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霞
(河南省信陽市中心醫院 信陽464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好發于20~50 歲人群,為骨科常見疾病,臨床多見以腰腿疼痛等主要表現,對患者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2]。 保守治療無效時需及時行手術治療,同時配合早期康復功能鍛煉以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腰椎功能恢復[3]。 但因常規護理干預局限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對腰椎功能鍛煉依從性較差。 因此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至關重要。 本研究選取我院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94 例,旨在探討微信隨訪聯合信息-知識-信念-行為(IKAP) 理論的臨床應用價值。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8 月~2019 年2月收治的94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依照入院順序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47 例。 參照組男29 例,女18 例;年齡37~64 歲,平均年齡(49.98±5.11)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5 例、初中及高中12 例、大專及以上10 例。研究組男28 例,女19 例;年齡38~65歲,平均年齡(50.12±5.03)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6 例、初中及高中12 例、大專及以上9 例。 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均衡可比(P>0.05)。 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經臨床表現、X 線等影像學資料檢查確診;具有手術適應證;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精神障礙性疾病;認知功能不全;合并嚴重感染;惡性腫瘤。
1.3 護理方法
1.3.1 參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皮膚護理、心理護理、用藥護理、飲食管理等,術后指導患者進行腰椎功能鍛煉,出院時給予常規出院指導,定期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功能恢復情況。
1.3.2 研究組 在參照組基礎上采用IKAP 理論聯合微信隨訪護理干預。(1)成立護理小組:由3 名具有微信隨訪護理干預經驗護士,1 名護士長,1 名骨科主任組成,均通過IKAP 理論培訓考核。(2)信息干預: 由護理小組成員制定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需求調查問卷, 了解患者各項需求, 包括疾病相關知識、術后注意事項、飲食禁忌、術后腰椎功能鍛煉必要性等問題,并針對性給出解答。住院期間1 次/周,
20~25 min/ 次; 出院后通過微信隨訪進行溝通,1次/周。(3)知識干預:由護理小組成員組織建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微信群,定期在群內發送文字、圖片、 視頻等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癥疾病及康復鍛煉相關知識。(4)信念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因手術創傷,疾病相關知識缺乏,擔心功能鍛煉動作不到位等,導致治療依從性低,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功能鍛煉重要性,耐心細致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包括腹肌鍛煉、倒退走路、腰背肌鍛煉、直腿抬高,直至患者熟練掌握功能鍛煉各步驟。同時,功能鍛煉過程中肯定患者鍛煉效果,不斷鼓勵患者,提高治療積極性并使之轉化為行動。(5)行為干預:護理小組成員定期在微信群進行健康宣教,指導患者飲食、用藥及日常生活護理,因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易復發特點,應告知患者日常工作、生活中應避免久坐、久站及彎腰活動,不可肩負重物,堅持功能鍛煉,發現不適需及時就診。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腰椎功能鍛煉依從性。患者腰椎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定內容由腹肌鍛煉、倒退走路、腰背肌鍛煉、直腿抬高等4 個方面進行測評。完全依從(>3 項),部分依從(2~3 項),不依從(<2項)。 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2)干預前、干預3 個月后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評估兩組自護能力,分值范圍0~172 分,分值越高自護能力越好。(3)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 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評估,分為非常不滿意19~37 分;不滿意38~56 分;一般滿意57~75 分; 滿意76~95 分; 非常滿意95分。 滿意度=(一般滿意例數+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功能鍛煉依從性情況比較 研究組功能鍛煉依從率為95.74%, 高于參照組的80.85%(P<0.05)。 見表1。

表1 兩組功能鍛煉依從性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干預前后ESCA 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ESCA 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3 個月后,兩組ESCA 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ESCA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ESCA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研究組參照組47 47 30.100 20.650<0.001<0.001 t P干預前 干預3 個月后 t P 80.45±8.37 80.29±8.56 0.092 0.927 145.59±12.25 122.44±11.07 9.612<0.001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3.62%,高于參照組的76.60%(P<0.05)。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椎間盤由中心髓核、上下軟骨板、四周纖維環組成,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與年齡密切相關,隨年齡增長,機體纖維環強度減小,髓核水分減少,椎間隙狹窄,引起椎間盤退行性變,導致日常活動受限[4~6]。 髓核摘除術為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常用術式,但手術對脊柱穩定性造成一定影響,術后需結合功能鍛煉,以提高治療效果[7]。 因此,采取有效護理干預手段,激發患者治療積極性,對提高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具有重要意義。
微信隨訪為新型訪視模式, 可將專業性護理延伸至院外,具有實時性、便捷性等優勢[8~9]。 IKAP 理論通過信息、知識、信念、行為層層遞進,在常規健康宣教基礎上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 可提高健康行為干預效果[1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功能鍛煉依從率、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參照組(P<0.05),提示微信隨訪聯合IKAP 理論可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腰椎功能鍛煉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其原因在于,通過成立護理干預小組進行信息干預, 了解患者需求,可給予針對性護理,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通過建立微信群進行知識干預,可提高患者疾病認知;通過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念,可提高患者疾病治療積極性, 進而增強康復鍛煉依從性;通過微信群指導患者日常生活護理,加強健康宣教,可轉變患者生活方式,提高自護能力。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干預3 個月后ESCA 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可見微信隨訪聯合IKAP 理論可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自護能力。綜上所述,微信隨訪聯合IKAP 理論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術后腰椎功能鍛煉依從性、自護能力及護理滿意度。