,日本陷入戰亂,童謠的黃金時代也隨之結束。
佳人雖逝,但好的作品沒有被埋沒。戰后,詩人矢崎節夫在早稻田大學求學時,偶然讀到了巖波文庫出版的《日本童謠集》中金子美鈴的作品——《大漁》,他心生喜愛,之后便開始了尋找美鈴其余作品的漫漫長路。終于歷時16年的不懈尋訪,于1982年6月得以與美鈴的弟弟上山雅輔會面,見到了美鈴托付弟弟保管的三本手抄詩稿,共512首。1984年,日本JULA出版局以遺稿為藍本正式出版了《金子美鈴全集》。她的詩歌深受讀者的喜愛,并于1996年4月選編進了日本小學教科書,現被譯成多種文字溫暖著不同國家的人們。
目前,部編版與人教版小學教材中的外國作品里俄國、美國、法國、丹麥和意大利的作品居多。相比之下,日本文學作品的收錄則相對較少,但在為數不多的日本兒童文學作品中,金子美鈴的作品仍占據著一席之地(參見表1),這也從一定意義上體現了金子美鈴在兒童文學領域的地位及重要性。

表1:選入人教版和部編版教材的日本兒童文學作品
在匯總整理國家圖書館、廣州圖書館等各大圖書館館藏數據的過程中發現,新星出版社在2007年就已經關注與出版金子美鈴的作品《向著明亮那方》。之后,《一個接一個》于2016年11月被編入小學語文部編版一年級下冊教材,此后的2017年便迎來了金子美鈴作品的出版高峰,童詩《一個接一個》逐漸受到各大出版社的青睞。此外,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等出版社也多次出版金子美鈴的其它作品,如《向著明亮那方》、《星星和蒲公英》等。可見教科書對課外讀物的出版起到了引領與推動的作用。
而從當當網2015年以來部分課外兒童詩集中收錄的金子美鈴作品的數據來看,我們發現在被收錄的為數不多的日本兒童詩歌中,金子美鈴的詩歌占比最大。不僅僅是單獨成冊的專著,金子美鈴的作品中作為篇章被收錄至課外兒童讀物、兒童詩集當中的童詩也不在少數,由此我們也能夠感受到國內大眾對金子美鈴及其作品的關注度與認可度。
從研究的年份來看,國內對于金子美鈴及其作品的研究主要是從2004年開始,2010年起便進入了一個上升期。尤其是2015年以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起金子美鈴和她的作品。
從研究的角度來看,大致可以將目前的研究成果分為四大類:一是結合金子美鈴的生平和詩歌的內容分析其詩歌特點、創作風格的研究;二是將金子美鈴的詩歌與其他作家的詩歌進行比較的研究;三是分析金子美鈴所創作的童謠的譯本的研究;四是分析金子美鈴所創作的童謠的教學相關的研究。其中,從第一個角度來研究的成果占比最大。
在這一部分的研究中,主要可以分為兩種傾向:一種是從金子美鈴的生平出發對其詩歌進行研究;而另一種是從金子美鈴的作品出發來對其生平經歷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從金子美鈴的生平出發對其詩歌進行研究,如王念燦《論金子美玲詩作的寂寞心結》(閩南師范大學學報,2019)分別從金子美鈴的“故鄉”和“童年”這兩個角度來分析金子美鈴詩作中的寂寞感等。
從金子美鈴的作品出發對其生平經歷進行探討,如王盈盈《童謠中的“孤獨”和“悲傷”——試論金子美玲的自殺原因》(吉林大學,2013)從金子美鈴的童謠入手,通過分析其512首童謠詩歌整體的主題思想等要素,分別解讀與金子美鈴密切相關的五個人,其中包括她自己、父親金子莊之助、母親美智、導師西條八十以及丈夫宮本啟喜,并以此來試著推斷其自殺的原因,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從這個角度來研究的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劉瓊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香——劉御與金子美鈴童謠創作藝術風格比較》(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將中國現代著名兒童文學家劉御和同時代日本著名女詩人金子美鈴所著的兒童詩歌結合起來相對比,結合具體的詩歌內容分析二者創作風格的異同點,使我們對金子美鈴的童謠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其中,二者的共同點為童真童趣、故鄉情懷、孤獨以及奮力抗爭的姿態。而不同之處在于,劉御重在寫實,金子美鈴則重在寫意抒情。
