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彬彬 王 巖
(三峽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宜昌 443002)
守門員一直是足球運動中尤為重要的一個位置,守門員水平能力的高低是決定一場比賽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對守門員來說防守點球的能力也格外重要,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一記點球就可以打破僵局決定比賽的走勢和勝負,因此提高五人制守門員防守點球的能力,對比賽成績至關。
五人制足球比賽中因為規則的限制,會出現兩種點球的形式,這就使得點球在五人制足球比賽中出現的頻率大大增加。比賽中,一球隊在本方罰球區內犯有任何可被判罰直接任意球的犯規,會被判罰球點球(如圖1所示,以下簡稱為小點球)。第一罰球點距離球門線有6米,規則要求防守方守門員必須位于本方兩球門柱之間的球門線上進行防守,不可以提前出擊封堵。
如隊員犯有本方的第6次累計犯規,而犯規地點在對方半場或本方半場介于通過第二罰球點的假想平行線與中線之間的區域,該任意球在犯規方半場的第二罰球點踢出,第二罰球點距離球門10米(如圖1所示,以下簡稱為大點球)。如果隊員犯有本方的第6次累計犯規,而犯規地點在犯規方半場球門線和通過10米的假想平行線之間、罰球區之外的區域,則對方可選擇在犯規地點或第二罰球點踢直接任意球。通俗來說就是每隊上下半場各累計5次犯規,從第6次犯規開始判罰大點球,大點球不可擺設人墻。

圖1:點球罰球區域示意圖
從進失球統計得知,在198場比賽1822個總進球數中出現60個大小點球,場均0.3個。這個數字相比十一人制足球中出現點球的概率相對較高。在60個大小點球中大小球的出現次數基本上為各50%左右,其中大點球的進球率為41%,相比小點球82%的進球率,大點球的進球難度較大,原因是10米的距離射入2米高3米寬的球門,還要越過守門員的防守,這對罰大點球隊員的腳法和心理素質是極大的考驗。反之小點球的進球難度就小很多,由于射門距離縮短至6米,守門員只能在門線上進行防守,這么近距離的射門守門員幾乎很難作出第一反應的撲救,這也是小點球進球率這么高的主要原因(見表1)。

表1:大小點球進失球情況統計
沒有人墻的幫助,大點球就是罰球隊員和守門員之間的1對1較量。大點球的防守方式是成功防守大點球的關鍵所在,守門員選擇不同的防守方式以及合理的運用動作技術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大點球在離球門線正中10米的位置罰出,規則允許守門員只要離罰球點5米的距離在禁區內任意位置進行防守。從圖表2統計得知,守門員在防守大點球時主要采用五米區單膝跪地、門前一小步半蹲、中間半蹲這3種防守方式。五米區單膝跪地式運用最多,門前一步準備方式,被進球的幾率較大,中間半3蹲式成功率較高(見表2)。