總體而言,這一部分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其中有例如趙苑辰《關于<金子美玲童謠全集>中起點文本向目標文本轉換的研究——基于目的論》(沈陽師范大學,2019)基于翻譯目的論,以《金子美鈴童謠全集》的漢譯本為研究對象,研究和分析源語文本和目標文本之間轉化整合的過程,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了若干與翻譯方法相關的結論,也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在金子美鈴所創作的童謠的教學相關研究中,如廖春艷《基于金子美玲兒童詩的小學詩歌教學初探》(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金子美鈴的兒童詩歌為例,分析了小學兒童詩歌教學對培養少兒邏輯思維以及想象力等思維能力的積極作用;張偉《濃濃的溫情潺潺的淚——金子美鈴兒童詩特色及教學價值》(語文教學通訊,2020)則通過解讀金子美鈴的童謠來感受其童詩的特色,并針對金子美鈴的詩作提出了一些教學相關的方法論,包括用朗讀教學生欣賞、激發學生想象力等。
綜上所述,隨著對金子美鈴及其作品的研究的深入與發展,學界漸漸開始了解這位“日本童謠詩人中的巨星”,并且也為之后的研究者們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但同時我們也能夠發現一些問題:(1)目前關于金子美鈴的研究成果依然較少,并且大多數學者都在研究金子美鈴及其詩歌特點和創作風格,而對其童謠的譯本、教學價值等其他方面的研究則較少涉足。(2)研究者多為“兒童文學研究者”,尚未引起“日本文學研究者”或“日本文化研究者”應有的關注。熱切期待今后能夠有更多以更好的切入點來進行研究的成果。
金子美鈴的作品常運用多樣化的視角和多種修辭手法,通過對細微事物的觀察和把握,將簡練而淺顯易懂的語言與現實中無法表達的豐富情感相結合,既充滿童趣又富含哲理,兼顧內容與形式,對于兒童啟蒙有著不一般的文學價值和審美價值。她第一首被選中刊發的童謠《大漁》:朝焼き小焼だ/大漁だ/大羽鰮の大漁だ/浜はまつりのようだけど/海のなかでは/何萬の鰮のとむらい/するだろう/
跳出了常態化的眼前事物,在人們都慶祝著大豐收的時候,她默默為沙丁魚們的葬禮進行禱告,賦予沙丁魚們以人格,以孩童般澄澈的視角與大自然對話,帶給讀者童話般的感受。
還有《玫瑰小鎮》中,“玫瑰小仙子隔著窗子,伸展小小的金翅膀,正跟鄰居說著話。”同樣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個藏在森林某處的精靈王國。
除了擬人,金子美鈴也擅長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如《金魚》中寫道:“金魚呼吸的時候/吐出一顆顆美麗的寶石/就像童話里那個可憐的女孩一樣。”將金魚呼出的泡泡比作寶石,輕描淡寫間為一張普普通通的白色畫面染上鮮艷的色彩,一副夢幻而有生氣的動態圖呈現眼前。然而眼前的美卻讓她想起了《海的女兒》里那條善良純潔的、執著追求自己的愛情和理想的小人魚,這或許與金子美鈴的現實經歷分不開。
她的作品還常常表現出對于弱小事物淡淡的憂傷。她既歌頌大海的賜予、天空的廣袤、月亮的光芒,又以關懷的目光觸碰小魚、星星、花兒、小草和未融的積雪。上の雪/さむかろな/つめたい月がさしていて/下の雪/重かろな/何百人ものせていて/中の雪/さみしかろな/空も地面もみえないで/
表面上看描寫的是雪,實際上是“以雪喻人”。她看到了上層階級身處高位而“不勝寒”;看到了中層階級“不高不低”的無奈,更看到了底層人民身上肩負的重擔和勞累。
西條十八在《下關一夜——追憶逝去的金子美鈴》中寫道:“這位年青的女詩人,論作品,有著絲毫不遜于英國的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華麗想象,而她給我的第一印象卻是像個后街小商店的女店主。不過,她容貌端莊,眼睛像黑曜石一樣閃著深邃的光芒。”金子美鈴的童謠曾被日本媒體稱為“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其現實價值可見一斑。2020年新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給中國乃至世界帶來沉重打擊。與此同時,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值此成就與問題相生、交流與沖突并存的時代,研究金子美鈴及其作品無論是對于兒童還是成人、人類或是自然、中國以及世界都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