表2:大點球守門員防守方式統計
3.2.1 五米區單膝跪地式
如圖1所示,在罰球隊員觸球的瞬間,守門員移動至離第二罰球點5米的位置,橫向單膝跪地或者單膝半跪,雙臂自然打開放置與身體兩側,同時雙臂作前擺姿勢對抗來球,重心向前,面向來球。五米區半跪的方式在比賽中使用率最高,防守成功率高達64%。這種方式有效的減小了罰球隊員打門的角度,使防守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優點:類似于出擊的動作對球進行封堵,離球較近,同時擴大了防守面積減少了射手的射門角度;并且還可以從門前逐漸往外出,對罰球隊員造成行為上的迷惑,當觸球射門的時候再固定身形,會對罰球隊員造成心理壓力。缺點:防守的守門員需要強大的勇氣,離球更近意味著被球擊中身體的概率大大提高,同時身后空檔變大,守門員要時刻盯著球注意來球的情況,如果守門員膽怯或是閃躲不建議使用此技戰術。對體型越高大魁梧的守門員會更有利,擴大防守面積。守門員此時處于被動狀態,對射出的球不好作主動反應。
3.2.2 門線前一步半蹲式
如圖2所示,守門員站于門線前一步的位置,兩腿分開,屈膝半蹲,雙臂曲肘置于胸前,重心前傾,注視來球作出撲救動作。優點:射門距離較遠,守門員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做出反應來進行撲救,對于來球可以作出精準的判斷。缺點:留給罰球隊員的角度會較大,封堵面積會變小,這樣對方也會有足夠的選擇和空間來射門。雖然離球較遠,但是對罰球隊員的壓力較小。所以選擇這種防守方式的守門員在本聯賽中不在大多數,但是反應快與爆發強的守門員可以選擇。
3.2.3 門線與禁區線中間位置防守
如圖3所示,準備的姿勢與門線前半蹲式相同,唯一的區別在于將防守位置提前到第一罰球點與門線中間左右的位置。優點:較好的站位,可進可退選擇多。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是前進或者后退,選擇適合自己的位置,機動性比較強,還可以起到迷惑對手的作用。守門員可以控制的范圍比門線前位置相對大,臂展長腿長的守門員會有優勢。缺點:縮短了與球的距離,需要守門員有較快的反應和移動能力,對移動時機的把握要求比較的高。
數據統計顯示單膝跪地猜一側和中間半蹲準備的成功率更高,單膝跪地猜一側和橫劈式猜一側使用率更高。從數據來看,防守成功率不高,小點球的防守難度較大,守門員基本處于相對被動。選擇合適的防守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防守成功率。撲出點球是非常值得興奮的一件事,對于點球來看無論是十一人制還是五人制來說,還是要選擇性的猜測一個方向,很難憑借守門員的反應來進行防守。選擇性的猜測一方是點球的概率學,方向問題需要猜測和預判,如果方向錯誤那就是無濟于事(見表3)。
4.2.1 直立猜一側
如圖4所示,在罰球隊員觸球的瞬間,身體直立,雙手自然打開,雙腳與肩同寬保持微屈,面向前方往一側迅速橫向移動。優點:防守一側的縱向面積大,重心在上面有利于撲救一側上下兩個死角的球,由于重心較高能夠快速移動。缺點:因為重心高,對于稍微有偏差的來球很難作出動作。
4.2.2 單膝跪地猜一側
如圖5所示,在罰球隊員觸球的瞬間,面向前方往一側迅速橫向移動,單膝跪地或者單膝半跪,雙手打開擴大防守面積,重心向前,核心收緊。優點:單膝跪地可以撲救一側不僅僅是下死角還可以用手和身體擋住上角,只要方向對了球不在上死角很大幾率是可以將球擋出的所以說使用幾率是最高的。對于半高球的防守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一側的中下面積被封的很死如果猜中就很有可能撲救成功。缺點:重心從高到低作出單膝跪地的動作的時間相對較長,需要很好的下肢力量和移動能力。上面留的空間太大,打到上角雖然可以用手但是反應時間較短,而且一般為了更好的封堵下面大多都是手在下的來不及向上做撲救。
4.2.3 橫劈叉式猜一側
如圖6所示,在罰球隊員觸球的瞬間,面向前方往一側作單腿橫劈叉動作,劈叉腳伸直,輔助腳跟上,重心向前,雙手順勢打開擴大防守面積。優點:橫劈叉式擋球是五人制足球守門員常見的封堵動作,相比單膝跪地式對于地平球的封堵更快更有效,更利于撲救地平球,同時身體和手還可以擴大防守面積。缺點:對于上角的高球基本上算是放棄了因為重心已經到地上來了,當作出動作后防守面積較單膝跪地式相對更矮一些,對守門員的柔韌性和動作的完整性有一定要求。
4.2.4 中間半蹲準備
如圖7所示,一般守門員防守點球的初始站位,守門員站在球門線正中央作好準備姿勢。雙膝微屈,雙手自然張開放置身前,注視來球并作出撲球動作。優點:利用極快的反應或是下意識的反應去對球進行撲救,可變動的系數較大但是十分困難。優秀的罰球隊員在罰出點球的那一刻前會觀察守門員的動態,如果此時守門員提前移動了,罰球隊員可以輕松將球踢向異側,以不變應萬變在原地未動就會帶給罰球隊員迷惑不知往哪踢,就選擇中路方向,這也是中間半蹲式防守成功率較高的一個原因。缺點:對守門員的反應能力要求極高,同時對身周空檔的防守非常有限,有球速基本上就進。
4.2.5 倒地撲球猜一側
如圖8所示,在罰球隊員觸球的瞬間,向一側作出倒地撲球的動作,重心向前,身體不要后仰。優點:和橫劈叉式類似,優勢也是在低平球上。對于剛接觸五人制足球或是從十一人制足球轉五人制的守門員運用較多,原因是不了解五人制守門員防守技術特征以及十一人制足球養成的習慣。缺點:要求重心低,倒地撲球速度比橫劈叉式要慢,所以使用較少。對于半高球防守相對困難。
在五人制足球超級聯賽中大點球的進球率為41%,小點球的進球率為82%,大點球相對于小點球更有難度,對于五人制守門員來說防守大點球的成功率更高。
守門員在防守大點球時主要采用五米區半跪式、中間半蹲式、門前一步半蹲式三種防守方式,其中五米區單膝跪地式運用頻率最高,中間半蹲式防守成功率最高。
守門員在防守小點球時主要采用直立猜一側、單膝跪地猜一側、橫劈叉式猜一側、中間半蹲、倒地撲球猜一側五種防守方式,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單膝跪地猜一側方式,防守成功率最高的是中間半蹲方式。
在防守點球的時候守門員需要十足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念,通過日常訓練和比賽中積累自信。在一對一的情況下,罰點球的球員承受的壓力遠遠大于守門員。教練員應在防守點球前給己方守門員排解壓力且可以提供建議,防守成功時給予守門員鼓勵,如未防守成功也不要過多指責,場下再來總結。守門員和教練在比賽前搜集對手情報,分析判斷球員的類型,掌握對方罰球的數據,了解可能主罰點球隊員慣用腳法、射門特點及射門方位可以大大提高守門員的防守成功率。守門員應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防守方式,采取不同的策略。在球員射門前改變防守位置、門線上左右晃動、偏離中心讓出一側空檔等方法來爭取迷惑罰球隊員,作出錯誤的選擇,將被動轉化為主動。在訓練中加強自身防守點球的能力,當然,教練員應給予守門員練習不同的點球防守技術,不要單一只練一種方式,要全面發展。無論使用何種方式,每次都想成功是不現實的,經驗是防守球點球的無價之寶,守門員應不斷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